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

鄧章欽:塑料袋佔最多 1家庭1天3公斤垃圾

(巴生5日訊)去一趟巴剎或超市,帶回來的不只是食品,還帶回許多“垃圾”,當中最大量的垃圾就是塑料袋,以致每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製造多達3公斤的垃圾。

Advertisement

雪州行政議員拿督鄧章欽表示,許多市民去一趟巴剎或超市,都會無形中把許多垃圾帶回家。“他們每買一樣物品,甚至一塊糕點都會用到塑膠袋,有時買一條魚甚至會有到2個塑膠袋。”

他說,這些塑膠袋被帶回家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就會四處“流浪”到河裡或海裡,造成河水污染。

ADVERTISEMENT

他說,市民必須要有環保意識及減少製造垃圾,比如出門購物或打包食物,可自行攜帶環保袋或便當盒,這樣一來塑料袋的需求量就會降低。

也是巴生新城區州議員鄧章欽今日出席“K4整潔與美化計劃”推介禮時說,除了塑膠袋,很多時候,配合活動舉辦而製作的服飾也是一種浪費。

“一個活動一件服飾,10場活動就有10件代表不同場合的服飾,像我家中也不知不覺的堆積了許多活動服飾,而且每一件也只能穿一次,非常浪費,所以我們必須要減少使用量。”

活動服飾應減少

他也抨擊一些人總抱著市議會會來清理的觀念而繼續隨意亂丟垃圾。“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我國,其他國家亦然,即在公共空間放置垃圾桶,人們丟垃圾的次數就會增加,可是一旦把垃圾拿掉,有些人還是明知故犯的丟垃圾,並認為市議會會清理,這是非常不對的價值觀。”

“地方政府減少在公共場合放置垃圾桶,是希望培養人民減少製造垃圾的習慣,或讓他們自行把垃圾帶回家丟。”

對於小販而言,他說,雖然市議會向小販徵收一個攤格4令吉的租金與清理費,惟小販在擺攤後也必須清理遺留在檔口的垃圾,而不是留下“殘局”讓市議會收拾。

另外,他說,一些商家或組織也是垃圾製造的“幫兇”,他們製作布條進行宣傳,但往往從從布條被掛上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遺棄在哪,但其實宣傳有很多種管道,如社交媒體,一定要用傳統的布條或是宣傳紙。

另一方面,巴生地區的垃圾問題一直無法有效改善,以致於市議會花費在處理垃圾上的費用“步步高陞”,從2015年的6000萬令吉逐年攀升至目前的8000萬令吉。

巴生市議會主席拿督莫哈末亞希表示,處理垃圾的費用都是取自納稅人的錢,但市議會更樂意錢花費在提升基本設施方面,比如在花園增設運動器材等等。

巴生中華總商會會長丹斯裡林寬城表示,“K4整潔與美化計劃”是“復興巴生市計劃”的活動之一,主要是提升及改善巴生社區的衛生環境,讓市民能生活在一個具有素質及舒適的環境當中。

“巴生老街可謂見證歷史文化的發展,因此巴生諸多的文化與特色都應被人看見,但前提是必須把環境衛生做好。”

今日共有180名學生走入永安鎮社區進行大掃除活動,該活動是由巴生中華總商會復興巴生市計劃小組和巴生市議會聯辦,巴生光華獨中、中華獨中、濱華中學、興華中學、居民協會聯合會及永安鎮居民協會協辦。

出席者尚有巴生市議員嚴玉梅、陳如堅、顏維才和黃智榮、巴生濱華中學董事長謝松坤、校長吳麗琪、巴生光華獨中校長佘瓊鳳、巴生居民協會聯合會會長梅英權、巴生永安鎮居民協會主席拿督陳福源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