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國際

研究:恐讓疫苗失效!Epsilon病毒能破壞抗體

(加州9日綜合電)首見於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入侵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已經讓世界各國焦頭爛額,近日又傳出秘魯發現的變種病毒Lambda襲卷秘魯,甚至擴散到鄰國智利、蔓延全球至少31國。如今美國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的一項研究指出,最先於美國加州發現的冠病變種病毒“Epsilon”可能導致疫苗有效性降低5到7成,讓已完整接種疫苗者再次“突破性感染”。

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 與舊金山“Vir生技公司” 共同進行研究发現,加州Epsilon變種株(也是Delta的下一個希臘字母ε)擁有3種位於棘蛋白上的突變,能分解、破壞施打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產生的部分中和抗體,使疫苗對Epsilon變異株的有效性降低50%到70%,因而造成“突破性感染”。

Advertisement

研究指出,不僅是疫苗,Epsilon變種病毒還可能逃脫染疫後自然產生的中和抗體作用,導致人們陷入再次染疫的風險。

根據《科學日報》 報道,Epsilon的刺突蛋白出現了3處變異,可以分解中和人體內的抗體,達到削弱疫苗的作用,讓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疫苗效力下降。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

該研究稱,與最初的冠狀病毒SARS-CoV-2一樣,Epsilon變種毒株透過刺突蛋白感染標靶細胞,但Epsilon發生了刺突蛋白關鍵區域的重排,電子低溫顯微鏡研究顯示了這些區域的結構變化,導致抗體難以與刺突蛋白結合。

研究人員發現,施打莫德納和輝瑞兩款mRNA疫苗產生的抗體,以及曾經確診後康復的患者體內自然產生的抗體,在面對Epsilon 病毒株的時候,抗體濃度大幅下降。

ADVERTISEMENT

專家表示,中和抗體是避免人體染疫的關鍵,Epsilon變種病毒恐怕使人們再度陷入染疫風險;好消息是,Epsilon變種病毒的傳染性並不如原始病毒強烈。

據報,Epsilon變種病毒2020年5月首見於加州,到了10月又再度現蹤,並突變成B.1.427和B.1.429兩個亞種,其中又以B.1.429較為常見。美國境內相關病例迅速增加,目前至少在34個國家現蹤,全球累計病例達4萬9221例。不過,約有97%病例都发生在美國,而其中半數以上集中於加州。

研究者提醒,目前在全球報告的4萬9221例變種病例(也稱為 B.1.427 和 B.1.429 菌株)中,大約97%出現在美國,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加州。同時,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數據,首先在印度发現的Delta變種病毒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冠狀病毒菌株。該菌株近期占美國所有新病例的一半以上,是紐約市第二大主要變種。換言之,加州和紐約,再度面臨變種病毒的嚴峻挑戰。

新型冠病變種病毒是以希臘字母來命名。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