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健康心願16】揪出致肥禍首 改變生活習慣 減肥從根源下手

(吉隆坡訊)減肥口號喊得最響的莫過於在農曆新年後,皆因“每逢佳節胖3斤,仔細一瞧是3公斤”。

網絡時代,只要輸入“減肥”字眼,頓時湧現海量資訊,但究竟哪一種減肥方法才安全?就必須回歸到肥胖的形成因素,唯有找出源頭再通過正確的方法,減肥並非遙不可及的夢!

Advertisement

當然肥胖不是一天形成,那減肥之路必然是馬拉松之役,而不是一百米的短程賽跑,高喊口號是無濟於事,想要減肥,新年後立馬收拾心情努力減肥才是王道。

在過去很多人並不把肥胖視為病症,僅認為是外觀不雅或者是買衣難些,但隨着越來越多科學研究發現,肥胖症是引發一連串疾病如腎衰竭、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的源頭,因此,說肥胖是萬病之源並沒有異議。

尤其在醫生追溯一名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何從患病到走到盡頭,總會發現起因與三高脫不了關係,而形成三高的罪魁禍首就是肥胖症。

ADVERTISEMENT

糖尿肥胖危害大

內分泌內科顧問林晉標醫生(Dr Lim Kim Piow)表示,肥胖的形成因素非常複雜,既有先天遺傳基因,亦包括後天的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肥胖症並非單行道,它是是一條可U轉的道路,前提是患者是否願意從根源上進行改變,特別是存在已久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這對於想要減肥的男女而言絕對是新年最大的“紅包”。

“只要一談及減肥,很多人必然想到節食或者是上健身房的大汗淋漓的運動,務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把身上的脂肪給甩掉。其實飲食與運動固然是肥胖的關鍵所在,但也不可忽略睡眠、心理壓力以及不良習慣如抽煙等,這些因素亦是肥胖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點,有時甚至必需求助於心理方面的輔導。”

他強調,一個人會出現肥胖不僅是與自身有關,從父親的精子質量到母親在懷孕前是否曾出現血糖紊亂,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等息息相關,因此在談肥胖症時,醫生亦必須追蹤患者的父母肥胖病歷等。

“近年來,糖尿病有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以我之前在醫院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糖尿病的趨勢用一代不如一代來形容並不為過,從父母親時代50歲後出現糖尿病症狀,到最近發現最年輕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僅9歲而已,這也表示,糖尿病已經不再是中年後才有的事,而是降低到兒童時期。“

“當糖尿病已走到嚴重地步,與它息息相關的肥胖症亦不遠了,也因此近代醫學對此提出糖尿肥胖症(diabesity)概念,進一步讓普羅大眾清楚兩者之間的關聯,以及一加一大於二的危害。”

美食廣告絆腳石

而涵蓋在肥胖症中一系列的疾病,比如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胃潰瘍、胃酸過多、關節炎、腎衰竭、癌症或不孕症等,也在患者的體內醞釀,等待時機爆發。

“當這些併發症陸續爆發後,不僅國家醫療負擔增加,比如腎衰竭患者必須洗腎,生產率也會下滑,更為重要的是患者的死亡率也會提高,造成國家人才的損失。”

因此,打擊肥胖不再只是為了所謂的外觀而已,更為重要的是國民的健康,因此必須從根源上下手,讓大馬可摘下東南亞第一肥胖國的不雅稱號。

馬來西亞國民愛甜的程度有高,相對肥胖指數也有多高,以前陣子超夯的珍珠奶茶為例,一杯號稱有着各種“功效”如美膚、養顏等的珍珠奶茶,其糖含量等於3碗飯,甜食可讓大腦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從而讓人開心,“但過多的甜食卻可引發肥胖,而過年期間的年餅以及其他應節美食如肉乾或年糕等,其甜度已遠超正常人所需。”

林晉標透露,無孔不入的美食廣告是減肥的絆腳石,面對眾多誘惑時如何控制食慾是相當難的‘任務’,不僅如此,美食廣告還通過不斷變化來吸引肥胖者。

“我曾問過一位經營餐飲業的患者,為何所準備的食物不能健康些?即少糖、少鹽不油炸,他的答覆是,若以處理方式‘健康些’,就無法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中立足。”

“從這一點也說明了外食與三高的關係,當一份飲食是高糖分、高鹽及油炸,那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就是衍生物。”

上網點餐太方便

他說,時下流行的上網點餐外送服務,是造成肥胖的另一因素,以前想要外食必須走上一段路到停車場,然後駕車到餐館附近,下車走一段路才可坐下用餐,這是必須有多個不同動作所組成,起到運動的效果。

“但如今送餐服務的便利,僅通過刷一刷手機,美食即可送到辦公室外,那運動的效果就蕩然無存。”

根據研究,運動是產生多巴胺最好的方法,第一是不必給錢、第二它是最天然及沒有副作用,一名常運動的男或女,通過運動即可獲得所需的多巴胺,只要保持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量,無須太激烈,一週達150分鐘即為合格運動量,至於參與健身課程是否值得推薦,而林晉標的看法是只要可帶動的習慣就可以了。

榮膺東南亞第一“胖”國對大馬國民而言並不是一件值得稱譽的事,在林晉標的病例中曾有一位重達300公斤的患者到來門診,他最終因肺炎而去世,而他的肺炎形成歸根究底與他的肥胖有關,至於造成他的肥胖更多是來自生活上的習慣,特別是在糖尿病初期時仍無視其危害。

他表示,大馬的胖文化因素與國民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比如說愛吃甜食,走一趟夜市或佳節市集一眼望去的美食以甜食居多,說白的就是不甜不吃,更為重要的是這類甜點的甜度是屬於濃縮的甜,再不然就是碳水化合物成分居多以及多樣化的美食誘惑。

“可是相對而言,國民的運動量卻是嚴重不足,以女性而言,當她們妊娠期後內分泌會出現反差,再加上少運動,此時會出現水腫症狀的肥胖,而男性也‘不逞多讓’,不僅愛吃甜(如拉茶、汽水、甜圈圈等),運動量也少之又少,更淪為低頭族(滑手機)或沙發馬鈴薯(看電視),也因此造成肥胖男女越來越多。”

飲食文化是關鍵

早前曾有外國學者曾來大馬進行考察,結果在一週的考察結束後,紛紛申訴來馬考察是變相增肥團,才區區7天體重已飆升了5至6公斤左右;再來是大馬的“胖文化”也向來馬打工的外勞伸出魔掌,這點可從來自孟加拉或印度等地的外勞,從一開始標準身材到離開大馬時已撐起大肚腩獲得證明。

最後林晉標強調,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大馬的糖尿病嚴重程度到預計2025年每3人中就有1人是患者,這也意味着肥胖人數比比皆是,總的來說,除了遺傳基因外,大馬國民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文化以及生活作息等是後天形成肥胖的重大因素。

疾病引起肥胖 先治病再減磅

有些肥胖問題確實是由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症及一些遺傳病,需要先治好病才能“減磅”。

大部分的“肥胖”都是由於吃得多又少運動所致,對健康帶來既複雜又長遠的影響,尤其在兒童階段已經體重超標,比中年發福更為危險,日後出現心腦血管、癌病等相關病症的機會也較大。減肥要及時,醫生教你簡單減肥法,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藥物副作用可使人肥胖

香港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鄭嘉怡醫生指出,有些患者在求診時會問:“是否因有病而令自己減不到肥呢?”事實上,有些疾病會確會令體重失控,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俗稱“甲減”)、荷爾蒙失調、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等。

她說,由疾病引起的體重上升,通常同時甚至更早有其他症狀,例如甲低患者會出現便秘、怕冷、易累及反射神經遲鈍等情況;庫欣氏症候群則可引致面圓(月亮臉/moon face)、背厚、有大肚腩但手腳瘦;至於多囊卵巢症亦常見有經期失調。

“此外,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如類固醇、抗抑鬱及部分糖尿藥,也可使人變肥。”

她強調,與疾病有關的肥胖,若要瘦身便要從治病入手,但這類個案只屬少數。歸根究底,大部分的肥胖問題都是吃得太多、少運動所致。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是“由頭到腳”及“從裏到外”,例如可損害心腦血管,引發呼吸疾病如睡眠窒息症、哮喘及氣管敏感,又會增加關節負荷提早退化,有機會帶來腸胃、遺尿及不育問題,更與三高、患癌風險等有關。

“若年幼時已開始肥胖,日後更易出現相關的健康問題,但與成人比較,小朋友亦較易減肥成功,只要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便能控制體重。”

控制體重首要注意飲食

她重申,肥胖的成因是熱量“入”比“出”多,故控制體重首要是注意飲食;配合每日做10至15分鐘運動,如早一個車站下車、多走樓梯而少搭電梯,無形中已經能消耗不少熱量,只要能夠持之以恆,相信不難見成效。

對於已因為肥胖而出現健康問題的病人,醫生也會考慮用藥物幫助。鄭嘉怡表示,醫生處方的減肥藥物可分三大類,包括影響中樞神經以減低食慾,又或是減少熱量吸收,以及增加身體消耗熱量。但她指藥物可能會帶來副作用,也有機會造成依賴,故不宜胡亂及長期服用。

脾胃虛弱多用人參 中醫減肥 依體質用藥

問:有什麼中藥能有效減肥,和哪些是常用的降脂中藥?

答:《素問.通評虛實論》論述:“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中醫學認為過量食用油脂、甜膩、重口味的食物將導致脾胃不和,痰濕內生,聚為膏脂,最後導致人體肥胖。目前有研究顯示能夠降低脂肪的中藥分別為以下幾類:

1.增強瘦素敏感性:瘦素(leptin)的分泌會使人產生飽腹感,攝食減少,抑制脂肪細胞合成,增強瘦素敏感性即能達到降脂的作用。常用單味中藥或複方為黃芩、丹參、補骨脂、刺蒺藜、防風通聖散、六君子湯及防己黃芪湯。

2.調節脂肪代謝:促進脂肪的分解、吸收和代謝的中藥有人參、西洋參、火麻仁、茯苓、苦參、決明子、桑葉、黃連解毒湯、溫膽湯、二陳湯、柴胡疏肝散、五苓散等。

3.調節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影響人體的營養攝入、能量調節和脂肪的儲存。茯苓、當歸、白朮、人參、黨參、甘草、黃芪等健脾益氣中藥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改善肥胖。

4.改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是調節血糖、血脂代謝的激素,胰島素抵抗與二型糖尿病和肥胖密切相關。紅花、五味子、黃芪、黃連、葛根等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治療肥胖。

5.提高基礎代謝率:吳茱萸、附子、肉桂、乾薑及花椒可提高人體基礎代謝率,增加人體產熱、骨骼肌能量消耗、促進脂肪氧化與消耗。

從中醫辨證角度來說,中醫減肥降脂需要根據體質來用藥,而不是一個減肥方通用所有肥胖患者,例如以痰濕浮腫為重者,多用化濕利水藥如茯苓、澤瀉、防己、白朮、二陳湯等;脾胃功能虛弱或氣虛者,多用人參、黃芪、黨參、甘草、六君子湯等;經常腑氣不通而便秘者,則用火麻仁、大黃、決明子、防風通聖散這類通瀉藥;怕冷、手腳冰冷或虛胖者則用附子、乾薑、肉桂等溫陽藥為主。

因此,虛寒、虛胖、脾胃功能虛弱患者如果誤用含有通瀉藥的減肥茶、減肥藥品恐有雪上加霜之虞。

飲食文化是關鍵

早前曾有外國學者曾來大馬進行考察,結果在一週的考察結束後,紛紛申訴來馬考察是變相增肥團,才區區7天體重已飆升了5至6公斤左右;再來是大馬的“胖文化”也向來馬打工的外勞伸出魔掌,這點可從來自孟加拉或印度等地的外勞,從一開始標準身材到離開大馬時已撐起大肚腩獲得證明。

最後林晉標強調,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大馬的糖尿病嚴重程度到預計2025年每3人中就有1人是患者,這也意味着肥胖人數比比皆是,總的來說,除了遺傳基因外,大馬國民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文化以及生活作息等是後天形成肥胖的重大因素。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