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打針用藥調整生活作息 3步驟治足底筋膜炎

文◇何建興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雖然足底筋膜炎不是一種致命的足部傷害,但造成不少中年男女備受折騰,特別是早上一起床踩在地面那一刻,簡直痛得要命,其實,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並不複雜,前提是必須診斷清楚,並把其他可能重疊的問題厘清,對症下藥才可把傷害減到最輕。

Advertisement

腳底後半部是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的痛點所在,不過。也有一些患者會申訴痛到腳底中央,但這類情況不多,原因或與痛楚擴散有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按壓腳底痛點,患者一定會有反應,所以要辨別是否為足底筋膜炎並不難。

對於骨科醫生而言,絕大部分病例只須通過問診及觸診已能做出診斷,但有些時候還會用上X光檢驗,目的就是為了揪出是否有潛在的病症,至於普通診所或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的醫生只要有足夠經驗,通過問診及觸碰痛點也能及時做出正確診斷。

骨科顧問
林孝鈿醫生

穿柔軟拖鞋減壓力

ADVERTISEMENT

那在痛點區域會有哪些足部傷害會出現重疊現象呢?骨科顧問林孝鈿醫生(Dr Ling How Tieng)指出,包括因骨質疏松症而造成的骨裂、阿基里斯肌腱發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或足部腫瘤等,不過,因為足底筋膜炎所表現出的症狀非常明顯,包括痛點所在位置(腳底後半部)、痛的時間極短(大約是數秒至幾分鐘)以及只要一段休息後一接觸地面就痛,因此要區分並不難。

他說,針對足底筋膜炎的保守治療(conservative treatment)可簡單分為三部曲,第一若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楚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可達到緩解因發炎而引發的劇痛,常見的包括布洛芬(ibuprofen)、酮洛芬(ketoprofen)、萘普生(naproxen)以及匹洛西卡(piroxicam)等,不過,須根據醫生指示。

“第二部分是生活作息的調整,它可分為短期及長期,所謂的短期就是盡可能避免痛點被刺激,因此,患者必須物色合適的鞋子包括拖鞋,建議鞋墊必須是較柔軟,最好是針對足弓而設計的。”

“以大馬為例,因為長年炎熱氣候,所以很多人並沒有在家穿鞋的習慣,可是對足底筋膜受損的患者,在家也必須穿上質地柔軟的拖鞋,目的是要減少壓力,因此,俗稱日本拖鞋的人字拖或木屐絕不合適,這兩種鞋子的表面是平及硬,對筋膜受損的患者會有更大的刺激。”

有些足底筋膜炎與阿基里斯肌腱緊繃有關。

短期內運動量驟增

近年來市面上可以找到很多特別針對扁平足或高弓足男女而設計的鞋墊,這類由不同廠商設計的鞋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包括支撐足弓及減少壓力,所以患者可以按個人能力及需求選購合適的鞋墊。

他指出,在短期部分也可把一些復健訓練納入其中,足底筋膜炎形成有4大因素,分別是扁平足、高弓足、體重在短期暴增以及運動量驟增,除了這些基本因素之外,阿基里斯肌腱是否緊繃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可以進行針對阿基里斯肌腱的拉伸訓練,方法如下:

1/尋找一張合適及穩固可扶着的物體,比如堅固的桌子或椅子;

2/在每次訓練時雙腳站穩及用雙手扶着桌子或椅子;

3/之後把有足底筋膜疼痛的腳向後伸展並維持拉伸動作5秒至10秒;

4/至於另一側腳就向前支撐身體,此時會感覺伸展的腳有被拉扯的感覺;

5/繼續維持姿勢。

同樣動作進行5至10次為一套,每天早晚都能進行一套訓練動作

通過拉伸阿基里斯肌腱有助於改善一部分的足底不適,而這套拉伸動作早晚進行數次皆可。

另外,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也可咨詢物理治療師,根據病情及自身情況客制化一種鞋套,這類鞋套的好處是可以減低患者睡覺時腳自然下垂而引起的筋膜拉扯,不過並非每一位患者適合,理由是它屬於另一種負擔。

“至於生活作息調整的長期部分則是針對運動量的選擇及激烈程度,再來就是把患者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很多時候當患者進行治療到這個階段已經大有好轉,只是減重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這也是為何它被視為長期部分。”

“治療的第三部分,就是在消炎止痛藥物以及生活作息進行調整後,仍無法獲得改善,為了減輕患者因筋膜發炎而引發的疼痛,醫生會視情況給予注射類固醇在患處。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注射類固醇的目的與服用消炎止痛藥是一樣,即暫時緩解疼痛,歸根究底患者仍必須從生活作息調整進行,否則再多的藥物也無法改善問題。”

足底筋膜炎的痛點就在腳底後半部(紅圈處)。

無法擺脫痛楚需手術

那假如不治療的話,足底筋膜炎是否有可能會自動消失呢?他表示,有可能,正如之前所提及,足底筋膜炎之所以會發生,更多是來自生活作息,比如體重暴增或驟然增加活動量,假如一個人因足底筋膜炎而無法活動,確實可能誤打誤撞把問題給解決,不過若是可以了解到疼痛的根源,那在治療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底筋膜炎並非疾病而是不正確的生活作息所造成,它與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有很大區別,後兩者除了要調整生活作息之外,也必須用上藥物才控制病情。”

倘若針對足底筋膜炎的保守治療三部曲已用上了,但患者仍無法擺脫痛楚,接下來的做法就是手術治療,具體做法是患者先進行半身麻醉,然後通過手術把已發炎的足底筋膜清除,之後再縫合即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足底筋膜炎患者是無須動手術,只要在生活作息進行調整已足以解決問題,因此,醫生如何向患者解釋病情也是治療中關鍵的一環。

無關骨刺尿酸指數高

問1:請問足底筋膜炎是不是指腳底生骨刺呢?或者是尿酸指數高造成痛風呢?

答1:其實坊間一直以來對足底筋膜炎有個錯誤迷思,那就是認為是腳底有骨刺(spur)而引起,但其實這並不正確,骨刺的真正學名叫骨贅(osteophytes),指的是沿着關節邊緣形成的骨化突出,但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不一定有骨刺,而就算在X光檢測中發現有骨刺的人也不一定會有足底筋膜炎,因此“有刺沒刺”是沒有關系的兩回事。

至於因高尿酸而引起的痛風與足底筋膜炎是截然不同的問題。痛風可以發生在手腳骨骼、關節、韌帶等,它與足底筋膜炎有幾個不同,第一是它發作時間是可以在任何時候,再來是它的痛楚是持續較長時間。

關鍵是調整生活作息

問2:當一個人有足底筋膜炎時,治療方法只有吃消炎止痛藥嗎?

答2:服用消炎止痛藥只是治療方法之一,其實更為關鍵是生活作息的調整,比如穿合適的鞋子、把體重控制好以及注意運動激烈程度。

跑步鞋設計合適患者

問3:有人說穿拖鞋比較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是否穿包鞋就沒事呢?

答3:不一定,一切仍須視拖鞋或包鞋的構造是否適合,包括鞋墊是否軟以及有足弓設計,因此我會建議穿跑步鞋,因為它的設計已兼顧到使用者在沖刺以及踩地時的避震,所以對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尤其合適。

發作與生活運動有關

問4:足底筋膜炎是否會遺傳呢?或者與一直走樓梯或登山有關呢?

答4:不會遺傳,它的發作是與個人生活作息有關。假如一個人經常保持適量運動,不管是上下樓梯、走山或球類運動等並不會造成筋膜受損,只有在很久沒運動但卻貿然增加超出身體負荷的運動量,以及體重暴增的情況下才會出事的。

腳踩地痛徹心扉

扁平足筋膜易受損

是否曾試過早晨起床時,當腳一踩在地面時,突然腳底出現一陣劇痛,那種感覺如同被一把刀狠狠刺入,此時幾乎各種能形容痛的形容詞包括痛徹心扉、痛不欲生或痛楚難當等都無法形容這一刻的感受。

骨科顧問林孝鈿醫生(Dr Ling How Tieng)指出,曾有患者申訴有時會痛到眼淚都流下,可是那股痛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是維持數秒鐘到幾分鐘,之後彷彿沒事了,但只要翌日起床時,這種折磨又再上演,盡管它並沒有對生命構成哪些威脅,但這樣反復不定的痛苦卻直接影響了個人生活素質。

視為中年健康傷害

“其實,這種腳踩地就感到劇痛,但痛得快去得也快是一種常見的足部傷害,學名為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也是骨科門診常接觸的病例之一,它的別稱是跑者足(jogger’s heel),因為患者必須是有走路的人。”

若是長期坐在輪椅或甚少走路的人是不會有足底筋膜炎的出現,之所以會感到劇痛是筋膜持續受刺激而受傷並慢性發炎,在發炎後就產生了痛楚,這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形成過程。

他透露,患者男女都有,但年齡階層集中在35歲至65歲,少於35歲的青少年人或大於65歲的退休人士或長者出現足底筋膜炎的幾率非常低,其中的原因就是小於35歲的青少年雖有活動,但筋膜仍未出現退化。至於65歲以上的退休人士則是活動量大大減少的緣故,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把足底筋膜炎視為中年健康傷害並不為過。

“人的足底筋膜是一層類似網狀的結締組織,假如把腳底的皮膚掰開,那就可看到筋膜的範圍是從腳跟以扇狀形式延伸到五根腳趾,它的作用類似韌帶,除了能支撐人體站立,也能在人活動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從而達到避震效果。”

扁平足者日趨增加

他說,每個人的足底筋膜在每一天會因進行大小不一的運動如走路、跑步、跳躍等產生微小撕裂傷害,但通過血液中的養分卻可以及時修復,確保筋膜處於健康狀態。

“可是對於先天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因為他們腳接觸地面的施力點及承受範圍與正常人不一樣,導致本來為足弓提供足夠伸縮性的筋膜容易受損,以扁平足的男女而言,在少年至青年時因筋膜仍處於良好狀態,因此盡管扁平足一直把筋膜扯到極限,但只要稍微動一動,筋膜就可恢復正常,此時的扁平足男女的足底筋膜仍無大礙,只是長期處於慢性發炎中。”

“不過當他們來到中年後,筋膜的柔韌度已經大不如前並出現退化,可是此時的他們一般上是肩負起最大責任的時候,可以是工作上重要人物也或者是家庭的支柱等,每一天的活動量都比少年或退休時大很多。”

這也是當最差狀態的筋膜遇上巨大活動量時,筋膜受損、發炎及疼痛的幾率就會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門診發現扁平足男女有增加的趨勢,這也是解釋了為何足底筋膜炎越來越常見。

至於高弓足男女的筋膜受損則與扁平足截然不同,高弓足指的是腳的施力點是集中在腳跟處,在長期壓力下造成筋膜受損及發炎,因此在排除其他健康因素如尿酸指數過高、風濕因子或退化性關節炎等,有先天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男女可被視為足底筋膜炎的高風險群。

筋膜無法負荷發炎

“臨床上接觸的病例則多是體重突然超標,或是久沒運動,突然進行超出身體所能負荷激烈運動的男女,這兩種情況在行動管制令(MCO)開放後突然增加,理由是患者在疫情期間體重增加了,加上已經長時間沒運動,卻突然進行激烈運動,以致筋膜無法負荷而受損發炎,並產生疼痛。

他指出,體重暴增固然是形成足底筋膜炎的元兇之一,但並不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超標,如一個100公斤的男女就一定會有足底筋膜炎,人的身體有個奇妙的機制,就是若他的體重一直維持在同一水平,那身體各組織會去適應。

因此,盡管在外人看來此人體重已超標,但只要他沒有在短時間內出現體重飆升,比如僅幾個月體重就暴增5至10公斤,筋膜受損的機率也會相應降低。

在林孝鈿所接觸的病例中,一些患者除了先天有扁平足外,體重也在短時間增加,並且為了追求健康而驟然增加運動量,結果就出事了。因此,他要強調的是,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但若是長時間沒運動,一旦重新開始運動必須按部就班以及做好熱身及伸展等,否則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包括足底筋膜炎。

“除了早晨起床踩在地上那一瞬間的痛之外,足底筋膜炎的痛也會發生在下午時段,即患者已經長時間坐着,然後一站起來時就會痛不欲生,原理和早晨出現劇痛是如出一轍,因為早晨起床時患者已經休息了一段長時間,而腳在休息期間是少移動,所以當它一接觸到地面時就會疼痛不已。”

痛點在腳底後半部

足底筋膜炎另一明顯症狀是痛點集中在腳底後半部而已,盡管筋膜是從腳跟以扇狀形式向腳延伸,但壓力也隨着延伸而分散,因此最終90%的痛點仍集中在腳底後半部,只有非常少的情況下會介於腳底後半部及腳趾之間,倘若連腳趾也會疼痛,那就必須注意或是其他的足部傷害。

那這股痛究竟會持續多久?每次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患者的痛從開始到結束是維持數秒鐘至數分鐘,就是走上幾步後就會好很多,一開始是痛到眼淚都流下,但走了幾步後就能‘習慣’或‘麻木’,再走下去好像沒事了,只是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痛楚又再發作,這是足底筋膜炎的另一特別之處,有利於醫生辨診。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顯而易見,有時只須通過問診、觸診及觀察患者情況已可以診斷出病情,只是尚須排除其他可能潛伏的疾病,包括因骨質疏松症而造成的骨裂、阿基里斯肌腱發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以及足部腫瘤等。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