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熱飲養生?冷飲傷身?專家破解飲料迷思

(香港訊)運動後喝冷水,會引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仁安醫院營養師方敏琪指出,目前沒有足夠研究顯示,運動後喝冷飲對身體有不良影響;但她強調,不論是什麼溫度的飲品,緊記運動前後必須攝取足夠水分,確保身體不會缺水。

Advertisement

至於網上又流傳,餐後喝冷飲會消化不良,方敏琪也表示,目前沒有相關研究支持。惟餐後腸胃血液循環增多,喝冷飲可能令循環減慢,腸道較敏感人士或會感到不適,應避免飲用大量冰凍飲品,應喝室溫水或溫水較合適。

營養師方敏琪

營養師:冷水刺激食道

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註冊營養師黃蘊芝補充,清水、清湯和淡茶都是比較健康的水分來源。

ADVERTISEMENT

“水參與人體的生化反應,不論飲用室溫水、溫水或冷水,皆可以為人體補充水分、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帶走新陳代謝的產物,以及預防便秘。故此,選擇冷飲抑或熱飲,很大程度上是個人喜好。”

但要留意冷水會刺激食道,氣管敏感、哮喘患者不宜。相反,飲用溫度太熱的飲品,會傷害舌頭和食道細胞,長期可導致細胞變異,引發癌症。

黃蘊芝提醒,避免喝得太急或短時間內大量喝水,否則會刺激腸胃造成負擔,並引致俗稱“水中毒”的低血鈉情況。

梁倩鈺中醫師

中醫師:損害脾胃陽氣

營養師認為,飲品冷熱皆可,但中醫對食物冷暖溫度另有見解。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註冊中醫梁倩鈺表示,寒冷食物與體溫相差太大,身體需要動用本身的陽氣中和食物陰寒之氣,尤其會損害脾胃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然而,過熱食物亦未必有利健康,經高溫烘培、油炸的食物具溫熱特性,可引起典型上火表現如喉嚨痛、生口瘡。”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指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食物溫度要適宜,不宜過燙過冰。

《黃帝內經》寫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季時,大自然陽氣升發,人體亦有類似特性,陽氣向外散,而且夏天的暑氣使皮膚腠理打開,亦令陽氣外散。

“這時,如果進食過多寒冷食物,身體耗用更多的陽氣去平衡,陽氣可謂‘傷上加傷’。皮膚腠理打開亦會使外邪容易入侵,當體內陽氣不足以抵擋,便容易生病。”

“平時少吃生冷食物,多做戶外運動曬太陽,作息規律,

都有助儲備陽氣,增加喝凍飲的‘本錢’。”

熱天喝冷飲的確透心涼,但最好少喝淺嘗“過口癮”為妙。如果接受不了暖水,也就喝室溫水。因冷飲屬寒性,其凝滯、收引的特性令氣血和津液停滯。

來月經避免喝冷飲

她說,若本身氣血差加上寒氣,女士容易出現經痛、經血發暗、血塊多。 “月經來時盡量避免喝冷飲,要喝的話可能是在兩次月經週期之間,此時陽氣稍為充盛些,相對上有‘本錢’。”

另外,腸胃功能差、有皮膚問題和寒性痛症患者,最好都避免冰涼飲料,以免加劇病情。

她說,懷孕初期的婦女亦不建議進食冰冷食物或飲品,直至懷孕後期約35週或以上,胎兒穩定且陽氣較充足,此時吃小量冷飲冷食則問題不大。

“如有疑問,應諮詢註冊中醫、醫生或營養師。”

“雖然打好底子可以偶爾喝冷飲,但經常飲冷飲令脾胃功能差,影響運化功能。”梁倩鈺提醒,水濕痰飲滯留在腹部,就會容易形成肚腩。

冷食甜味覺較弱 小心越喝越甜

茶餐廳、茶飲店的冷飲,大家可按喜好選多冰、少冰、無冰,飲品味道似乎會隨着溫度而改變,是店家偷工減料嗎?

營養師方敏琪解釋,溫度會影響味覺,當味覺感受器被溫暖物質激活時,會向大腦發較強信號,吃冷食時甜味感覺則較弱。

此外,冰塊融化會稀釋飲料,喝起來感覺甜度降低,“但不代表糖分減少,把整杯飲品喝光,糖分全都喝下肚裏。”

想攝取較少熱量和糖分,並非要多冰少冰,而是要少甜、微甜,甚至無甜。

營養師黃蘊芝

戒甜循序漸進

營養師黃蘊芝補充,從健康角度而言,最好避免經常喝太甜的飲品。長期嗜甜會影響舌頭感覺而越吃越甜;反之亦然,慢慢調節降低甜度,先嘗試“少甜”讓自己習慣淡味,再改成“無甜”。

此外,茶飲店常用配料如奶蓋、珍珠等,脂肪及熱量較高。“基本上一杯有奶蓋、奶精、珍珠飲品,差不多等於吃了一件蛋糕。”

方敏琪指出,奶蓋是用忌廉、鮮奶、糖等材料打成的泡沫;芝士奶蓋則額外加入忌廉芝士打成,所以味道更濃鬱。全素者選擇用堅果打成全素奶蓋,雖然飽和脂肪含量較少,但是總脂肪含量亦不低。

而珍珠含豐富碳水化合物,加入糖水烹煮。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早前調查市面8種調製茶類飲品,其中一款每杯650克的原味抹茶拿鐵約有72克糖,即等於14粒方糖,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入量少於50克遊離糖。

而“無糖”樣本的糖含量,雖比“原味”樣本少45%,但不容小覷珍珠的糖含量,每份珍珠的糖含量由1.1克至11克不等。

水果茶熱量高

想喝手搖飲品又怕肥,不少人選擇看來較健康低卡的水果茶。 “水果茶感覺較健康,但因為水果帶酸味,所以,多會加入糖漿平衡酸味,熱量不一定低。許多水果茶及調味茶的原料濃縮液已經加入糖分,所以就算選擇‘無糖’,飲品本身已經有糖分。”

方敏琪表示,攝取過量糖分會增加超重、肥胖、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如果想喝手搖冷飲,建議選擇無糖冰茶。

自製健康飲料 酸梅湯養陰

嫌喝無糖茶、清水太乏味,又怕手搖飲品致肥,可以嘗試自製健康飲料。

中醫師梁倩鈺表示,天氣炎熱喝酸梅湯也很不錯,可以消暑養陰、補充津液。

文 \ 利楚兒《明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