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住家風景】醬油辣椒

醬油辣椒加上許多糖,把醬汁調得很濃稠,鹹鹹甜甜還帶辣,可以當成酸芒果的蘸醬,一想起那味道口水就冒個不停。小時候鄰居喜歡互贈水果和食物,水果來自自家院子,有時候拿到酸芒果,除了醃製以外,就是蘸上砂糖醬油辣椒來吃。酸甜鹹辣,什麼滋味都齊全。

午餐懶得大費周章,用前一天剩下的番茄排骨湯,煮了湯麵來吃。番茄排骨湯味道酸甜適中,有營養又健康,是我們家出現頻率很高的一道湯品。之前買多了番茄,放了一陣子必須趕快吃掉,就全部用來煮一大鍋番茄湯。

Advertisement

排骨早已吃完,剩下一些馬鈴薯和玉米。我們喜歡韓國細麵,煮好加入番茄湯正好。不過,如果少了一碟醬油辣椒的話,吃起來仍會讓人覺得悵然若失。對我而言,醬油辣椒是畫龍點睛的存在,能提升整碗麵味道的層次感。

小孩不喜歡生辣椒的味道,常對我一口麵一口辣椒的吃法感到好奇。說得精準一些是醬油、辣椒和麵一起吃,光是只有辣椒我不會喜歡,辣椒切好以後,必須倒上醬油,兩者混合後味道才能更上一層樓。配着麵吃,辣椒通常吃得比醬油快,剩下的醬油因曾泡過辣椒而帶點微微的辣味,吃完麵以後,澆少許醬油到湯裡頭去,會讓湯帶上一絲似有若無的辣味,那味道很迷人。

大學時候,有家賣麵疙瘩的小店,每個馬來西亞學長姐都會帶剛入學的學弟妹去品嘗。麵疙瘩就像我們的麵粉粿,但感覺更厚實一些。特別的是老闆準備了一罐罐醬油辣椒,可以自由取用。麵疙瘩不是我們的鄉愁,那罐醬油辣椒才是。

台灣帶辣的食物不多,南洋風味咖哩更是難得,醬油辣椒大概僅此一家。後來常去,跟老闆老闆娘熟得不得了,才知道是因為很多大馬學生去吃麵,久而久之他們知道大馬學生愛吃辣,因此才出現了我們熟悉的醬油辣椒。我的澳門室友是少許嗜辣的非馬來西亞人,常跟我一起吃,我倆大學四年,不知道吃掉多少罐醬油辣椒。

ADVERTISEMENT

普通紅辣椒略嫌不夠辣,我更喜歡的是朝天椒,還試種無數次,真正收成只有兩根,不是遭蟲害,就是不開花。難得躲過蟲害,還開花,卻還沒結果就掉下,成績慘不忍睹。老爸看不下去我黑手指發功,不斷辣手摧花,種了給我,我還能把它養死。注定我只能吃辣椒,不能種辣椒,要吃辣椒還是乖乖買一些吧。

年代不同 食物喜好有代溝

醬油辣椒加上許多糖,把醬汁調得很濃稠,鹹鹹甜甜還帶辣,可以當成酸芒果的蘸醬,一想起那味道口水就冒個不停。小時候鄰居喜歡互贈水果和食物,水果來自自家院子,同一種水果吃多了很膩,分贈鄰居,你來我往,可以吃到各種不同的水果。外婆家後院非常大,有紅毛丹、香蕉、木瓜、人參果,前院有番石榴、石榴,還曾種過可可樹和椰樹,可是從來沒種過芒果,芒果都是來自親友鄰居相贈。

有時候拿到酸芒果,除了醃製以外,就是蘸上砂糖醬油辣椒來吃。酸甜鹹辣,什麼滋味都齊全。現在的芒果經過改良,越來越甜,小時候常吃的酸芒果反而不太好找。帶點酸澀的沙梨也可以蘸這種醬來吃,同樣的不太常見到沙梨的身影,只能在某些食店內喝到沙梨酸梅飲料,想給孩子介紹我小時候的“零食”,竟然也得大費周章,好不容易找了出來,他們還不懂得欣賞。

不同年代的人,即便是多麼努力要拉近距離,總是會出現代溝。不止想法會有代溝,對食物喜好也一樣有代溝呢。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葉君菡)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