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益和茶樓下月停業 老饕上門嚐獨特風味

(檳城14日訊)本地美食家林金城來檳必吃的賣菜街益和點心茶樓,因店東李俊強無意繼續經營而將在下個月15日結業。許多老饕與常客在知道這消息後紛紛上門光顧,希望在這家傳統手工廣式點心成為歷史前,可以嚐嚐該店獨具風味的蝦餃、燒賣與粉卷。

Advertisement

在喬治市走過70年歲月的賣菜街益和茶樓即將熄燈,令顧客惋惜。

60歲的李俊強接受《光明日報》的訪問時指出,益和從1952年起就在賣菜街開業至今已70年。

親自剁肉調味

李俊強接手益和也已50餘年。他說,蝦餃與燒賣餡料都是他親手調味,然後本身與2名服務了9年的尼泊爾工人齊力現包、現蒸與現賣,確保顧客吃到熱騰騰出爐的新鮮點心。

ADVERTISEMENT

他說,此店由父母一邊打工一邊開創,是非常辛苦經營下來的家族生意,不是說想放手就放手的,他也是考慮了很久才作出結業的決定。

李俊強從剁肉到制餡料和包點心都親力親為。

“我與妻子傅佳儀(59歲)都做到累和倦了,很想退休安享晚年。我的兩名兒子都有自己的事業無法接手生意,2個孫子又年幼難以傳承技藝,所以先結業再說。”

他說,妻子雙腿因需長期走動而退化,令他十分心疼。除了逢週一與週二休息,他們平時需從早上5時忙到晚上9時才返家休息,日子重複且忙碌。

他說,年少時全家人都必須在廚房幫忙,他對點心制作有興趣,所以容易上手,後來還獲得名師傅授手藝,掌握了更多點心制作秘訣。其2名弟妹不會做點心,親戚也無人有興趣接手生意。

這張有感情百年制點心木桌,令李俊強依依不捨。

“我與顧客會不捨是當然的,但這也沒辦法,我不能一輩子都躲在廚房。手藝是否失傳我也不想太多,先休息再說。”

他說,他在87歲母親2個月前去世後有所感悟,不想步父親一輩子為點心付出的後塵。

由於茶樓是家族產業,休業後他會將店鋪出租,但他最不捨得的是父親傳承下來的百年木桌,暫時還不懂如何處理,可能會變賣。

李俊強說,他經營多年沒刻意留意什麼大人物的光顧,只記得前檳州首席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與前檳島市長拿督丁福南醫生曾來過,而美食家林金城則是常客,但已許久未碰面。

益和茶樓的手工點心分批新鮮出爐,一眨眼即熱賣售罄。

日售逾40種點心包點

益和茶樓位於賣菜街旁2間打通的老店屋內,每天約售賣40餘種點心和包點,深受顧客喜愛的是手工蝦餃、燒賣與粉卷,還有每天新鮮出爐的鳳爪、排骨、豬腳醋、蠔鼓賣、鮮竹卷、芹菜餃、肉眼卷等,風味獨特,都是許多顧客念念不忘的古早味;另外還有雲吞麵、炒河粉和炒飯等煮炒類,都十分美味。

李俊強的妻子李佳儀說,她與丈夫是在今年萌生結業念頭,主要是想休息及後繼無人。

每週風雨不改帶年邁母親光顧5天的老顧客郭海松(71歲)說,他每次開車到店前就鳴笛,茶樓即有人前來接其行動不便的92歲母親馬姚甄進茶樓,讓他去泊車。

郭海松(右)每天風雨不改帶母親馬姚甄(左)到益和茶樓享用早點,逾50年不便。

“我們是半世紀的熟客了。茶樓熄燈後我們就得找新地方,尤其這裡的炒河粉是我們的最愛,會懷念。”

已遷入峇央峇魯居住的老茶客葉明(70歲)說,他會對益和的雲吞麵念念不忘,沒有其他地方能吃到這種古早味。還有以脆口馬蹄的燒賣和薑絲粉卷,都是他會懷念的點心。

葉明聲稱將對益和茶樓的古早味雲吞麵與點心念念不忘。

怡保遠嫁檳城的林秀娟(66歲)與丈夫方展葵(72歲)說,她25歲嫁來檳城後便光顧此店多年,只是疫下許久沒來,如今聽到該店將結業,深感惋惜,決定近日常來回味一番。

林秀娟與方展葵對益和即將結業深感惋惜,準備打包冷藏慢慢吃。

老顧客深感惋惜

市區老街坊江元福與楊麗冰夫婦說,他們昨日獲知益和茶樓要熄燈,今早特別趕來支持,同時還會繼陸續帶家人與孩子們不斷前來回味美味點心,以便深深懷念。

江元福與楊麗冰夫婦趕來支持益和茶樓外,也將陸續帶家人前來回味美味點心。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