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米酵菌酸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台北29日中央社電)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台灣衛福部周四公布其中一名死者解剖結果,初步在血液中檢出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驗出這項毒素。米酵菌酸如何產生?哪些食物變質可能有毒素?中毒癥狀有哪些?民眾飲食需不需要擔心?中央社整理相關資訊帶你了解。

米酵菌酸是什麽?

Advertisement

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這種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食物中繁殖,在攝氏22至33度、酸堿值中性的環境易產生大量米酵菌酸,洗滌或高溫烹飪也不會破壞。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周四在衛福部記者會上說明,米酵菌酸有強烈毒性,會攻擊細胞的發電廠“粒線體”,造成人體所有細胞瞬間失去能量,低濃度就可讓腦部、心臟與肌肉癱瘓。

米酵菌酸中毒癥狀有哪些?致死率多高?

主要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癥狀為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並發血便、少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譫妄、休克、昏迷。

ADVERTISEMENT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寶林茶室中毒案患者主訴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則出現茶色尿、急性肝衰竭及酸中毒等情形。

研究資料顯示,嚴重者可能在癥狀出現後20小時內死亡,外國資料統計致死率介於30%至100%。寶林茶室中毒案的首位39歲男性死者,用餐日為22日,23日先在新北聯醫三重醫院救治,治療後出院後病情轉惡化,緊急送至北市馬偕醫院急救,但因病情變化很快仍不治,24日死亡。

第2名66歲死者在19日用餐,當晚腹瀉30多次,治療後在21日曾一度轉入普通病房,隔日肝指數飆到1萬多,後續出現肝腎衰竭,3天內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文/圖:互聯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