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糧安專家:採用科技提高產量 少進口食品抑制物價

(吉隆坡3日訊)糧食安全專家和經濟學家說,我國長久以來面對的糧食價格高昂的問題在於整體政策,包括深化耕作方法及採用先進科技提高產量和自給自足水平,以減少對進口食品的依賴。

他們認為,政府不能一直採取的下意識反應,政府同時也必須加強執法,切斷供應鏈中的中間人以免抬高價格的問題。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策略與國際研究所(ISIS)技術、創新、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王志勇( 向《透視大馬》說,為了確保馬來西亞的糧食和營養安全,我國需要在冠病疫情後推行“種子上架”或“從農場到餐桌”的方法。

加強執法切斷中間人抬價

他說,我國以生產或生產者為中心及以消費或消費者為中心,因此應該關註的是農產品供應或價值鏈的兩端,而不是以整體方式關註供應鏈的各個連續部分。

他認為,我們不可陷入短期解決方案或下意識反應的對策,這些方案只是解決和治療癥狀,而無法解決根本原因。

ADVERTISEMENT

他表示,商品價格飆升不僅僅是農民或消費者的問題,而是需要農業和食品工業部和國內貿易和消費者事務部攜手合作的集體項目。

對於農業部成立了一個特攻隊來調查農藥和化肥價格上漲,以及國內貿易和消費者部也在考慮降低商品價格,王志勇認為,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農民也會因此被拖累,因為他們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縮小,政府最終可能會同時補貼農民和消費者,但補貼也不是長遠之計。

王志勇說,政府必須考慮其他看似無關的因素,如令吉兌美元疲軟、幹旱、降雨和蟲害、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小麥和玉米價格漲價的問題,因為它們是環環相扣。

王志勇建議馬來西亞須有跳出思維並考慮逆向貿易,即馬來西亞使用棕櫚油來與它沒有的商品交換,以鎖定供應並對貨幣波動進行自然對沖。

他補充說,一個涉及所有利益相關者、食品外交和數字化的咨詢框架也可用於保證馬來西亞的食品安全。

馬來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拉惹拉夏說,馬來西亞應該開始專註於提高食品的自給自足水平,以減少進口。

“政府應該設下白米自給率目標是超過90%,其他食品自給率超過80%。與棕櫚油一樣,當價格低於底價時,就用來購買食品。”

“可以對食品徵收出口稅來提供這種補貼,稅收應用於在價格突破底價時緩沖價格,同時透過科技來提高生產量。

“這樣一來,由於匯率變化而導致的進口價格波動不會損害小農民的利益。”

拉夏說,小農民使用無人機和機器人等技術可以提高成效。

與此同時,Emir Research的萊斯胡先和羅盛偉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價格欺詐可以用來解釋目前蔬菜、家禽、雞蛋和其他食品的“飛漲”價格。

他們建議政府合作打擊向農民及生產商議價的“中間人”和批發商。

“貿消部必須援引 2011 年價格控制和反暴利法令的第4條文對付中間人或供應鏈中游——而不不只是將註意力集中在濕市場、超市或大型超市——零售商和終端分銷商上。”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