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第二頓和宗親吃 檳梅氏家廟 素食團圓

報導:李燕君

(檳城20日訊)年除夕,你會吃幾頓的團圓飯(又稱年夜飯)?一般人是一餐,但位於唐人街的檳城梅氏家廟宗親,每年至少都會吃上兩頓團圓飯。

Advertisement

這團年飯一頓是家裡吃,另一頓則是梅氏家廟祭祖之後共進的素食年夜飯,該會迄今仍保存著這華族鄉團少有的傳統特色。

梅氏家廟新任主席梅仕景說,每個農曆年除夕,該廟會慣常準備齋菜與糕粿,先陳列在次廳的祖先牌位前供齋祭祖,過後把家廟大門打開讓有空回來的宗親團聚,一起吃齋菜慶團圓。

“這頓團圓飯人數不拘,許多宗親每年都會主動回來,大夥一起吃齋菜有說有笑團聚敘舊,至凌晨一點多的年初一才曲終人散。”

宗親們每年吃完家里的團圓飯後,會趕到梅氏家廟吃素食團圓飯。

ADVERTISEMENT

梅氏家廟大堂供奉的南界菩薩。

疫下停辦春節活動,梅氏家廟理事牛年會在線上聯繫宗親。

他說,這是家廟風雨不改的重頭新春活動,除夕晚11點多開始祭祖,宗親先在家裡吃完團圓飯後才趕來家廟,一起吃吃齋菜團聚,意義深長。

“我希望接下來的接班人能夠堅持傳承家廟的這個習俗。”

他說,除夕祭祖的祭品包括素糕粿、齋米粉、齋麵、與齋炸料等,這是先輩主張下來的全素祭品,沒限制多寡只要理事們認為夠吃就好,準備過量也吃不完會形成浪費。

但今年基於冠病疫情,農曆牛年無法如常舉辦春節活動。理事也許只閉門上香祭祖,但會通過線上平台分享該廟的過年習俗,也設有家廟手機群組遠距賀年。

梅仕景:梅氏宗親每年除夕晚會回家廟祭祖和吃齋菜慶團圓。

檳城梅氏家廟新屆理事陣容,前排中者為梅仕景。

檳城梅氏家廟每年秋祭宴必為學成與受封宗親“掛紅”慶賀一番。

全馬僅一家 世界最大梅氏家廟

梅仕景說,檳城梅氏家廟是血緣性組織,建於1841年,於70年代曾維修一次,建築結構獲良好保存,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梅氏家廟,全馬只此一家,活躍會員為300多人。

他指出,該廟比較重視春秋二祭,尤其清明節早上必備三牲到峇都眼東祖墳掃墳和祭祖,雖然祭品和儀式已簡化,但拜完山頭大家會回家廟簡單聚餐,晚上還會舉辦春祭聯歡宴及頒發獎學金予中、小學宗親子女。

他說,而端午節與秋祭同樣有三牲祭祖,其中秋祭還辦中元節聯歡宴,當中有“掛紅”儀式,為受封宗親及學成的大學狀元掛紅慶賀。

“其他節慶典還有中秋節、神誕和冬至,而農曆十月十八日則慶祝先輩供奉的南界菩薩誕辰。但這些熱鬧活動今年皆受疫情影響而暫停了。”

台山話式微 梅仕景憂文化斷層

梅仕景說,梅氏家廟是凝聚家族和聯絡感情的家園,鄉親以台山人為主,承先啟後工作上該廟並不鬆懈,只是遺憾現代年輕一輩已很少會說台山話,讓人擔心會斷層失傳。

“現代孩子多數黏母親,無形中就跟隨了母親的鄉音。若家有老人家情況就不同,由公公婆婆養大的就還有機會學到台山話。家廟曾教宗親學台山話,但只有一次,往後會考慮多辦。”

他說,漂洋南來檳城的梅氏族人多來自台山瑞芬鎮,以從事打金與木工為主,許多宗親也到了海外尤是到美國發展,世界梅氏宗親會就是由美國人領導的。

“新加坡也有梅姓組織,但他們稱之為梅氏書院,檳城的叫梅氏家廟。在中國的台山,每3年還會辦一次的世界懇親大會,過去有宗親會出席界懇親大會,以與來自各的的鄉親交流和分享情況。”

梅氏理事宗親清明節必到祖墳祭祖。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