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部長簽名印中文字 紙幣反映華人重要角色

(雪蘭莪.沙登11日訊)退休商人兼私人收藏家符樹波捐贈一批馬新早期珍貴的錢幣與郵票給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其中包括我國獨立後第一批由華人財政部長敦李孝式及敦陳修信簽名發行的馬來亞紙幣。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主席丹斯里吳德芳今日召開記者會,並進行簡單的捐贈儀式時說,符樹波是他的老朋友,幾個月前相遇時提起博物館收集文物供展覽事宜,有幸獲符樹波慷慨捐獻。

“博物館的展覽主要反映華人在建國時期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符樹波的收藏中,有我國首兩任財政部長─敦李孝式及敦陳修信簽名發行的紙幣,非常珍貴。”

ADVERTISEMENT

他指出,獨立後由華人部長簽名的紙幣證明華人在建國之中,尤其是經濟金融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過後,我國錢幣便改由國行總裁簽名發行。

特殊幣價四分之一分

“此外,符樹波也捐出大量英殖民時期的錢幣,當中特殊幣價包括四分之一分(蘇古)、二分之一分(半占)和兩分半等。另有日據時期的香蕉錢。”

“早期海峽殖民地發行的紙幣還印上中文字眼;北婆羅洲發行的一些郵票,同樣含有中文字或中華文化特色,顯示當年英治政府相當重視中文。我們會將這批捐獻分類放在博物館不同的部分。”

提到博物館的進度時,吳德芳聲稱,技術性問題導致籌建進程延遲。不過,門面第一階段工程預計在本月杪完成,明年2月杪可舉行預展,3月杪正式開幕。

他表示,博物館的展覽不能一成不變,所以會不斷收集文物。他呼籲民間響應捐獻,讓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反映華人在建國的貢獻。

英殖民地承認華人地位

年輕時就開始收藏錢幣的符樹波提到,這項捐獻特別有意義,因為擁有華人部長簽名及印上中文字眼的錢幣,顯示英殖民地承認華人的地位。

他以一批柔佛早期郵票為例,“這是現任柔佛蘇丹曾祖父所發行的郵票,也是唯一印有中文字的郵票;其中一張還有其英國籍王妃的頭像,顯示當年開明的社會。”

符樹波捐贈的文物尚有從維多利亞女王至伊麗莎白二世的英殖民時期錢幣、馬中聯合發行的花卉郵票、我國獨立紀念郵票、獨立後以各州蘇丹頭像發行的郵票,及2000年及2012年所推出的龍年紀念郵票等。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