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熱心支持本報學生閱讀計劃 積善扶助社贊助威省6校報紙

(威省25日訊)大山腳積善扶助社今年繼續熱心支持《光明日報》學生閱讀計劃,贊助報紙予威省6間學校,受惠學校有大山腳日新國民型中學、日新小學A校、日新小學B校、北海鍾靈國民型中學、麥曼珍小學,以及威南日新國民型中學。

大山腳積善扶助社主席羅達新指出,隨著網路發達,每個人都可上網吸取資訊,然而網路也充斥著許多假新聞,因此要獲得正確的資訊,報紙仍是最佳選擇。

Advertisement

他曾經比較過臉書和報章的新聞,從中發現報章的新聞除了報導准確,也更具可信度及公信力,因此要獲得正确的資訊來源,他認為報紙是不二選擇。

羅達新(右四)移交《光明日報》給北海鍾靈國中,陳敬華接領;伍窅鋒(左起)、鄭力寧、葉國良、張芝芝、林國偉、陳威利和楊原綜陪同。

“《光明日報》推動閱讀計划,讓學生透過閱讀報章,掌握正確資訊,不論是從傳統的報紙,或是報章開設的臉書專頁閱讀新聞都可。”

羅達新是在日新A校及B校舉行的《光明日報》學生閱讀計劃移交報紙儀式上,這麼指出。

ADVERTISEMENT

張芝芝(左三)代表本報贈送感謝狀予羅達新(右六),右起陳威利、伍窅峰、黃天龍、鄭力寧、黃雅玲;左起陳俊瑜及曾威麗。

本報威省區副經理張芝芝說,積善扶助社除了積極進行各項慈善活動,也非常關注教育活動,這兩年即使面對無情的疫情挑戰,也依然繼續贊助本報學生閱讀計劃,讓學生們透過報紙閱讀每天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時事,增廣見聞。

“本報衷心感謝大山腳積善社一直以來對社會的貢獻,及每年贊助報紙給一些學校,讓師生們受惠。”

羅達新(右六)移交《光明日報》予威南日新中學,由吳美珍(左五)接領。右起陳威利、伍窅峰、黃雅玲、黃天龍、鄭力寧、陳俊瑜、曾威麗、張芝芝、陳保安陪同。

羅達新(左五)移交《光明日報》給北海麥曼珍華小,由葉蕙鈞校長接領,伍窅鋒(左起)、林國偉、張芝芝、楊式豐、葉國良、鄭力寧、陳威利和楊原綜陪同。

大山腳日新中學校長洪貴蕊感謝積善扶助社及《光明日報》的這項善舉,讓閱讀計劃可以在學校發揮得更好。

她說,校方也會每日將報紙帶到一些班上讓學生傳閱,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更關心時事動態,無形中也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出席者包括該社顧問拿督陳國安、總務黃雅玲、財政李金峰、教育主任陳威利、副主任潘美芳、執行秘書伍窅鋒、日新A校校長陳育君,及日新B校副校長秦楒媄、《光明日報》威中區發行副主任陳俊瑜,及威南區發行副主任曾威麗。

羅達新(左四)移交《光明日報》予日新B校,由秦楒媄(左六)接領,陳威利(右起)、伍窅峰、黃雅玲及秦楒媄;潘美芳(左起)、李金峰和陳國安見證。

威南日新國民型中學校長吳美珍認為,文字基礎很重要,但現在的小孩傾向多看圖畫不看文字,她希望學生可以多看報紙,通過閱報培養閱讀的基礎。

“很多社交媒體上的文案喜歡利用諧音、或是白話呈現,不太注重文法,而看報紙對文字和語法運用有所幫助。”

看報紙有幫助文字語法

她說,除了時事課題,報紙也包含娛樂、健康、科技、國際資訊、運動等各類資訊內容,不時也有提供學生投稿的欄目,讓學生增廣見聞,受益良多。

她感謝《光明日報》和積善扶助社贊助該校今年的閱讀計劃,以及分發30包米糧給予貧窮學生家庭。

大山腳積善扶助社熱心支持《光明日報》學生閱讀計劃,羅達新(左四)移交《光明日報》予日新中學,洪貴蕊(左五)接領。左起伍窅鋒、李金峰、陳國安、張芝芝、黃雅玲、潘美芳和陳威利。

北海麥曼珍華小董事長楊式豐說,此計劃非常適合小學生,除了培養學生的閱報習慣,提升閱讀風氣,還能讓學生緊貼時事動態,知道國內外所發生的要聞。

“隨著網絡教學和高科技改變了教學模式,但報紙有圖文並茂的優勢,讓閱讀者能夠掌握內容,而每段新聞都有一個要點,適合學生閱讀後做閱讀報告。”

他說,部分學生因閱讀和理解能力不佳,或沒有耐心閱讀整篇文章,倒轉秩序的看題目尋找答案,因此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報章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鼓勵學生閱讀提高理解能力

另外,北海鍾靈國民型中學陳敬華校長說,校方會將所贊助的《光明日報》交由華文科主任安排,希望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報章,接觸時事新聞。

他也鼓勵學生們多閱讀華文報章,在求學時繼續學習華語,不要輕易放棄任何學習華文的機會。

他非常感謝大山腳積善扶助社,為清寒學生捐贈物資和贊助《光明日報》,讓師生從中受益。

羅達新移交《光明日報》予日新A校,由陳育君(左六)接領,張芝芝(中)及積善眾理事見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