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缺生長激素長不大 6歲前為孩子追回身高

(吉隆坡訊)兒童的發育不良可能是患了一種叫做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ormone deficiency,GHD)。國大醫藥中心兒科及兒童內分泌專科高級顧問伍露玲教授(Woo Loo Ling)指出,生長障礙(growth disorders)雖然不會致命,但卻會影響兒童至成人的發育成長,甚至心理健康的疾病。

Advertisement

她表示,醫學上對生長障礙的定義是指妨礙兒童達到正常身高,體重或性別生理發育。其導因是當兒童開始製造生長激素時,垂體腺出現不規則情況,導致兒童生長發育異常,體型比同齡兒童來得矮小。

她提到,發育障礙有很多種,會影響孩子的縱向成長常見種類包括:

ADVERTISEMENT

1.生長激素缺乏症(GHD):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原因是垂體腺無法產生足夠的生長激素,其盛行率是每3萬名兒童中有1名,可以是先天性或後天性。

先天性是指嬰兒出生時垂體腺就出現問題,這類兒童體型都會比同齡兒童矮小。而後天性則是垂體腺受損,這可能是由於癌症或創傷性損傷所導致。

2.小於胎齡兒(小於孕齡,SGA):嬰兒出生時體重及身高都比較小,新生嬰兒當中有5%是SGA情況。這些嬰兒大部分在2歲之前都無法跟上正常的發育進度,長大後體型比常人矮小。

她說,SGA嬰兒的風險包括圍產期病發率,神經發育障礙,持續性的身材矮小和新陳代謝改變問題。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TS)是常見的基因疾病,以女性為多,導因是一個X染色體或部分缺損。每2500名女嬰當中有1名出現這症狀。

出生首兩年關鍵期

她提醒,嬰兒的成長關鍵期是在出生後首兩年,也是成長最快速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兒童每年會長高5至9公分,直至10歲。當他們進入青春期,也就是女孩11歲,男孩13歲的階段時,就會有約兩年的發育期,直至16至18歲時就會放緩。

“成長階段的兒童需要大腦垂體腺製造生長荷爾蒙,以刺激成長,包括體重,骨骼,肌肉及脂肪發育,所以生長荷爾蒙是兒童健康及身體機能發育的重要元素。”

“若這個階段的兒童出現體型與同齡孩子矮小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患上生長障礙症,影響了正常發育,無法達到正常體重,身高及性別生理發育。”

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她惋惜地說,亞洲父母對生長障礙的意識不高,即使孩子看起來比其他同齡兒童矮小,也不覺得有問題。

她接着說,生長障礙的盛行率是很高的,並非只發生在亞洲地區,只是因為亞洲人普遍認為東方人骨骼結構較小,加上對這病症認知度低,往往忽略了這問題,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從醫30年裡,我見過很多有生長障礙的兒童,看起來都很健康,只是體型比同齡兒童矮小。雖然亞洲人體格比較矮小,但都有兒童體型發育基準,如果低於這個基準,就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生理健康。”

“基因遺傳,父母身高的確會影響孩子體型,若父母都屬於高人一族,孩子則非常矮小,就是不正常現象。”

因身高問題被欺凌

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內分泌專科顧問馬丁沙維治教授(Martin Savage)指出,父母必須關注孩子的體型發展,以確保孩子矮小是正常的基因遺傳,而不是生長障礙。父母可以根據成長兒童身高進度表,定期為孩子量度身高,由同一個人,用同樣的尺來量度,才能準確知道孩子是否有正常身高發育。

他說,生長障礙最佳治療時期是在6歲之前,錯過這個階段治療效果就會大減。同時,療程的持續性也很重要,因為必須每天打針,家長必須督促及鼓勵孩子每天都做到,還有定期見醫生,隨着孩子的狀況調整藥物劑量,否則會影響效果。不過,生長障礙療程只能幫助有生長障礙的孩子,對於基因遺傳的矮小幫助不大。

“東南亞人普遍對身高有偏見,認為亞洲人都是矮小的,所以醫生要確認是正常身高,還是因疾病導致的矮小是一種挑戰。”

他提到,韓國有一項調查顯示,53%的韓國人承認曾經因為身高問題而在學校受到欺凌。這些受欺凌的兒童心理健康可能也會受到影響,令他們缺乏自信心,就業也會有問題,這些都是可避免的。

兒時高燒發炎受影響

他表示,為了促進孩子的身高,父母會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拉筋,甚至增高技術等,但幫助不大,因為這是疾病導致,及早發現及治療才是最重要。

“長高,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一環,但如果他們曾經有過高燒不退,發炎等狀況,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高。”

最後他補充,目前治療生長障礙的生長激素療法(growth hormone therapy),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核准,此療法已被證實沒有副作用,歐洲也採用它來治療生長障礙兒童。

透納氏症偏向女孩

伍露玲指出,大馬的人均高度,分別是男性165公分,女性153公分,比區域內其他國家矮,如泰國男性是170公分,新加坡是171公分,而女性則是泰國159公分,新加坡160公分。

“若以區域作比較,東南亞男性平均身高是164公分,女性是153公分,而全球男性平均身高是173公分,女性是160公分,從這些數字反映出,大馬人是“矮人”一等。”

“這種身高懸殊,當中的理由可能是國人對生長障礙疾病意識不高,沒有及時讓孩子接受治療,而形成這個差距。”

她說,生長障礙在大馬很常見,不明就裡的人會埋怨父母基因不好,但其實這些問題是可避免和改變的,如母親在懷孕時營養不良,所生的孩子就會比較瘦小,也可通過後天彌補。但若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或不認為是問題,錯過了成長階段的治療,以後就無法改變。

她也提到另一種生長障礙的就是透納氏症,特徵是個子非常矮小,每100人當中就有1個,以女性居多但他們是健康的,只是體型非常矮小,這疾病在出生時就可以發現,但父母一般都不相信,直至孩子長大後發現他們的體型是異於常人才相信。

“生長激素缺乏症則是因為身體缺乏足夠生長激素,這些問題一般都不被父母發現。”

4歲還矮小多營養不良

她表示,大部分父母對兒童身高不以為意,認為到了發育時期就會長高,但那已經是最後的長高機會。而有生長障礙問題的兒童,通常骨骼發育不全,若沒有及時治療,即使到了發育期骨骼也不會發展,對身高發育也沒有多大幫助。

“偏食,也被父母認為是孩子長不大的原因,因此給孩子吃營養輔助品,草藥,但卻沒有想過帶他們見醫生,直至發現沒有改善後才找醫生,但已經錯過治療時機。”

“正常來說,兒童4歲以下個子矮小,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之後若還是沒有隨着年齡長高,就要帶他去檢查。”

她解釋,治療方式是視乎疾病種類,如荷爾蒙不足問題,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或注射藥物,藥物也很貴,家長無法承擔而被逼放棄治療,或家長覺得孩子已經長高至一定程度,就終止療程。

“如果是透納氏症,只要病人骨骼生長至一定程度後就可以終止療程,不必長期服用。”

發現不妥速掛專科

她惋惜地說,雖然政府醫院提供醫療費用津貼,但因藥物太貴,所以醫生都會選擇適合的病人接受治療,如早期確診的病人,在接受治療後身高會達到與常人一樣,只是有少許差距,也就是說越早發現,越能恢復他們長高的身體機能。

“除了父母之外,學校體檢也扮演重要角色。醫護人員必須要有量度身高的標準用具與文件,若懷疑學生有生長障礙問題,就轉介給兒童內分泌專科,以便盡快接受治療。”

國內的政府醫院及大學醫院,如雪州馬大,吉隆坡國大,吉蘭丹理大醫院,吉隆坡中央醫院,布城醫院,檳城醫院,沙巴醫院都有兒童內分泌專科“。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