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藥劑師發揮2角色 台施雙軌制打造藥安文化

(吉隆坡訊)在醫藥分家(Separation of Dispensing & Prescribing,SDP)制度上,醫生負責處方而不配藥,藥劑師負責配藥而不處方。醫生為病患診斷及開出藥單,病人領着藥單到鄰近的藥劑行購買藥物,藥劑師則依據醫生開出的藥單調配藥品,並為病患提供用藥指導等服務。

Advertisement

亞洲藥學會主席王文甫(Joseph Wang)指出,雙軌制的醫藥分家並非換湯不換藥,而是確確實實地換了“湯底”。若是以往,在診所的配藥工作是由非專業人士執行;如今,台灣分區分階段實施“雙軌制”醫藥分家,即事實醫藥分家地區診所可以聘請藥劑師配藥,或交付藥方給民眾到特約藥劑行配藥,病患可以自由選擇。

“醫藥分家令人進一步探討社區藥劑行及藥劑師的角色。藥劑師的配藥工作是發揮醫藥護理(medical care)的功能,而他們的工作也發揮預防(prevention)功效。”

ADVERTISEMENT

他透露,藥劑師接受多年正軌教育課程,並通過執照考試取得藥劑師證書,符合專業定義,其工作不僅限於配藥,其特質是在職業過程中加入專業判斷,為病患傳達藥物的知識,提升民眾對藥物的認識,甚至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提醒病患定時服藥、分辨清楚藥物種類及劑量,也關心病患服藥後,是否出現副作用。

“若藥劑師的職務僅是依據醫生的藥單配藥,無需思考判斷,則可由任何非專業人士執行配藥服務。更何況,現今科技日新月異,新藥物種類繁多,更需要藥劑師的專業知識。”

“以糖尿病為例,糖尿病患得透過藥物、飲食及運動三大要素控制病情,缺一不可,並不是說病患到來藥劑行配藥服藥後就可以控制病情。”

發揮預防督促角色 

在這方面,他表示,藥劑師可發揮預防的角色,除了為病患配藥外,也向病患了解日常飲食及運動習慣,再發揮專業知識為他們提供意見,督促病患改善生活習慣。

“我曾向日本取經設計簡單易明的控制血糖課程,在藥劑行裡免費為血糖高病患上課,讓他們測試血糖,指導他們如用藥、運動、計算卡路里等知識。”

他呼吁,病患要自我監督,記錄飯前飯後血糖指數及體重,每週到來藥劑行匯報成果。我們成功收集200宗個案,發現在兩個月內,病患的體重平均減少2公斤,飯前血糖下降20%,飯後血糖下降30%。

“我也與麵包廠商合作,生產無糖無油的健康麵包,供糖尿病患及民眾吃得健康。類似步驟不僅發揮預防功能,也獲得病患的信任。”

他說,長期下來社區藥劑行可演變成護理中心,甚至在衛生緊急事故時如SARS,可成為公共安全的前哨站,為民眾提供衛生服務,如派發口罩等。

落實優良藥局規範

王文甫提醒,若要良好地執行醫藥分家,為病患提供安全藥物文化,藥劑行應落實優良藥局規範(Good Pharmacy Practice,GPP)。

“在GPP裡,藥劑行採取良好操作模式,確保產品(即藥物)的品質及安全,同時確保藥物良好地儲存及輸送至病患手上,並指導如何保存藥物。”

“亞洲藥學會建立一個分享經驗及提供建議的平台,讓大家了解醫藥分家的好處。基於每個國家的政經文教水平參差不齊,欲執行醫藥分家的國家應制定方案。”

他指出,醫藥分家是一項長遠計劃,爭取的過程可長達10至30年,如果無法邁開第一步,就永遠停頓那裡。大馬藥劑師應設定共同目標及共識,共同爭取利益,達致目標。 

蒐集藥歷用藥更保障

王文甫提到,台灣的醫藥分家在首個落實階段已把所有角色定位好,第二階段着重於提升角色,因此社區藥劑行應充分發揮功效,收集病患的“藥歷”資料,從中了解病患曾服用藥物種類,進一步鞏固對病患的藥物安全文化。

他接着說,診所醫生為病患存有的病歷傾向於診斷方式,藥劑師為病患記錄的藥歷則多數與藥物資料有關,如病患過去曾服用的藥物種類,是否曾服用非處方藥或輔助品,飲食習慣是否影響藥物效果或導致副作用等。

“由於藥劑師每次都是口頭上叮嚀病患,不可能牢記每名病患的購藥資料,若沒有病患的藥歷參考,難以了解病患過去服藥情況。”

他透露,台灣的社區藥劑行可從國民健康保險(NHI)資料庫下載病患過去6次的用藥紀錄,然而藥劑行在這方面仍做得不夠完善。

“同樣已落實醫藥分家的日本,藥劑行在收集病人藥理方面做得非常完善,藥劑師取得病患完整的用藥資料。”

“收集藥歷的資料系統非常重要,尤其在人口老化的國家,前往購藥的可能是病患的家屬,一目了然的資料為人們帶來方便。”

因藥物副作用入院

他曾在本身70所連鎖藥劑行推動“藥歷”措施,邀請醫生就一種調脂藥,為藥劑師進行培訓,再由藥劑師為前來配此調脂藥的病患進行篩檢。

“一年後,約8000名病患進行篩檢,發現其中88人(約1%)用藥後出現副作用,1人甚至因此而入院。”

“在這宗入院事故裡,相關藥劑師得悉該病患入院後,聯繫其家人告知或是藥物引起不適,家屬把訊息傳達給醫生,得以揪出病因,病患最終痊癒。”

擔心分家影響收入

他提到,在醫藥分家系統裡,藥劑師透過指導病患用藥,將會獲得民眾的信任及尊重,身分無形中增值,無需擔憂收入來源問題。

“部分藥劑師擔憂在執行醫藥分家後收入受影響,然而過去的例子否定此項說法。台灣的藥劑師於20年前的每月收入平均為700美元(約2850令吉);如今,藥劑師的每個月收入達2500美元(約1萬181令吉)。”

“更重要的是,藥劑師可發揮專業知識,協助民眾提升用藥知識,繼而獲得民眾的尊重;前來配藥的民眾不再喚藥劑師為“老闆”,而是尊稱他們為“藥劑師”。如今,許多學校都設有醫藥學科系,藥劑師的就業機會也大為提升。”

總結——向日本學習 設協會收集個案

在醫藥分家系統裡,任何一個角色都會有失誤的機率,藥劑師也不例外,我們稱為配藥失誤。到底要如何避免配藥失誤事故?

日本設有一個專門收集醫藥失誤個案的協會,這是一個成熟進步的創舉,更是藥物安全的重要環節,值得學習。大家可從失誤個案中學習如何改進,不要再犯錯。

舉個例子,有些藥物是磨成粉狀服用,然而一旦磨成粉後都呈白色粉末狀,難以辨認藥物種類及劑量。若其中出錯,患者也不得而知,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警惕系統,打造安全藥物文化。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