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適排便不出‧3歲男童腸打結喪生

霹靂州怡保一名3歲華裔男童,幾日來蒙受便秘之苦,在排出一些“屎水”後,晚上開始感覺不適。折騰了數小時後被家人送入院急救,最終死於“腸打結”。

這起因腸打結而奪命的意外於去年8月10日在怡保發生。死者黃國淵(3歲)事發當晚8點多和家人去吃東西時,突然大聲哭訴肚痛,而且手腳冰冷,家人就帶他到怡保一間診所求診。

Advertisement

醫生檢查後,只說國淵可能腹部脹風,繼而開了祛風、止痛和止嘔藥給他,當時國淵的體溫已下降。

小死者的祖父指出,之前國淵曾說他排便不出,事發當天早上他只排出了一些“屎水”。後來有說肚子不適,可是他卻不以為意。

肚痛至胡言亂語

他說,到了晚上國淵又喊肚痛,以為他可能要排便,不料他卻痛得很不妥,於是便帶他去看醫生。國淵回家後樣子很累像要昏睡,不過仍清醒。

ADVERTISEMENT

“後來我發現國淵開始胡言亂語,感到不妙,於是要求媳婦一起將他送到專科醫院。”

他指出,醫生搶救不久後,大約凌晨1點,就接獲國淵逝世的消息。為了找出國淵的死因,家人允許院方剖屍,希望這項行動將可幫助到其他人,以便提防這種病症。

腸翻轉造成死肉

“根據醫生的解釋,國淵的腸出現翻轉造成死肉,並使血液無法流通,造成腸出血。簡單地說是腸打結。”

他說,小孩肚痛是很常見的,很多人以為是脹風,因而少理會,或只替孩子塗上風油或服止痛藥,任誰也沒想到竟會奪走一條生命。

因此,他提醒,家有小孩的家長們應該留意這類症狀。如果發現小孩排便不出、腹痛等症狀,就要特別注意,不要拖延就醫。

小腸長度

決定病人康復要素

腸胃外科醫生關玉良披露,當醫生把某段壞死小腸切除後,一定要確保小腸保有至少150公分的長度。因為剩餘的小腸長度,是決定日後病人是否營養不良的重要因素。

他說,一個人可以沒有大腸,但是不可沒有小腸,因為小腸負責消化及吸收食物的功能,大腸則是吸水,讓排泄物更堅固。

“若沒有大腸,病人排便時只是排出水狀糞便,對生命沒有多大的影響;沒有了小腸或小腸過短,病人就會因營養不良而告危。”

在政府醫院任職的他,曾為一名腸阻塞的印裔病人進行手術治療。雖然後來病人的小腸只剩100公分,他還是活了下來,不過每天都要靠靜脈插管供給營養液,每一兩週都要到醫院覆診。一年後病人沒再返回醫院覆診,他相信對方因營養不良而逝世了。

肚子硬邦邦

最好照X光

關玉良醫生指出,如果病人出現便秘、肚痛、嘔吐及肚脹的症狀,醫生在診病時要格外小心。首先摸一摸病人的肚子,如果硬邦邦,建議病人去照X光,以查看腸道是否阻塞。

他說,如果病人已有腸阻塞症狀,醫生萬萬不能處方瀉藥或止瀉藥,這會加劇病情。

“瀉藥會導致腸道蠕動更多,以把糞便排出,但這使身體把更多的水挪到此處灌注,造成脫水情況更嚴重;止瀉藥的原理是不要讓腸道蠕動,以停止排便,但這會讓細菌藏在腸內,同樣對病情不利。”

他強調,腸阻塞是無法預防的病況,並不是說多吃纖維就能避開此病,因此發現自己或小孩有以上症狀時,切勿掉以輕心,最好向專科醫生或醫院急症部求診。

電解質失衡

造成患者脫水

針對此案件的小國淵在便秘幾天後排出“屎水”,關玉良醫生解釋,當腸道阻塞後,有關殘渣就會“受困”在阻塞處。這時身體各處的水份就會自動跑到此處灌水,造成少量的殘渣被沖出,即所謂的“屎水”。

他說,這種情形會造成體液電解質失衡,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的現象。

“水份流失對小孩的影響尤其明顯,對大人而言,沒有了50或100毫升的水份可能沒有甚麼大礙,但小孩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

他指出,腸阻塞病人送院後,除了不給病人吃喝,以防他嘔吐,首要事項就是打點滴。病人一旦脫水,身體的鹽份就會變少,血壓隨著降低,打點滴就是要先穩定病情。

案件大剖析

本地腸胃外科顧問關玉良副教授指出,腸打結(Volvulus)是屬於腸阻塞的其中一類,但是依此案的情形看來,小國淵可能不是腸打結,而是腸黏連(Adhesions Band)或腸套疊(Intussusception)。

他解釋,這3種類型都會造成腸阻塞,但是腸打結者一般在6至12小時內發病,腸黏連及腸套疊的病情則是逐漸性地嚴重,通常是在24至48小時內爆發。

小孩發病率比大人多

“由於案件的死者是經過多天才發病,而不是便秘當天症狀就完全表現出來,因此極有可能是腸黏連或腸套疊。”

他說,腸阻塞常見於小腸,其中小孩比大人較易患上腸打結。在大馬,小孩腸阻塞的發病率為5至10%。

“腸打結,顧名思義,就是腸打了個結;腸黏連是指腸連在一起;腸套疊則是指一腸進了另一腸。”

他披露,腸阻塞的病因尚不清楚,不過據他多年的經驗分析,這可能是和腸發育不全(如腸過長)或腸道長息肉有關。

“腸道長息肉較易引起腸套疊,因為當某一段腸長了息肉後,它會誤為自己是陌生人,想盡辦法逃離原處,因此成了一個導引點,帶領其他腸進入另一段腸,結果形成‘腸進腸’的現象。”

他說,腸阻塞者應儘快送院治療。長時間的阻塞會造成血管打結,腸壁變弱,最後造成腸道營養不良而壞死。

“此外,腸打結後,中間部位就會像球般腫大,一旦過度膨脹,有關部位就會爆裂,腸道所有的殘渣就會流出來,這時就會引發細菌感染等問題。”

他披露,病人進院後,醫生首要是解開打結、黏連或套疊的腸道,再查看腸道是否壞死,若有,就要把壞死部位切除,最後進行吻合手術。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