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50%供應仰賴進口 去年耗630億買糧食

(吉隆坡3日訊)糧食短缺和百物上漲課題持續延燒,根據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分析師指出,大馬在去年就有超過50%的糧食供應是仰賴進口,總值大約630億令吉。

國立大學(UKM)商學院副院長莫哈末希爾米對《馬新社》指出,食品供應鏈管理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事情,當中需要涉及多方的配合,而政府所實施的價格控制是其中一項積極的努力,保障消費者獲得充足的供應以及解決日益嚴重的物價上漲問題。

Advertisement

“不過,政府在價格監管方面需要更深入民間全面地進行,以解決造成供應鏈問題的根源所在,因為食品供應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產生連鎖效應,倘若不從根源上著手,問題就會一直無法徹底解決。”

須從供應鏈根源著手

他認為,本地研究人員在確保我國食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增強本地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生產能力,直接減少我國對進口的依賴。

“進口的肥料和除蟲劑的價格上漲是食品供應鏈的連鎖效應的例子之一,因為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而最迅速和容易解決的方式就是通過津貼,也許這個方法無法持久,但是本地研究人員可以趁著這段時期善用自身優勢將農藥和肥料等產品商業化。”

ADVERTISEMENT

此外,瓜拉冷岳農民組織局(PPK)主席阿都拉扎指出,當局若能夠在每個階層都展開價格監督工作,就可以查明物價上漲的原因。

“漲價肯定有其原因,舉例來說,我們在農產品收集中心(PPHP) 所提供的蔬菜價格如茄子、薑和辣椒會更便宜,因為我們只在那些與農民組織局合作的巴剎和特定超市分銷,價格肯定會與其他地方有區別,畢竟一些生產商因為肥料成本漲價而提高了蔬菜的售價。”

他補充,大部分的肥料都是進口自巴西,無論接受與否,價格都必須提高,因此政府必須要探討成本提高的原因,再設法解決。

解決漲價供應短缺措施正確

博特拉大學(UPM)社會科學研究所主任哈利扎認為,政府在解決價格上漲和糧食短缺方面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他以近期的雞肉供應課題為例,政府在玻璃市朱賓(Chuping)一個100 公頃農場種植玉米以及在全國各地的油棕種植園種植玉米的舉措,能夠解決價格上漲和家禽供應短缺的問題。

“雖然行動上是稍微慢了一點,但這樣的做法還是值得讚揚,雖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但從長遠來看,能夠幫助日後增加雞隻供應。”

另一方面,博大商業與經濟學院講師安努亞沙指出,政府現在能做的便是大規模種植各種能夠快速收成或在六個月內生產的蔬菜,一旦發生糧食供應危機,這些種植的蔬菜還能滿足內需,保障人民的最後一道防線。

他也建議,若糧食供應危機繼續惡化,政府可以採取將土地免費“借”給農民兩年,尤其是土著的措施,讓他們種植蔬菜滿足人民的糧食需求。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