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腎不好連累心臟 監測姐妹器官治療關鍵

(吉隆坡訊)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顆腎臟,分別具備約100萬個腎元(nephron),主要是通過超濾作用(ultrafiltration)調節血液中的水份和溶解物質,重新吸收有用的物質,並將代謝廢物、毒素、多餘的水分和礦物質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腎臟也具備其他功能,包括調節血壓、激活維生素D以保持骨骼強健,以及促進紅血球的生成。這也說明為何貧血是慢性腎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Advertisement

腎臟內科顧問查亞帕蘭醫生(Dr Jeyabalan Velayutham)指出,腎臟和心臟如同一對密不可分的雙胞胎,許多患者在罹患腎病之後,心臟問題也隨之出現。舉例而言,當腎功能嚴重下降,過濾速度變慢,令大量的水分滯留體內,就會引起肺積水,導致呼吸困難,心臟需要更用力地泵血。

心力衰竭腎功能下降

“再者,當腎臟無法良好地控制體內礦物水平,包括鉀(potas sium)和鈉(sodium,鹽)時,也會導致一系列後果,例如鉀水平過低可引起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過高則會造成心搏驟停(cardiac arrest)甚至猝死。為了降低偏高的鈉水平,身體會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含量,心臟負擔隨之增加,引起高血壓和身體水腫。”

他說,從心臟的角度而言,當它變得衰弱而無法泵出足夠血液至身體各處時,腎臟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后亦會漸漸地衰竭。這也是為何一個人出現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時,腎功能也經常下降,而相反的情況也一樣常見。

ADVERTISEMENT

“事實上,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便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與高血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

與健康者相比,慢性腎病患者在出現心臟問題時,在最壞的情況下死亡率高出20%至30%,取決於年齡和潛在病因(急性或慢性心衰)等因素。”

被迫二選一先保心臟

他提醒,若患者是因急性心衰入院并出現急性腎衰竭,其死亡率相較僅急性心衰的患者高20%。在這種狀況下,死亡率實際上是由腎功能之下降程度而決定的。

“在治療上,我們需要考量到兩個器官。每名患者的狀況不同,如果同時出現心衰和腎功能下降,那麼最重要的是先治療心臟,包括給予藥物以提高血壓、刺激腎排尿以緩解積水,與移除或補充鉀以解決電解質異常。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大,就需要出動血液透析機。”

“如朱醫生所述,治療這類患者非常具挑戰性,一些心衰藥物和降壓藥可能造成腎損傷。不過,若是心臟內科醫生認為患者非常需要這些藥物以保護心臟,在這種被迫‘二選一’的情況下,我會選擇保全心臟。因為腎功能衰竭仍有透析治療的選擇,而且隨着心臟功能的減退,腎臟也難以‘獨善其身’。”

“除非患者堅持不要透析治療,我們會尊重其意願,否則我會建議選擇‘犧牲’腎臟。”

無論如何,他希望大眾明白,依靠症狀是難以發現早期腎病的。早期發現腎病的方法并不複雜,只需簡單、方便且經濟的尿液和血液檢查即可。

“千萬別等到出現症狀時才有所警惕,或是確診時已是中晚期慢性腎病,讓治療變得更困難或很快就需要透析治療了。”

心臟功能出現障礙 體內器官無法獲養分

心臟是人類的“生命之源”,自胎兒在母體內便一直跳動至生命終結。

心臟內科顧問朱錦輝醫生(Dr Choo Gim Hooi)指出,心臟接受來自全身的血液,并泵送至肺循環以排出二氧化碳,同時吸收細胞功能所需的氧氣。然後攜帶氧氣和養分的血液返回左側心臟,再由此被泵送至全身器官。

“可想而知,當心臟功能出現障礙,包括腎臟在內的大大小小器官,無法獲得所需的氧氣和養分,功能都會有所影響。心臟和腎臟關係密切,彼此的影響是雙向的,更會形成惡性循環。”

心衰者多有慢性腎病

他表示,當心衰造成腎功能下降時,體內毒素無法被移除,這些毒素會影響身體機能,包括心臟;當腎臟無法平衡體礦物質水平,例如鉀水平過高或過低可影響心臟功能和節律。

若心臟功能不佳,腎臟過濾和排洩功能下降,可導致身體水腫和肺積水等,進一步對血液氧化(氧氣從空氣進入血液)和心臟功能造成損害。

“根據美國急性代償性心衰國家登記局(ADHERE)統計,

心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中

約有30%有慢性腎病變。

另外,45至54歲的慢性腎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高65倍。

30%的腎友都有冠狀動脈疾病。

“因此,心臟病和腎病如同‘雞生蛋,蛋生雞’,腎病患者更易患有心血管疾病,反之亦然。其中一個原因是兩者共享許多相似的風險因素,例如不受控的高血壓、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都會增加心臟病和腎損傷的風險。”

他說,不僅如此,慢性腎病患合併心血管疾病時,病情會更為複雜或嚴重。他們會有更多堵塞、硬化和鈣化的血管,治療變得更棘手。

他舉例,慢性腎病患者出現廣泛性鈣化的血管,將令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CABG)的風險和複雜性提高。此外,慢性腎病患者的心臟瓣膜也更易硬化或鈣化,例如出現鈣化性退化性主動脈瓣狹窄。

“與此同時,一些心臟病的治療方法可能會影響腎功能,例如治療心力衰竭的利尿劑(diuretic)可導致脫水,從而惡化腎功能;一些降壓藥也會令腎功能暫時性惡化。對於透析治療患者,使用利尿劑的效果也會降低,很多時候起不了作用。”

治療用藥需取其平衡

“相反的,腎功能障礙的存在也可令心臟的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在使用藥物時必須減少有效的劑量。因此,在治療上要取其平衡,有時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需要經常密切監測這對‘姐妹器官’的狀況,查看治療是否造成任何副作用或功能惡化。”

他表示,一些需要造影劑的心臟醫學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攝影(MRI)的使用也會受到限制。這是因為過程中需要將造影劑注入患者體內,而造影劑需要通過腎臟代謝體外,因此會加重腎臟負擔而誘發問題。

不過,一般心電圖、超聲波或超聲心動圖(ECHO)等檢查則不受影響。

“總而言之,大眾必須意識到心臟病和腎病同時發生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導致它們發病的原因十分常見。對於一般民眾,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和保持良好體重,以及每年進行血液檢查作為預防之道。”

“若本身患有‘三高’者,則需要定期服藥和回診。若有更嚴重的情況,尤其是同時患有心臟和腎病的人,則需咨詢這兩科的醫生,共同制定更合適的治療方式。”

心臟內科顧問
朱錦輝醫生(Dr Choo Gim Hooi)

腎臟內科顧問
查亞帕蘭醫生(Dr Jeyabalan Velayutham)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