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祝融號著陸區發現 火星近期有水活動跡象

(北京13日訊)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劉洋研究員團隊指出,通過分析光譜數據,發現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的巖化板狀硬殼層含有水合礦物,推斷可能是由地下水湧溢,或毛細作用蒸髮結晶而成的鹽類礦物膠結了火星土壤後,經巖化作用形成。

有關報告週三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發表。該發現標誌祝融號實現了國際上首次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

Advertisement

祝融號著陸區位於經歷了重塑事件的年輕亞馬遜紀地層,團隊基於其獲取的短波紅外光譜和導航地形相機數據,發現形貌類似沉積岩的亮色岩石,剝落表面表明受到熱應力和風成作用的物理風化。

或曾有地下水湧溢

團隊認為,著陸點的硬殼更耐侵蝕,在周圍鬆散的土壤中形成厚層需要大量液態水,單靠大氣中的水蒸氣無法形成。

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形成機制,即沉積期前的土壤風化層在富含鹽類的地下水上升或滲透期間,經歷了膠結和巖化作用,形成觀察到的板狀岩石,表明火星在亞馬遜紀時期的水活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活躍,對人類理解火星氣候環境演化歷史具重要意義。

ADVERTISEMENT

祝融號著陸區是年輕亞馬遜紀地層。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