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跳脫舊思維框架 性別平等教育活出自我

 

(吉隆坡訊)性別平等教育教什麼?輔導與諮商博士郭富美指出,性別教育的範疇比性教育還要龐大,其中包括性別上的心理及身理層面,這領域需要更深入了解。我們除了要知道自己的性別,還要了解性別的特質,但特質不應是由性別來區分,而是共用。

Advertisement

“社會以性別看待,我們也會用性別區分職業選擇,我們會聽到‘男性應該做某些行業’,‘女性不應該從事這一行’之類的說詞。我們知道職業區分透過性別劃分明顯,研究還發現,心理疾病也和性別有關聯。”

她說,作為一位女性,命運可與男性有很大差異,舉個例子,男性總是被期待在社會上有成就和能力,才可以養家。

而女性卻被要求不能太強勢,性格要溫柔,否則就嫁不出去。以上的就是所謂“性別刻板印象”,我們的能力也被這印象限制在性別角色里,如果不遵從,就會被人指指點點。

理解尊重他人性別

ADVERTISEMENT

“男尊女卑在性別刻板印象尤其特別顯著,男性的地位比女性強,這印象在世界各地可以有非常極端的差異,雖然先進國家已逐漸男女平等,但落後的國家對待男女上仍然有明顯的差別。我們在報紙上看到性侵、家暴事件或性騷擾議題,這些事件的發生都與性別不平等有關係。”

她說,會家暴的男人都認為“女人是男性的附屬品,女人是需要教訓的。”因此,他會出手打女人,其觀點相當嚇人。

“性別教育最大挑戰對象是跨性別者,他們在社會上被嘲笑、侮辱,甚至被挨打,但這些欺凌事件的發生,我們都會回歸於當事人不理解性別,而後者卻認為,自己有權利這樣對待跨性別者。”

她說,這也是性別教育注重的部分,理解、平等與尊重對待他人的性別。若我們加強對性別上理解,反而能跳脫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教育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人的思維跳脫框架,讓受教育者開拓自己的視野,知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有權利可選擇要的生活,不再害怕被人批判或指指點點。”

認為弱者才受害 男人遭性侵不說出口

郭富美說,性別歧視是因權利不對等造成,男性也可能是受害者。當男性成為權利不平等里的受害者,他會更難以啟齒。

因此,我們會認為男人總是權利較強勢的一方,所以,若男性遭到性侵,更難以說出口。

勿以性別分強弱

她表示,我們普遍認為只有弱者才會被性侵或性騷擾,若男受害者說出口,就表示自己就是弱者,覺得很羞恥,心理更會有很大的陰影,所以,在進行性教育時,她不僅會教育女孩要保護自己,男孩也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的“平等性教育”。

“現代性侵犯事件的受害者,已不再是女性而已,男人也可能是受害者,因此,我們不能以性別區別強與弱,只要是弱勢的一方,我們都需要保護。”

“其實,在科學角度里,男與女僅有身體器官的差別,曾有各種針對性別上的性格做出研究及調查,查看是否有差異,但其結果不顯著。”

她透露,男女的性格造就也可以是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在進行性教育時,父母不應強調性別差異。

許多父母都會有隱憂,擔心自己孩子的性格不能突顯在性別上,尤其是男孩,只要表現陰柔的一面,旁人都會給於很大的壓力,這也是不平等的表現。

讓孩子自由發展 教育勿雙重標準

郭富美指出,無論是男或女,在教養孩子時請勿雙重標準,這也是實施性教育的關鍵。

父母總會用自己的刻板印象讓孩子選擇父母要的,但教育的重點是自由發展,舉個例子,若女兒成績好而選擇理科班,就應該讓她選擇喜歡及擅長的,相反的,若兒子擅長於照護,不妨建議兒子向幼教、教師或護理發展。

“但現在的父母的思維都難以跳脫框架,認為女性做幼教或教師是合理,但女兒沒有興趣這方面,就不應該勉強。我發現,媽媽對女兒的家務要求是格外嚴格,但對於兒子卻很隨便,以烹飪技巧舉例子,對於兒子會不會烹飪就沒關係,但女兒就一定要學會烹飪。”

“很多父母普遍認為,不會烹飪的女性嫁不出去,這也是長者一貫以來灌輸的觀點與教育。造就成女兒與兒子的心裡不平衡,女兒就需要烹飪,做家務,兒子卻不需要,這就是性別上權利不平等。”

她強調,做家務不應由性別區分,不論男女都需要學做家務以懂得照顧自己。

一項針對幸福感做出研究,

該調查針對已婚男女

及未婚男女為研究對象,

結果顯示,已婚男性較有幸福感,

因為已婚男性被人照顧,

所以較易感到幸福。

第二是單身女性;

第三及第四分別是已婚女性及單身男性。

“單身男性的幸福感最弱的原因是不會照顧自己,我們可以看到,照顧兒子太周到的同時,也讓孩子的自理能力減低。男性在上半輩子是由媽媽照顧,結婚后就由太太照顧,若自理能力不強卻仍單身,就很容易缺乏幸福感。”

跨性別群組易被霸凌

她透露,學校霸凌事件都是與跨性別有關,這群組最容易被人霸凌,第二則是同志,但是同志群組隱藏度極高,不容易被人發現。

“我都會對孩子說,若有同性朋友向自己表白,如果不喜歡,拒絕就好,不需絕交、遠離、嫌棄、炮轟、嘲笑對方等,以上的舉止都算是一種霸凌。”

她表示,現代的性別教育都走向平等趨勢,反而上一代思維仍卡在刻板印象的框架上。舉個例子,結婚才能有幸福,父母都會向自己的孩子催婚,每到過年或節日,長輩都會向晚輩催婚或生小孩,這也是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之一。

“人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而不是找另一半照顧自己。因此每逢過節,長輩們問候幾句即可,即使問了有關感情狀況,晚輩也不要感到過於壓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