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新型冠狀病毒國內地方

56年老字號過不了疫關 大山腳金鳳電髮院月杪熄燈

報導:鄭智鍵

Advertisement

(大山腳14日訊)上世紀60年代只接待女賓,曾為港星薛家燕、馮寶寶及本地無數潮女電髮的金鳳電髮院走過時代的變遷,卻抵不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56年老店難以為繼,將於本月底正式熄燈。

駐守在大山腳市區的金鳳電髮院老師傅吳進鳳(83歲),大半輩子的青春都投入理髮行業里,從烏絲變白髮的吳進鳳不曾想過退休,在疫情期間政府實施管制令,理髮店不被允許開店,經過再三的糾結下,最終決定歇業。

ADVERTISEMENT

 

對SOP大嘆無奈

 

 

“要做的,如果沒有這個事情(冠病),我還是要做的啦,他們講你做法不對,麻煩啦,看電視的做法,頭上要戴個防護帽、前面戴面罩、理髮披風要收(丟)、剪刀還要消毒等工作。”吳進鳳對于理髮工作繁瑣的標准作業程序大嘆無奈。

“一個對一個,要怎樣做?電(燙髮)又不可做,只能剪而已,電髮需要三四個鐘頭,一個鐘頭做一個哪里能?做不來啦,電頭髮不是這麼容易的。”吳進鳳盤算著,一天可以接待顧客屈指可數,加上這些瑣碎的工序,讓她打消了繼續營業的念頭。

在60年代保守的年代,只接待女賓的金鳳電髮院,可謂是當年走在時尚潮流的小站,港星薛家燕、馮寶寶年輕時來檳城演出,也都曾上門指定要吳進鳳給她們理髮。

儘管沒有絢麗的裝潢依然吸引許多女顧客上門,等候吳氏為她們打造漂亮又時髦的髮型,吳氏精湛的手藝,讓“金鳳電髮院”這金字招牌佇立在大山腳武雅拉也路逾半世紀。

吳進鳳邊收拾,邊細述當年的點點滴滴,時間很久遠,但記憶依然鮮明。她自小就离家出外打工,在理髮和裁縫兩門手藝之間,她選擇了前者,從零做起,拜師學藝過程嘗盡苦頭,不單單工作時間長,工資一個月只有區區的10令吉,還要被雇主“扣留”一半,避免她這學徒吃不了苦,半路放棄不做了。

1964年自立門戶,吳進鳳后來在丈夫的協助下,租下這間老店創辦她專屬的電髮院,“金鳳電髮院”則是取自她和丈夫的名字,丈夫名字中有”金“字,她則是“鳳”,這也是他們的愛情結晶,結合夫妻倆的名字打造50多年的老字號。

早年前丈夫不幸逝世后,留下她和一名女助理兩人打理老店,每天大清早七八時開門營業,直到傍晚7時關店,每天工作逾10小時,周日休息一天,50多年如一日,沒有工作反倒讓她不習慣。

 

老顧客情難捨

 

決定退租后,吳進鳳与居住在南島花園的長子同住,好好安享晚年。言談間,舍不得的除了老店的舊記憶,還有十多年的老顧客和老街坊。

“有些老顧客打電話來問我几時重開,我說,沒有開了,他們都說‘哎喲,不知到以后去哪里找你了’。”

 

十多歲就拜師學藝 

 

來自怡保貧寒家庭的吳進鳳,在5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自小沒機會上學,十多歲就隨大哥來到大山腳謀生,并向一名理髮老師傅學手藝。

婚後,吳進鳳育有4兒1女,在丈夫鼓勵與支持下,租下武雅拉也路的老店,取名金鳳電髮院。

金鳳電髮院的顧客皆為女賓,以巫裔婦女居多,其次是上了年紀的華裔婦女,謝絕男性。

走進金鳳電髮院,就能見到左右兩面牆上掛著一列長長的鏡子,鏡前則有數張斑駁的鐵製骨架躺椅,是早期電髮院典型的擺設,大多都是伴隨她度過50個年頭的舊式理髮工具。

如今她親手拆下日治時代的頭罩式吹風機、整理特制的木制收納箱子、舊雜志和漫畫等,逐一收拾整理,清空老店,也讓美好回憶封存。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