吃東西明周刊

【食古不化】無招牌住家隱藏繽紛美食

娘惹菜粿是李均良自創的獨特美食,以製作腸粉的米漿加入“娘惹粉”,再用各種天然食材染色,一面蒸一面裹入沙葛、木耳和紅蘿蔔作餡,也可以加參峇、蝦米、韭菜或冬菇等。

創獨的三色娘惹菜粿現點現蒸,有多種口味餡料供選擇。

Advertisement

找到一家真正是隱藏式的小店“紅綠燈飲料站”,開在怡保兵如港新村一間單層屋,門外沒有招牌,而且沒開門迎客,卻能吸引知音人一再回頭。

店名雖是飲料站,主打傳承四代的豬腸粉,拿起菜單卻教人眼花繚亂,逾十種口味的腸粉、娘惹菜粿、十多款藍花飯、炒飯燴飯、各式粉麵,還有漢堡包餐、多種小食、糖水甜品和飲料等,讓人當場患上選擇困難症。

單是腸粉有家鄉味、港式、混醬、蝦膏味,還有藍花、班蘭、菠菜、泰式、沙嗲醬等,可選擇添入各式餡料如蝦米、韭菜、芫荽和冬菇。

色彩繽紛的金銀翡翠三色腸粉和娘惹菜粿,讓人吃得心花朵朵開。

ADVERTISEMENT

自行設計蒸爐 蒸製腸粉

小店是60歲的李均良和女兒李麗莎經營,他的爺爺李來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家中製作腸粉,騎三輪車到怡保市區的大光戲院一帶售賣,後來傳給第二代的李業棠。

身為第三代傳人的李均良卻嫌當小販太辛苦,廿多歲自行研製和批發薄餅皮,後來做過家具業,九十年代曾在大和園開西餐館,女兒也跟隨他學廚。他在四十多歲便決定退休,在家手工製作攤檔,傳授廚藝教人開檔。

李麗莎數年前想在祖屋創業賣腸粉和飲料,李均良挺身支持,最初只賣腸粉和娘惹菜粿,開了兩三年累積不少忠實顧客。

創意不斷的李均良在菜單陸續加入煮炒和粉麵,並從別人的菠菜麵得到靈感,研發出各種新口味的彩色腸粉。傳統腸粉是把米漿舖在白布上蒸熟,他覺得這種做法不夠衛生,自行設計特製蒸爐,做出來的腸粉更加乾身實淨。

李均良珍藏父親李業棠在1950年代當腸粉小販的老照片。

甘蔗娘惹咖哩 少油不辣

娘惹菜粿是李均良自創的獨特美食,以製作腸粉的米漿加入“娘惹粉”,再用各種天然食材染色,一面蒸一面裹入沙葛、木耳和紅蘿蔔作餡,也可以加參峇、蝦米、韭菜或冬菇等。

菜粿皮看起來像嫩滑的厚實腸粉,但口感比較爽韌,李均良透露,菜粿可現蒸現吃,也能冷凍後再取出蒸熱,更加好吃,這是最為特別之處。

湯汁香濃的甘蔗娘惹咖哩也是他的獨家招牌,少油而不辣,別出心裁加入清甜的甘蔗,非常開胃,吃完還能啃甘蔗。

我點了一大碗海鮮娘惹咖哩,除了多隻蝦和多種配料,還有兩隻新鮮帶子,價格僅9.90令吉,李均良說,在家經營無須付租金也沒聘請員工,所以能把價格設得最低。

李均良研發的甘蔗娘惹咖哩粉,獨特風味令人驚艷,吃完後記得啃嚼吸收湯汁的甘蔗。

素食顧客安心吃

紅綠燈分開素食和葷食兩份菜單,而且葷素煮食使用不同的鍋,蒸爐也特別製作兩個。

明亮乾淨的開放式廚房一目了然,食物選擇多樣化,讓素食者放心享用,不時有出家人也前來一嚐別具風味的素食。

李均良和李麗莎父女倆打理的開放式廚房環境衛生,葷食與素食不同鍋,讓顧客放心享用。

李麗莎說,原本他們使用炸蔥當腸粉或粉麵的佐料,由於一些素食者不吃蔥蒜,她便嘗試以其他食材代替,尤其香脆炸金針菇大受歡迎,索性不再用炸蔥,全面改為金針菇,成為特色。

口碑傳開後,許多顧客在網上評價時標註為素食,結果谷歌和手機導航程序都把它列為素食店。李麗莎嘗試修正為供應葷素卻不果,啼笑皆非。

屋內擺設數張桌位,用心布置且干淨舒適。

Turning Point Drink Station 

1520, Jalan Prince, Kampung Baru Pasir Pinji, Ipoh. 

8am至3pm(每逢週三休息)

沒有招牌和沒開門迎客,卻能吸引識途老馬上門來。

 

本報特約•戴志強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