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新型冠狀病毒地方

防疫升級 VS 環保倒退 減用塑料吧

報導:沈美婉

Advertisement

在行動管制令期間,社交距離雖然給環境帶來短暫喘息,恢復生機,但防疫升級的同時,也讓環保的努力倒退一大步。

除了一次性個人防疫用品(PPE)製造了大量塑料垃圾,打包和外送服務也對塑料的需求陡然增加,而塑料回收也受到管制影響,讓地方政府不得不推動更全面的環境保護政策,鼓勵民眾在新常態下,學習攜帶餐盒打包食物,減少更多的塑料使用。

ADVERTISEMENT

綠色組織 盼民改變生活常態

檳城天然綠色組織主席張舜慶認為,無論是州政府或非政府機構,應趁這波疫情下推行環保措施,隨著改變民眾的生活常態。

他說,在行動管制令實施時,餐廳不能堂食,外賣和打包成為當時的常態,但遺憾是很少看到民眾會自帶餐盒。

自帶餐盒除了能減少塑料袋外,也能解決衛生問題。雖然塑料餐盒即用即棄,但無人確定這些餐盒的衛生和安全情況,包括生產至使用過程。

“自帶餐盒就沒有此煩惱,因都是自行清洗和消毒,甚少會有別人接觸到。”他相信,民眾自帶餐盒2至3周後,就會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

他也以身作則,除了自行準備一套餐盒外,也為員工分配一套餐具。

據科學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依附在塑膠和卡紙上。因此,用這些物料製造的塑料品,從生產、運輸、儲存和使用,都有機會成為播毒媒介。 

早前,教育部高級部長莫哈末拉迪就指出,由於要保持社交距離,原本1班35人,如今必須減少到1班16、17人,最多也只能允許不超過20人。

“學校上課情況將與過去不同,例如食堂將要避免擁擠的情況,很多食物可能會先行打包好進行外帶。”張舜慶建議,學校開學時,學生應自行攜帶餐盒在校內用餐。

他說,為了保持社交距離下,很多食物都需事先打包好外帶。因此,學生更應該要自行攜帶餐具,除了環保外,也能照顧衛生。

“當實行管制令其中一項就是禁止在食肆堂食,除了減少人潮聚集外,也可以減少接觸公共餐具。若學校內有學生染病,其嚴重性是可見的。”

另外,檳島市政廳城市服務局主任西維爾指出,基於不少商家在行動管制令期間休業,垃圾量也減少了20%,但塑料垃圾則有明顯增加,但暫時未有統計數字。

疫情期間 塑料行業蓬勃發展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許多行業,然而塑料行業卻在蓬勃發展。這個現象的出現,是因為防疫期間的4個重大需求:一次性防疫材料、一次性杯盒、消毒用品和網上購物。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究竟耗費了多少塑料,至今仍然沒有統計數字。早前,我國Poslaju臉書專頁就張貼2張堆積如山的包裹等待寄出的照片,從圖中可見包裹使用的塑料量是相當驚人。

檳州綠色機構總經理陳美玲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一次性個人防疫服、口罩和臉罩等,在防疫期間屬醫療必用品,而塑料則是這些防疫用品的生產原料,這無疑增加了對塑料的需求。

鼓勵民眾自備環保袋餐具

單單在我國的手套就出現供不應求情況,在過去下單約兩週就能取貨,可如今需要等待8個月,這可見手套需求量極高。防疫用品增加是全球性議題,也是目前無法避免所使用的塑料品。

“雖然防疫人人有責,但是環境保護也不應懈怠。在保護生命的當兒,保護環境也相對重要。”

雖防疫用品已成為當今生活必需品,但她認為在目前無法避免使用的情況下,其實民眾可在平日生活中維持以往的良好習慣,例如攜帶環保袋和自備餐盒,餐具,這不僅可以協助減少使用塑料袋,而且也比較衛生。

陳美玲說,基於行動管制令的限制,人民都選擇採用網上訂購方式採購日常用品,所以這方面的塑料包裝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商家們誇張似的包裝,商品外的塑料護墊裹了一層又一層,其實是否真的有這種必要呢?”

她就建議商家,不妨可以采用其他包裝方式,例如布料和其他包裝材料,或者收回完好的塑料包裝並再使用。同時,不妨透過優惠方式鼓勵顧客們回收幹凈的塑料包裝等,盡量減少使用塑料制品,也能減低商家們的成本。

不過,在本地網購市場確實還未看到上述的回收包裝計劃,她認為疫情後也需要給商家們喘氣的空間,所以計劃也需要逐步進行。

在疫情VS環保下,疫情可以是一枚“重啟”按鈕,讓簡單環保措施,例如攜帶餐盒的小舉動,直接貫徹在疫情的新常態中。

綠色機構 擬定境保護政策

配合檳州政府“迎接檳州新常態策略”,檳州綠色機構將全力協助州政府為檳州子民擬定更全面的環境保護政策。

陳美玲解釋,疫情衝擊經濟,在全力振興經濟之際,也希望能在環保議題上做一個平衡點。

“據了解,世界各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傾向於低碳和綠色經濟,所以這具有很大市場潛力,綠色元素也是幫助經濟復蘇的關鍵之一。”

她舉例,再生能源是其中一種低碳和綠色經濟的項目,而我國具有足夠的太陽光優勢,續沙巴州,檳城是第二個享有最多太陽光的州屬,所以太陽能發電在我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學院(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ADBI))的研究報告,每年將有高達三分之二的綠色債卷 (Green Bond)批准給亞洲國家,其中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獲得較多的批准,而再生能源是最具潛力的一種。因此,我國也可以效仿同等方式和金融界合作推行“綠色配套”,鼓勵業者采用綠色科技,這除了可以節省開銷,同時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維護地球和資源可持續性是共同的目標,而干凈、無污染的環境是保障人類健康的基本生存條件。” 

疫情當前 多國推遲塑料品禁令

在疫情當前,許多國家對塑料產品的禁令也被迫推遲。據報導,英國對一次性塑料吸管、塑料小攪勺和塑料棒棉簽的禁令原本在今年4月底生效,但這禁令推遲至10月份才執行。美國的一些州也暫停對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禁令,星巴克也宣布停止使用重覆性的馬克杯,而轉為提供紙杯。

鏡頭轉回檳城,陳美玲表示屬於檳州政府的政策之一的“拒絕一次性塑料”計劃,尚在進行中。

“在行動管制令影響下,檳州政府必需暫停戶外的宣導活動,檳州綠色機構也改變以往的宣導教育方式,通過網絡平台宣傳和社交媒體來與民眾進行互動與宣導活動。”

她說,了解行動管制令的局限導致市場對塑料產品的需求提高不少,因此在大華集團的贊助下,他們也移交6萬個外帶紙盒給檳州市政廳,為本地小販們提供外帶餐盒,鼓勵他們盡量減少塑料袋的用量。

“宣導、教育與擬定綠色政策將是綠色機構接下來的方向。”

訂單滿額 大馬最大手套生產國

大馬是世界最大的手套生產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手套成為搶手貨。除了醫護人員的需要手套外,其他領域甚至一般家庭,也視手套為防疫用品之一。

據一家手套製造商指出,當意大利爆發新冠肺炎時,全球就開始湧入我國購買手套,目前依然供不應求。以前預訂手套或兩個月就能取得到貨,但如今或需要等待8個月以上。

全國大型和小型手套供應商大約有300多間,他表示目前幾乎都訂單滿額。在過去手套需求不高的時代,一般手套製造商生產只達70%,但現今的生產可謂超過101%,足見手套需求性極高。

他解釋,一般上一條生產線,每月可生產約1500萬只手套。目前,我國生產的手套大部分供應去歐美和南美國家。

“以前手套價格是由買家定,但現今則是賣家一口定價。”他說,目前的手套價格也自然調漲不少。

他透露,即使70至80年代爆發愛滋病時,也曾令手套需求大增,但今次疫情的需求更高。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手套生產國,大部分外國所使用的手套都是大馬製造。他很遺憾,許多國人卻不知道我國生產的手套聞名全球。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