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馬哈迪:造成人民分裂 “多源流教育阻團結”

(吉隆坡30日訊)前首相敦馬哈迪再次堅持,多源流教育體系阻礙國民團結,造成人民分裂,並認為,如今馬來學生選擇到華小上課,是因為馬來家長意識到學習中文有經濟價值。

“誠如我所說,就好像在印尼、泰國和菲律賓都沒有多源流學校,各族人民都是在國民學校上課,只有在馬來西亞,我們允許多源學校存在。”

Advertisement

他接受淡米爾語清談節目《Vanakkam Malaysia》訪問,受主持人詢及國民學校不僅無法吸引非巫裔生,也有許多巫裔家長把孩子送到華校就讀的現象時,如是指出。

他說,非馬來人不選擇到國民學校上課,是因為他們還有多源流學校可選擇。

“如果沒有多源流學校,無論喜不喜歡,他們必須到國民學校上學,就如在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那樣。”

國民學校設立有素質語文班

ADVERTISEMENT

他表示,最好的做法是在所有國民學校內設立有素質的語文班,供學生選修華語或淡米爾語等其他語言,惟如今的政府未採取此措施。

馬哈迪說,他認為多源流學校的存在阻礙國民團結。若沒有多源流學校,人民之間的分裂就會少一點。

他說,有許多移民的國家如美國、澳洲、泰國和印尼等,其移民都需到國民學校上課,但是大馬是個例外,允許多源流學校的存在,而且不管人民喜不喜歡,多源流學校分裂人民。

他提及曾經提出宏願學校的建議,讓各源流學校能聯合一些共同活動,但是被華裔的極端人士拒絕。

“他們不要任何有關國民學校的體系。我認為(宏願學校)是好的,但是不被多數人接納,因此我們與它共存,而不強制落實。”

坦言想要兼任教育部長

馬哈迪坦言,他對教育有許多想法,因此在他二度任相時,實際上想要兼任教育部長,但卻被告知不能兼任部長職。

“後來當教育部長職出現空缺時,我以為我能暫時擔任教育部長,當時也準備要宣佈一些改變,但是後來希盟政府倒台了。”

他說,如今的教育體系有許多需要檢討之處,例如宗教課乖離初衷,以及許多善用新科技的教育方式至今還未被採納。

“實際上是政府拒絕這些新的教育方式,我們還是很依賴學校裡的教師教書,但是教師有好有不好的,如果是不好的教師,學生也無法成功。”

“我們可以將好的教師的教學錄起來,在課室裡播放,並由學校裡的教師輔助,該教學視頻也能讓學生回家重看、重聽和重溫。”

他也提及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原本應該從父母身上學習,但是如今有許多雙薪家庭,因此塑造孩子價值觀的責任落在學校身上。此教育必須從幼兒園開始,如教導學生不能偷竊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