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陳志偉20年革新推廣 復興新加坡歌台文化

台上歌手演出精彩,台下觀眾座無虛席,線上觀眾點擊率上升,這是當今新加坡歌台表演的盛況。歌台文化如今在新加坡獲得官方的重視,歌台表演獲得觀眾的大力支持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得歸功於過去20年歌台界幕後策劃人和台前歌手攜手同心的努力,將曾經一度陷入沒落邊緣的歌台文化扭轉乾坤,成為當今新加坡深入民心的娛樂表演。

新加坡的麗星娛樂製作兼麗星網絡直播台創辦人陳志偉,被譽為復興新加坡歌台文化的代表人物。

Advertisement

2001年,他秉持着傳承歌台文化為宗旨創辦了麗星娛樂製作,並展開了多項改革,將原本以簡陋木板搭建的戶外舞台進行改造,引進LE熒幕打造成演唱會式的舞台,帶給觀眾全新觀賞體驗。

2014年,他嘗試以直播方式呈獻歌台表演。2016年他與數碼平台合作,進一步將歌台演出數碼化,方便行動不便的觀眾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觀賞演出,也希望結合科技的演出手段能吸引年輕觀眾。

吸引年輕人注意

2015年,由他與新傳媒合作構思的綜藝節目《歌台星力量》歌唱大賽,奪得2016年新傳媒紅星大獎最佳綜藝節目、最佳特備綜藝節目和最受歡迎綜藝節目。由於該節目深受歡迎,於2018年製作全方言版的《歌台星力量》第二季。

ADVERTISEMENT

“對於新加坡的年輕人而言,歌台表演是沉悶又過時的節目。為了拉近歌台與年輕人的距離,2019年我創立麗星網絡直播台,在臉書和Youtube同步直播,以期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提升年輕觀眾對觀賞歌台表演的興趣。”

陳志偉也希望藉由線上直播,能夠帶領新加坡歌台文化邁向國際化,吸引各國觀眾觀賞。麗星網絡直播台創立之後,不只有新加坡人觀賞,還有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觀眾支持。

“此外,還有旅居國外例如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新加坡人,也會觀看直播來支持歌台表演。”

他曾於2021年11月獲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邀請,就該國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名錄參與討論。今年3月,新加坡歌台文化獲得入圍該國申遺的候選名單之一,這也反映出過去20年他所付出的努力獲得肯定。

過去20年,陳志偉對新加坡歌台文化所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曾於2009年至2019年連續11年榮獲新加坡媒體《新明日報》和《聯合晚報》主辦“歌台紅星大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歌台台主。

新加坡的麗星娛樂製作兼麗星網絡直播台創辦人陳志偉秉持「歌台文化,全力傳承」的精神為歌台注入創新元素,被譽為復興新加坡歌台文化的代表人物。

線上直播互動很重要

當2020年全球爆發冠病疫情之後,在新加坡實施疫情阻斷措施(CCB)期間,陳志偉將歌台表演全轉作線上直播,當時與新加坡政府官方網站gov.sg合作線上直播節目《歌台直播秀e-Getai Show》還創下100萬點擊率。

“在這之前,麗星娛樂主要是以戶外歌台表演為主,線上直播為輔。但是,疫情爆發後,在健康與安全為前提之下,歌台表演轉戰線上。歌手們必須適應如何對着屏幕表演,因無法過往般在現場直接與熱情的觀眾互動,於是,線上互動就非常重要。我常鼓勵觀眾不只按讚,也歡迎留言,以便歌手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觀眾的支持。”

當時,疫情使一水之隔的馬新兩地民眾無法經常來往,但是網絡無疆界,當時陳志偉策劃了連續8小時不斷線的馬拉松式直播,將馬新兩地歌台藝人一線牽。首先連線在新加坡攝影棚的歌台藝人,緊接着連線在柔佛州新山攝影棚的藝人,接着又連線新加坡藝人,為觀眾呈獻一連串精彩的直播歌台表演。

過去兩年疫情期間,《光明日報》也策劃了十多場的線上慈善義演,獲得麗星網絡直播台提供技術支援進行直播,引起觀眾的熱烈迴響。

“疫情下人心惶惶,許多人都承受着莫大的壓力。我希望觀眾得以從觀賞直播歌台秀來紓解壓力。只要我們有用心去策劃和製作,觀眾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闊別兩年後,今年4月中旬麗星娛樂製作重新舉辦戶外歌台演出,新加坡觀眾都戴着口罩給予支持。(受訪者提供)

兩地歌台表演接地氣

除了新加坡,陳志偉也曾來過我國,還有去過印尼、中國和台灣等地策劃歌台演出。疫情之前,他經常往返馬新兩地考察歌台表演,發現兩地之間的歌台文化既有差異,又有相似之處。

“南馬與新加坡在地理上最接近,但是實地到南馬考察時卻發現當地很少有歌台演出,南馬藝人多數去新加坡表演。中馬的情況也一樣,很少有歌台表演。而北馬的情況就截然不同,北馬的華裔居民比較多,廟宇也多,因此歌台表演也比中南馬更多。”

他發現,北馬與新加坡的歌台表演有相似之處,兩者都很接地氣,讓觀眾感覺親切,惟彼此也存有差異。

“新加坡的歌台表演是邀請樂隊現場演奏,北馬則是交由幕後人員負責播放音樂。還有,新加坡歌台表演已經發展成猶如綜藝節目的形式,注重舞台視覺效果,也在表演中穿插脫口秀,主持人是負責帶動整場表演的靈魂人物。北馬還是以歌手演唱為主。”

他說,北馬的歌台表演形式依然保留着純樸的古早味元素,而且表演場地也被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包圍着,在北馬觀賞歌台表演讓他得以重溫童年時光。相比之下,新加坡歌台表演場地四周都是現代化建築物,於是舞台也必須因應環境的改變而做出革新,呈現出奪目炫麗的視覺效果。

“北馬和新加坡因為環境上的區別,而使表演形式大相逕庭。無論是保留古早元素或改革創新,最重要是可以持續傳承歌台文化。”

新加坡的歌台文化曾一度陷入沒落困境,陳志偉經過20年的改革創新後,使歌台成為當今深入民心的娛樂表演,現場座無虛席。(摘自麗星娛樂製作臉書)

邀北馬歌手赴新演出

過去,陳志偉經常往北馬考察各地的歌台表演,對於北馬歌手的出色唱功十分讚賞,曾多次邀請他們到新加坡表演。

“我邀請北馬歌手到新加坡表演,不但能促進馬新兩地的歌台文化交流,也能讓北馬歌手感受到新加坡觀眾的熱情!”

闊別兩年後,今年4月中旬麗星娛樂製作重新舉辦戶外演出。過往,他所辦的戶外歌台演出時間介於3至4小時之間,如今在新常態下為了避免觀眾長時間聚集,便縮短至兩小時左右。

陳志偉創立麗星網絡直播台,在Facebook和Youtube同步直播,以提升年輕觀眾對觀賞歌台表演的興趣。(Youtube截圖)

年輕一代多不諳方言

新加坡歌台文化從90年代末一度面對沒落的困境,陳志偉過去20年來秉持“歌台文化,全力傳承”的精神來為之注入創新元素。這一路走來,全憑他堅持不放棄的決心,才造就今日深受各年齡層觀眾歡迎的盛況。

“以前,歌台的觀眾平均年齡介於50至60歲之間,自從歌台數碼化之後,通過直播看歌台的年輕人有所增加,他們的年齡介於20至30歲之間。”

他說,新加坡歌台表演以方言演唱佔70%。由於年輕一代多不諳方言,因此傳承歌台文化,也是在傳承方言予下一代。有些年輕觀眾是因為觀看了歌台的直播後,而對學唱福建歌產生興趣。

“我的籍貫是福建,以身為福建人感到自豪。歌台演出常見的方言歌曲以福建歌曲居多,因此歌台也是在傳承福建文化。惟有認同本身的文化,才能加以推動得以代代相傳。”

無獨有偶,我國北馬也以福建人居多,歌手在歌台上也以唱福建歌為主,與新加坡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疫情期間,陳志偉與新加坡政府官方網站gov.sg合作線上直播節目《歌台直播秀e-Getai Show》,創下100萬點擊率。(Youtube截圖)

報導:劉楚珊  攝影:張琳琳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