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第12大馬計劃呈國會】華巫鴻溝大 家庭收入差距擴大4倍 華裔最少赤貧失業

(吉隆坡27日訊)第12大馬計劃整合了的家庭收入、失業率、赤貧率等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華裔最少失業人士、最少赤貧,與馬來人的中間家庭收入值也擴大4倍。

報告指出,在綜合各項數據後,土著的家庭收入雖然有所提升,但若與其他族群相比,還是矮人一截,如土著在2019年的家庭中間收入值是5420令吉,但華人的家庭中間收入值就高達7391令吉,印裔家庭的也有5981令吉。

Advertisement

因此,土著家庭的中間收入值,比華裔家庭少了1971令吉,這也是自198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土著與華人家庭的中間收入值差距已經擴大4倍之多。

至於赤貧方面,土著的赤貧比率是0.5%、華裔是0.1%、印裔是0.4%;在“極度貧窮”(kemiskinan mutlak)裡,土著佔7.2%、印裔佔4.8%、華裔只佔1.4%。

在2019年,土著家庭佔了全國的65.1%,但其中的71.4%是B40群體;華裔雖然只佔全國家庭的25.9%,但其中的39.2%是收入最高的“T20”群體。

“冠病疫情阻滯了土著增加收入、擁有產業、投入經商與就業機會。”

ADVERTISEMENT

在失業率方面,土著也佔了最高比率,在2020年,政府錄得有71萬1000名失業人士,其中57.1%,或40萬6000人就是土著,大多數失業土著年齡介於15至30歲,佔失業土著人數的76%,或相等於30萬8700人。

爆疫後土著失業率增

“疫情爆發後,土著的失業比率有明顯增加,從2019年的3.7%,增加至2020年的4.6%。”

報告引述2020年勞力調查數據,土著的專業勞力比率只佔39.3%,比華裔的40.1%低;在特選的專業領域比率也比其它種族低,例如在2019年,土著會計師只佔8.9%、工程師佔41.3%。

在微商與中小型企業領域裡,政府在2015年所錄得的數據比率是39.1%,但大多數(82.8%)的土著微商裡只是生產低回酬的產品與服務,而很多土著微商都依賴著各種政府計劃與援助,包括貸款,而各州與直轄區之間的不同發展程度,也限制了微商的成長。

國內10大最窮縣 沙佔8個

第12大馬計劃指出,為了能更精準反映當下的家庭開銷與生活成本,政府在2019年調整了“貧窮收入”(PGK)定義,將月入2208令吉或以下列為貧窮收入群。

這項調整一並將國內赤貧族人口比率,從2016年的7.6%減少至2019年5.6%,而在草擬第12大馬計劃時,政府也發現城外的赤貧人口比率是12.4%,城市赤貧人口比率則是3.8%。報告也列出國內10大最窮的縣市,有9個是在東馬(砂拉越浮剎、沙巴古達、哥打毛律、哥打毛魯都、必打士、柏魯蘭、東革、特魯必、納巴灣),其中又以沙巴最多,共有8個最窮縣市,吉蘭丹羅京也上榜。

在政府於過去5年落實第11大馬計劃後,也明顯改善了人民的收入,B40的家庭中間收入值就從2016年的3000令吉,在2019年提高至3166令吉;B40家庭平均收入也從2016年的2848令吉,在2019年提升至3152令吉。

特別貸款助新村華裔貧戶

依斯邁披露,他了解到全國各地的新村仍出現低收入的華裔家庭,因此,政府將在第12大馬計劃下繼續通過改善新村特別貸款(Skim Pinjaman Khas Penduduk Kampung Baru),來幫助相關的群體。

他在國會下議院提呈第12大馬計劃時提及,這項貸款旨在幫助新村子民發展業務和創業。 政府也會繼續實施基本的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項目,以改善新村子民的福祉。

他聲稱,除了華人新村外,低收入的印裔社區也同樣需要得到幫助。在實現包容性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印裔社區行動計劃,政府也會優先考量他們的福祉,並通過提供針對性的技能發展計劃、財政援助及創業機會,給予他們支持。

他也說,在第12大馬計劃下,政府秉持“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的精神推動土著議程,因為土著、原住民和沙巴民族也被涵蓋在大馬一家的行列。

“政府意識到大部分土著仍處於低收入和貧困狀態,而且土著和華裔之間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差距正在擴大,2019年為1989年的4倍。”

他承諾,政府將加強和關注土著議程,正如聯邦憲法第153條文賦予馬來人和土著,即沙巴和砂拉越土著的權利和特權及其他種族的合法利益。

他強調,政府的用意是本著大馬一家精神,實現更公正、公平和包容的社會經濟發展。

首相指出,政府方面、政府官聯公司(GLC)、官聯投資公司及私營領域,將會共同推進這項議程。

他補充,為增加土著對經濟活動的參與,政府也將通過各項舉措來加強土著獲教育機會及人力資本開發,包括提供技術和專業領域的培訓,以成為各領域的專家;或提供未來職業技能,如數據分析師、科學家及大數據專家。

找不到工作及微貸 B40華印裔無法脫貧

缺少工作機會,又不能獲得微型貸款從商,是導致新村華裔與印裔低收入群體(B40)擺脫不了貧窮的原因。

第12大馬計劃列出新村的華裔與印裔B40形成主因,是因為他們一直都找不到工作,也拿不到微型貸款從商;縱使獲得微貸,也因為貸款數額非常少,導致華裔無法擴充生意規模,擺脫不了低收入困境。

第12大馬計劃報告也列出失學或低教育水平、低技能、沒有獲得應有的社會保護包括醫療,是形成B40的原因,印證了“因病變貧”的說法。

報告指出,政府統計了所有低收入戶數據後,發現B40有非常特殊的形成因素,讓政府在除貧工作上面對非常複雜的挑戰,需要制定不一樣的策略,其中一項原因便是低教育與低技能程度。

沒能力從事高收入工作

“很多B40都只有低教育與低技能程度,因此他們比其他群體更少接觸衛生設備、可負擔房屋計劃及其他社會保護,也沒能力從事更高收入的工作來實際改善生活。”

因此,政府發現B40群體因以上種種原因而入不敷出,導致債台高築,加上沒儲蓄,結果便越活越窮。

至於印裔B40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則與他們只能從事低技能工作,缺少從商機會有關,同時又因不理想的生活環境、失能的家庭架構及印裔青年加入黑幫有關。

提供資金助土著企業

依斯邁沙比利說,在第12大馬計劃下,政府將提高土著對經濟活動的參與,以期能在2025年實現土著中小企業貢獻國內生產總值(GDP)15% 的目標。而為實現此目標,政府將通過提供資金和實施新計劃,以加強土著企業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他指出,其中為土著公司提供土著繁榮基金、人民信托局(Majlis Amanah Rakyat)為土著承包商提供快速合同融資計劃、及讓更多土著企業家參與數字經濟及具有高增長潛力的行業。

他披露,為增加土著財富,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當局之間也會加強合作,強化土著自有住房配額的政策。同時,政府也將擴大金融機構的財政援助、指導和輔導,以支持土著企業家。

2050年成碳中和國

依斯邁承諾,我國最早會在2050年成為碳中和國(negara neutral karbon ),為此政府將推出碳定價(carbon pricing)和碳稅(cukai karbon)等經濟手段。

他表示,政府也承諾不會再建新的煤炭發電廠(loji janakuasa arang batu)。至於其它減碳措施,將在明年杪敲定長期減碳發展策略研究後再發布詳情。

他意識到,要實現這項目標就需大家的齊心協力及高度的承諾和綠色投資。

他說,政府將推出全面國家能源政策,提供長期策略方向,以支持實現碳中和國的願望。政府也將通過在大馬西馬半島營運的幾家燃氣發電廠實施更潔淨的電力發電,取代煤炭發電廠。

依斯邁強調,政府將與私人界合作實現這項目標。政府將出台有關能源效率和節約相關的法令,以規範工商業領域的能源高度消耗者。到了2025年,目標將太陽能、生物能和化石油的再生能源發電增加到總體的31%。

土著公司股票只能賣土著

依斯邁沙比利披露,在第12大馬計劃下,政府將規定土著擁有的公司和股票只允許出售給土著財團、公司和個人,以確保土著股權的可持續性。而政府將引入股權安全框架,以便可向其他土著財團、公司和個人出售土著股份,惟這將由相關部門監管。

他表示,目前土著企業股權尚未達到至少30%目標,根據2019年企業股權數據顯示,土著持股僅達17.2%、非土著(25%)、外國(45.5%)及名義董事(12.3%)。

他說,政府將通過重新分配各個政府部門和機構的官員,建立更明確職能的土著繁榮部門,以改善土著議程的治理。

繁榮包容可持續為目標

依斯邁沙比利表示,第12大馬計劃將以“大馬一家——繁榮、包容、可持續”為目標,確保所有人民都可享受更好的生活水平;第12大馬計劃的所有戰略和舉措,也符合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他強調,第12大馬計劃將是一項全面發展計劃,將引入多項改革政策,以確保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及更公平的機會和分配。

他也列舉了第12大馬計劃的關鍵目標,包括了在2025年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平均家庭收入約為每月1萬令吉。

他表示,政府將撥4000億令吉來資助在第12大馬計劃下所進行的所有擴建項目及新計劃。

“第12大馬計劃將是確保我國能順利實施國家復甦計劃的重要計劃,以恢復國家的經濟增長動力及實現長期發展目標。”

依斯邁沙比利也向一直參與第12大馬計劃文件初步準備工作的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表達感激。

他也指出,我國在大馬第11計劃(2016年至2020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首4年實現了年均4.9%的增長率,但我國在2020年的經濟大幅萎縮了5.6%,導致最終的GDP年均增長只有2.7%,低於原定目標。

他說,政府在第11大馬計劃花費了2485億令吉作為發展用途。這包括用在經濟領域的開銷(58%)、社會領域的開銷(26%)、安全和國防開銷(11%)及一般行政開銷(5%)。

“經濟領域方面,最大的開銷是提供基本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當中有46%的撥款是分配給6個需更多關注的州屬,即吉打、吉蘭丹、玻璃市、沙巴、砂拉越和登嘉樓。”

依斯邁沙比利坦言,疫情也影嚮了政府的財政狀況。 2020年,財政赤字擴大至GDP的 6.2%;政府的法定債務總額占GDP的57.9%。

他提及,政府自2020年3月至今已推出了8項援助和經濟刺激計劃,並成功地穩定了國家經濟。2021年第二季度GDP,在面臨前4個季度收縮後,再次增長16.1%。

引入多項改革政策

依斯邁沙比利指出,第12大馬計劃將是一項全面發展計劃,將引入多項改革政策,以確保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及更公平的機會和分配。

他介紹,第12大馬計劃將有3項主題、4政策催化劑及14個變革驅動器(pemacu perubahan)。

依斯邁沙比利說,第12大馬計劃的關鍵目標包括:2021至2025年的GDP增長目標為每年4.5%至5.5%;2025年平均家庭收入約為每月1萬令吉;中區(wilayah tengah)與沙巴的人均GDP差距將縮小至1比2.5,而砂拉越將在2025年縮小至1比1.2;及根據2005 年的排放強度,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佔GDP的比例降低45%,符合2015 年巴黎協定。

第12大馬計劃的其它9個焦點包括:促進經濟增長;加強增長催化劑;改善馬來西亞家庭的福祉;加強治安秩序;消除赤貧和縮小收入差距;賦予馬來西亞土著和家庭議程的權力;推動沙巴、砂拉越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加速綠色增長;以及提高公共服務提供效率並確保有效的政策實施。

第11計劃僅1目標達成

受冠病疫情所影響,第11大馬計劃所制定的6項多方面目標中,只有一項達標,即在2020年將勞動生產力提高至8萬8450令吉。

而其它目標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勞動生產力增長、人均國民總收入整張、僱員薪酬占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每月平均家庭收入增長及大馬人幸福感指數增長都無法達標。

此外,第11大馬計劃所制定的12項宏觀經濟目標,則只有4項達標,當中包括實際公共消費平均成長、每年平均通脹率、貿易差額以及國際收支差額經常賬戶達標。

公平分配資源扶貧

第12大馬計劃著重扶貧,通過落實公平分配資源來提高貧窮家庭收入,更針對6大領域貧窮現象制定29項扶貧策略,矢言在2025年時徹底脫貧,讓全民邁向小康之家。

第12大馬計劃報告擬定多項扶貧策略,以改善6大領域貧窮現象,如從多元化解資源分配不公、扶助B40群體、協助M40群體以實現公平社會、扶助土著經濟、扶助原住民經濟、及加強特定群體的經濟地位,包括婦孺、樂齡人士、殘障人士等。

在第一個領域的扶貧計劃中,除了開源增加收入,多管齊下提高低收入戶的生活水平外,政府也注重提升低收入群的教育、工作技能與健康,尤其是落實完善教育,從學前教育到大專或技職訓練,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以此具體改善貧窮家庭的生活素質。

第12大馬計劃中,政府在為低收入戶提供各種援助後,也將通過各種策略減少家庭收入不均的問題,提升他們的購買力,同時延續食物庫及企業派發食物籃活動,協助他們克服生活成本調漲的壓力。

放眼GDP每年成長4.5至5.5%

政府預計落實第12大馬計劃期間,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將可成長4.5%至5.5%,人均國民總收入預計將每年增長6.4%,從2020年的4萬2503令吉(1萬零111美元)提高至2025年的5萬7882令吉(1萬4842美元)。

第12大馬計劃的宏觀經濟政策,將聚焦恢復經濟成長及加強經濟基礎,為達更強的經濟韌性而打造一個有利及具競爭力的經濟環境。

第12大馬計劃將繼續加速生產力的增長,多因素生產力(MFP)預計將為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貢獻40.4%,而國內生產總值的成長將為勞動生產力帶來每年3.6%的增長。

公共投資方面,政府預測2021至2025年的實際公共投資平均成長2.6%,大部分投資為基礎設施、交通、水電和油氣工業。

第12大馬計劃將聚焦在加速復甦及重置經濟,以達多方面目標,這對確保我國經濟永續性及耐久性,實現讓我國成為繁榮、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國家的宏願。

第12大馬計劃定8項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將成長4.5%至5.5%

·勞動生產力每年提高3.6%

·在2025年將每月平均家庭收入提高至1萬零65令吉

·在2030年降低45%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在2025年將人均國民總收入提高至5萬7882令吉

·在2025年將僱員薪酬提高至占國內生產總值40%

·在2025年將中央及沙巴之間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差距拉近至1:2.5

·每年提升大馬人幸福感指數1.2%

第12大馬計劃8項宏觀經濟策略

·提高生產力

·加速結構性經濟轉型

·提高僱員薪酬份額

·加強財政治理

·促進優質投資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充分利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

·推進綠色發展

著重復甦航天工業旅遊業

第12大馬計劃將著重在因冠病疫情而受重創的航天工業及旅遊業,為航天工業的復甦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和重振旅遊業。

政府預計,航天工業將在2025年帶來高達300億令吉的收入,並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

為了重振旅遊業,第12大馬計劃將著重在恢復遊客信心、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改善旅遊業品牌的永續性、強化品牌定位和推廣、實施治理改革和加強國內旅遊業。

政府預計,外國遊客將從2023年起恢復到訪我國,並在2025年達2430萬游客人次,創造730億令吉的收入。而在第12大馬計劃下,國內遊客人次預計將每年增長5.5%,在2025年達2億1200萬人次,創造1000億令吉的收入。

在第12大馬計劃下,政府鼓勵電氣和電子業者採用先進科技生產更高端的產品,以達到更高的生產力及成長。到2025年,電器和電子業的目標是要為國內生產總值貢獻1200億令吉,並產生4950億令吉的出口收入。

“政府預計,創意工業在第12大馬計劃期間取得每年3.6%的增長,在2025年為國內生產總值貢獻319億令吉。”

收入越高付越多醫療保健費

在第12大馬計劃下,政府將對醫療保健服務進行更新,確保為人民提供更有效及費用合理的醫療保健服務。這包括將重新審查現有的醫療保健費用,讓較高收入的病患需繳付更高費用,並依據資格評估形式更新現有的醫療津貼制度。

政府也將致力加強國防、安全、人民之間的和諧及團結,同時透過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及增加有品質可負擔房屋的供應來提高人民的福祉。

政府將繼續著重為目標群體提供有品質的可負擔房屋,並推出一些規定,如每個符合資格的人民只可購買一間可負擔房屋。

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政府將針對非法移民的管理制定全面的計劃及方案,包括在執法、邊境管制及非法移民處理方面。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