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脂肪定位高難減重 疾病作怪瘦不下

(香港訊)肥胖人士容易被貼上“吃太多”、“沒做運動”等標籤,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內分泌及糖尿科袁美欣醫生、香港肥胖醫學會榮譽司庫兼內分泌及糖尿科張潔婷醫生均指出,肥胖背後可能有不同原因,甚至是疾病引致;尤其是當持續運動及控制飲食亦不能好好控制體重,便可能與疾病有關!

Advertisement

脂肪過分堆積觸摸會痛

袁美欣表示,肥胖症大致分兩種: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即並無明顯的病因引致肥胖,可能與遺傳有關,即俗稱“肥底”,以及飲食過量、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繼發性肥胖症,則是因疾病導致的肥胖,如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等。

至於節目中提及的“脂肪水腫”,實質是什麼毛病?

 

ADVERTISEMENT

內分泌及糖尿科袁美欣醫生

 

“脂肪水腫(lipedema)並不常見,

患者的脂肪常積聚於下半身(腳踝、腳掌除外),

由於脂肪過分堆積,觸摸時會疼痛,也容易瘀傷。

除了脂肪水腫,

肥胖症患者亦可能有淋巴水腫(lymphedema);

脂肪積聚壓迫淋巴影響淋巴系統循環,

令淋巴液積聚於皮下,出現“一塊塊”腫脹。”

而由於地心吸力加上長時間站立,故腿部淋巴系統循環最受影響。

以上兩種情況,患者因下身脹痛,都會影響他們做運動減重的動力。但她強調,單憑參加者描述,難以確定她是否屬上述問題。

內分泌及糖尿科張潔婷醫生

01.原發性肥胖症

多巴胺受體密度低吃不飽

有些人從小被稱為“肥仔”、“肥妹”,或許他們身體機能上出現不尋常的地方,先天與肥胖結緣。

袁美欣指出,我們進食後會覺得飽,是因為基底神經節(basalganglia)幫助控制飽肚感、滿足感;但研究發現原發性肥胖症人士身上,該位置的多巴胺受體密度比起一般人低。換言之,他們要進食更多食物,釋出更多多巴胺,才能產生足夠飽肚感。

“不是他們不想控制食慾,而是身體不斷推他們吃多點東西,才能正常運作。”

生活習慣影響脂肪定位

另外有研究發現,肥胖症患者的“脂肪定位”出現問題,令體重居高不下。所謂“脂肪定位”,是體內一個內置設定。

她解釋,每個人的脂肪定位都不同,受基因、孩童發育期生活飲食習慣等影響;到成年時,身體就會設定某一個脂肪量為正常水平。當身體脂肪量出現變化,大腦就會作出相對反應,令脂肪返回設定點;情況就像維持正常體溫一樣,如我們感到熱或冷,身體會有生理反應令體溫變回正常,如出汗或打冷震。

同一道理,如果身體脂肪量處於定位以下,大腦反應會增加食慾、減慢新陳代謝;相反,如果身體脂肪量在定位以上,大腦則發出信號令到胃口變小,新陳代謝加快。“而肥胖症人士的脂肪定位通常很高,減重自然較困難。”

原發性肥胖人士節食減肥的效率較差。袁美欣表示,節食會令“新陳代謝tune(調)到好慢”,因為身體“以為沒東西吃、鬧饑荒,唯有減慢新陳代謝,希望保持生存。”此舉令身體消耗能量速度減慢,減重難上加難。

病人要與醫生討論合適減重計劃,透過飲食、運動,甚至藥物多管齊下,慢慢壓低脂肪定位。

02.繼發性肥胖症

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肥胖

除了天生“肥底”,多種疾病亦會導致病人體重上升;常見繼發性肥胖症之一是甲狀腺功能低下。

她指出,患者甲狀腺素分泌不足,以致新陳代謝減慢,消耗能量減少,令身體積聚脂肪。

甲狀腺功能低下除引起肥胖外,張潔婷亦指出,患者或會感到疲倦、怕冷、乏力、便秘等,這些都是新陳代謝減慢的徵狀。

“女士常見的多囊性卵巢綜合症,亦可能導致肥胖;經期混亂、不孕,以及男性荷爾蒙分泌較多(如多汗毛、腳毛等)亦是常見病徵。”

張潔婷表示,此病屬內分泌科及婦產科醫生共同處理的問題,與荷爾蒙失調有關。患者較容易中央肥胖及出現胰島素阻抗,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

03.庫欣氏症

中央肥胖有月亮臉水牛肩

另一種會令病人體重增加的是庫欣氏症,屬內分泌疾病。張潔婷表示,病因是荷爾蒙分泌失調,皮質醇荷爾蒙分泌過多引起,與腦下垂體或腎上腺出現腺瘤有關。庫欣氏症引起的肥胖情況較獨特。

袁美欣指出,患者脂肪多數集中於肚部,屬於中央肥胖,但手腳很多時不單止不會變胖,甚至比病發前更瘦削。

除有中央肥胖外,患者也可能出現“月亮臉”,“臉變得很圓,有些許腫”;亦可能出現“水牛肩”,即頸後積聚脂肪,肚皮則出現紫紋,它們都是庫欣氏症的病徵。

對付繼發性肥胖,當然要針對病因;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方法不難。

她表示,只需補充甲狀腺素即可,用藥後患者體重會下降,水腫亦可改善,甚至還原至病發前的體重;惟患者需一直服藥,以維持甲狀腺功能平穩。至於要根治庫欣氏症,先要找出病源是腦下垂體或是腎上腺。張潔婷指,找到腺瘤位置後,透過外科手術切走增生的腺瘤,便可康復。

原地踏步——明明勤做運動,磅數、尺寸卻原地踏步?可能是患上一些致肥疾病或生理系統出現問題!

抽血檢查揪出致肥病因

嚴重肥胖人士,如果做運動、調控飲食及用藥都未能有效控制體重,就可能需要考慮動手術。

她指出,外科減重手術包括縮胃手術,即將7成胃部切走;或胃繞道手術,將胃縮小及繞道十二指腸,用意是減低胃容量,減少食量,亦減低營養吸收。

“食量、運動量沒有大改變,磅數卻節節上升,就要提高警覺,是否患上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庫欣氏病。”

袁美欣建議,簡單透過抽血檢查可檢測甲狀腺功能、鉀含量、荷爾蒙分泌,從而診斷出是否患上該兩種疾病。

她最後提醒,恆常運動和均衡飲食,對預防肥胖相當重要。肥胖症是一個長期病,需要“長期用藥”,而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就像不同藥物,需要持續改變生活習慣,才是對抗肥胖症的最有效方法。

文 \ 植蔚卿《明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