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疫下省思生命意義 放慢腳步體味生活

艺术,对许多人来说感觉遥不可及,也有些人认为艺术是门只有艺术家才有能力去钻研的高深学问。来自吉隆坡的李伟庆与俞云冰认为“艺术即是生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而他们则透过绘画与种植,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艺术,滋养着自己与他人。

李伟庆和俞云冰在求学时期是学长与学妹的关系,踏入社会,两人也有多年共事的过往。李伟庆担任美术指导时俞云冰是其助理,两人合作过不少案子。经历过去两年疫情的洗礼,两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悟。目前,李伟庆专注在经营和打理植物专卖店“绿の尚”,俞云冰从事平面设计并在学院担任讲师,早前两人再次携手合作,带来在绿意盎然“绿の尚”里展出的《色画展》。

Advertisement

从道具助理起家的李伟庆在广告、传媒、影视领域耕耘约10年才登上美术指导的职位,生活中物质丰盈、工作上有自己的团队,在疫情冲击下才发现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却换来了心底满满的空虚。

“我有一间漂亮的屋子、一辆不错的汽车,旁人看我名成利就,该有的都有,但是我自己知道心里的孤独与空虚,那种感觉很不好受。”

新冠疫情期间,事业受到冲击,家里陆续发生了许多事,这些都成了他改变的契机,点滴在心头发酵。这些看似人生低谷的时刻让他获得了放慢脚步、改变生活方式的机会,逐渐带领着他走向现在这简单而丰盛生活的植物培植与买卖的路。

踏入植物领域并不在他原先的人生计划里,只是,却又好像是自然就发生的事那样。起步初期,他仅进行线上买卖,后来,他把原来的工作室改造成为目前的“绿の尚”,丢掉了8辆罗里的垃圾,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为一间充满温度与自然风光的小店。

ADVERTISEMENT

他披露,植物在过去对他来说一直都是纾压的方式,绿植将他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在以往工作的日子里,压力大时他都会自动投入绿色的大自然里。此外,小动物也是他喜欢接触的对象。当他在全身投入植物的世界后才发现,植物培植并不只是一种责任,相反,它是生活的一部份。

李伟庆经营小小的『绿の尚』,踏入店里即被满满的绿意包围。

植物没有缺点

“植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有它的规律,植物也一样。当你在培植植物时,需要了解它的需求,制造它所需要的环境,这里指的是除了阳光、水分、土壤之外,还有植物需要的空间。当你能够为植物营造适合的环境,其实也是和植物连结,而植物会回馈你。”

他认为,植物没有缺点,对于人们的给予会以翻倍的方式回馈。当一个人把植物养好,所获得的是整个舒服解压的空间与氛围,对人带来非常正面的反馈。

“在这段期间,受到台湾著名美学鉴赏家蒋勋的启蒙,我发现生活必须慢下来,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对美的感受也不一样。”

现在的他,持续透过各种管道自学与植物相关的知识,每天沉浸在植物的芬多精里,与志趣相投的客户交流植物的种植、培养及照料。

经过新冠疫情洗礼,李伟庆(右)更懂得自己的生 活想要什么,活得更自在贴近内心。

專注養植物 簡單做買賣

“绿の尚”除了鹿角蕨,也有各式各样的观叶植物。位于甲洞住宅范围内的小店虽然空间有限,却让人在踏入店里时即能感受到植物带来的平和氛围。经营“绿の尚”,李伟庆从个人角度出发,把专注力都用在培植植物上,不在意他人眼光,也不追随大众脚步,仅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做买卖,相信培植良好的植物能够吸引气场相近、志同道合的人。

经历疫情的洗礼,他体悟到人生需要的不多,也毋须去渴望强求些什么。“喜欢的未必需要拥有,一些东西拥有过也就算了,生活的每个片刻都很美好。”

而当工作伙伴兼友人俞云冰想要举办个展时,他发现“绿の尚”里有个原来堆满杂物的空间可以善用,就这样,呈现了在绿意中色彩缤纷的《色画展》。

畫作被定格 思辯猶不休

首次个展在咖啡馆、刚结束的《色画展》则选择在绿意盎然的“绿の尚”小店里,俞云冰认为艺术应该更贴近日常,提起艺术或画展,不应该只能让人想到艺廊。

“每个人都是生活艺术家,我希望可以更靠近任何人,不管是大人小孩,所以我把第一次画展带进让人可以放松自在的咖啡馆,特别是疫情当下。”

她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而且是灵活且进行式的。“虽然画下来的作品是被定格了,但是它并不就这样停留,就好像作画的过程其实是个思辩的过程,并非只是拍案定论画得像不像就是好或者不好而已,要去思考背后的为什么。”

不去限制自己,也不预先下定论,以开放的态度和抱持好奇心去尝试了解是人们可以尝试去做的,而俞云冰则透过画作,得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让作品呈现的信息和带来的感觉引起共鸣。

缤纷斑斓的菇菌类非常吸引人的目光。

健行遇菇菌 觸發開個展

《色画展》是俞云冰的第二个个展。喜欢听故事、热爱绘画的她自小就投入画画的世界里,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选修戏剧影像系让她发现画面与故事互相融合呈现能让整体体验更完整细腻。

在设计、美术与影像领域工作的她不管是生活或工作都离不开画画,从她的Instagram上可见,她的画风格多元,主题不一,充分展现出她不受局限的态度。

画画多年来陪伴着度过人生高低潮,亦是她与自我对话的管道。在行动管制期间,她也持续作画。2020年,她与咖啡馆合作,展开自己的首个个展。这《不打草稿系列》画展以连续30天、每日一图、不打草稿方式作画,画作完成后在咖啡馆展出。《色画展》是她的第二次个展,菇菌类主题是受一趟居銮南峇山之行启发。

“当时只是到南峇山健行,无意间看到脚边有许多各种颜色的菇菌,当时感触良多,避疫一年多大家都很压抑,常常因疫情变化感觉焦虑紧张,但这些小小生物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自己的步调和节奏在积极生长着,我觉得它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活得非常漂亮,它们积极完成自己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分解世间的有机体。”

对俞云冰来说,艺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而她对画画的热忱也让她持续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理念。

籌備《色畫展》 與死亡對話

2021年,俞云冰画了一副以菇菌类为主题的平面画,当下无法满足于此,于是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性,进而产生了《色画展》中的作品。

《色画展》以耀眼夺目的色彩呈现出菇菌类的独特性及其美丽短暂的生命,作品选择用凹凸不平表面呈现。俞云冰说,是菇菌类的多样面貌和特质成就了现在的作品,而作品凹凸不平的表面希望带出人类触觉的感官与体验。“人除了视觉、嗅觉的感官,触觉也能带来另一种体验和感受,好像人与人之间的拥抱、握手都是触觉,它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些也是作品想要带出的信息,特别是在疫情下大家都避免近距离接触。”

《色画展》除了夺目的色彩,还希望让人思考样貌背后的内涵。作画的过程中,让她有机会深入思考菇菌类这身为世间的分解者与死亡和生命的关系,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刻的感受。

“死亡不再只是个简单的一刀两断的决绝或者是个句点,而是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去展现和延续。”

完成了菇菌类为主题的《色画展》作品,让她感觉经历了一场与生命和死亡的对话。

報導 \ 何欣瑜     攝影 \ 楊初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