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國際

Omicron來襲 長期後遺症將更普遍?

(新加坡8日訊)短短三個月間,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已席卷全球,成為歐州丶美國和新加坡多地的主要毒株。盡管相關研究和臨床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症狀較輕,但隨著越來越多輕症患者從奧密克戎康復,另一個大眾關心的問題開始出現:奧密克戎康復後是否會留下後遺症?是否會像早期變異病毒一樣,出現“長期冠病”(Long COVID)症狀?

澳洲丶印度:已出現“長期冠病”個案

Advertisement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1月26日報道,康復四週後,奧密克戎病毒確診患者切利(Morgan Cherry)仍然會感到疲勞。

28歲的切利於2021年聖誕節當天確診感染奧密克戎病毒,由於他熱愛運動和健身,且已接種兩劑疫苗,所以症狀輕微。確診三天後,唯一的症狀只是疲勞。

讓切利沒有想到的是,疲勞的症狀並沒有隨時間消失,反而持續數週。現在切利不得不減少運動頻率,甚至經常晚上8時就睡覺。

奧密克戎長期症狀同樣在印度出現。印度知名內分泌學專家丶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抗疫小組成員喬希博士(Shashank Joshi),2月6日接受《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訪問時稱,有奧密克戎病患出現疲勞丶肌肉疼痛等“長期冠病”症狀。

ADVERTISEMENT

他估計,印度每10名奧密克戎患者中,就有兩人會經歷持續症狀(lingering problem)。

“長期冠病”症狀

由於奧密克戎出現時間較短,目前對於其長期症狀的研究仍在進行。但是從澳洲和印度的相關報道來看,疲勞和肌肉疼痛,基本符合冠病原始病毒及早期變異毒株的長期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定義,感染冠病病毒後症狀持續超過四週,即為“長期冠病”(Long Covid)。“長期冠病”症狀一般持續數週至數月不等,且發生在初期症狀康復或治愈之後,因此也被稱為冠病“後遺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丶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和美國CDC均個別列出“長期冠病”的主要症狀,基本大致相同:

“長期冠病”(Long Covid)主要症狀:

-疲勞

-“腦霧”(思維不清丶注意力不集中)

-呼吸急促丶心悸丶胸悶

-嗅覺和味覺改變

-肌肉關節疼痛丶睡眠問題等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丶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丶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輕症不等於無長期冠病風險

奧密克戎病毒相對早期變異病毒症狀較輕,是否說明出現長期症狀的概率變低?

《紐約時報》1月19日文章指出,輕微的初期症狀並不意味著奧密克戎病毒導致“長期冠病”的概率降低。早期感染其他毒株,症狀輕微甚至無癥狀的患者,最終也有一部份出現了持續數月的長期症狀。

紐約西奈山醫療系統(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的長期冠病康復診所,自疫情以來已經接診上百名輕症患者,這些患者最終都轉為“長期冠病”。

負責該診所的神經科學家普特里諾(David Putrino)在接受ABC采訪時表示,急性期(染疫首四週)症狀的輕重程度,並不能預測哪些患者最終將出現“長期冠病”。

普特里諾認為,就算新變異病毒症狀較輕,隨著感染人數激增,經歷“長期冠病”的人也會變多。

“長期冠病”高發人群

以奧密克戎之前的其他毒株來看,數據顯示有一到三成的確診者出現“長期冠病”。

根據牛津大學2021年9月的一項研究,37%的冠病患者在康復後三至六個月內,會出現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

新加坡2021年7月也曾發布一項針對長期冠病症狀的研究。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針對三家公共醫院288名冠病康復者的調查發現,返院複診的183名患者中,每10人就有一人在染疫半年後仍出現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狀。持續性疲勞丶暈眩和失眠等症狀也有,但較為少見。

2022年1月,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簡稱ONS)發布最新統計,該國1780萬確診患者中,共有130萬人出現“長期冠病”。其中,約89萬人(70%)於至少12周前染疫,逾50萬人(40%)於至少一年前確診。

ONS還收集了超過35萬人的“長期冠病”症狀,經過分析,這些癥狀在下列人群中更為常見:

-35至69歲

-女性

-有其他病症且行動受限者

-醫療及社會服務從業人員

-貧困地區居民

“長期冠病”從何而來?

“長期冠病”為何會出現?醫學界目前對此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在最初感染過後,殘留體內的病毒會引發炎症,從而導致“長期冠病”。

第二種說法是潛伏體內的其他病毒被冠狀病毒激活。美國科學期刊《細胞》(Cell)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這些病毒包括人體血液中的“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又稱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

第三種說法是人體自身免疫反應(autoimmune response)受到冠病刺激。在正常的免疫反應中,病毒會激活抗體,但有些時候,抗體會錯誤地攻擊正常細胞。一般來說,女性患上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的概率更高,這就解釋了為甚麼“長期冠病”在女性中較常見。

研究:疫苗可降低“長期冠病”概率

那麼疫苗能否降低“長期冠病”發生的概率?

英國一項發表於《柳葉刀·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對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120萬名成人統計分析後發現,與未接種者相比,完成兩劑後染疫的患者,出現“長期冠病”的概率少了一半。

另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科研網站medRxiv的研究,則對英國近3萬名年齡介於18歲至69歲的冠病病患展開調查發現,未接種者出現“長期冠病”的概率,是接種至少一劑疫苗者的七到10倍。

即使在感染冠病後才接種第一劑疫苗,出現“長期冠病”的概率,也比不接種疫苗低。

文/圖:互聯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