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漢文帝陵千古謎解開 所在地為「江村大墓」

(中國·北京15日訊)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認定,漢文帝劉恒陵墓“霸陵”在陜西西安市東郊白鹿原西端的大型漢墓“江村大墓”,並非流傳千年的“鳳凰嘴”。

港媒報道,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周三透露,江村大墓及其周邊的遺跡,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陵區,與西漢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體規模相當,基本確認這座大墓為漢文帝陵墓。

Advertisement

霸陵,漢文帝的陵寢,因靠近霸水(今灞河)而得名。1000多年來,在白鹿原西部有一個被稱為“鳳凰嘴”的區域,這里有十多通明清時期的祭祀碑,另有清代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題銘石碑一通,上書“漢文帝霸陵”5字,因而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漢文帝霸陵。這個“千年誤會”終於得以澄清。

進入21世紀後,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西部地區展開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並對世傳的漢文帝陵所在的“鳳凰嘴”,以及竇皇後陵、薄太後南陵等區域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基本確定了漢文帝霸陵陵區的大致範圍、重要遺址的分布狀況和形制布局,並新發現了一座“亞”字形大墓。這座新發現的大墓因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江村而被稱為江村大墓。

江村大墓距離“鳳凰嘴”大約2.1公里,地面無封土,墓葬形制呈“亞”字形,四面帶有梯形墓道,周圍有上百座外藏坑及陪葬墓。從2017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和薄太後南陵的部分外藏坑進行了搶救發掘,出土了著衣陶俑、陶罐、銅帶鉤、弩機、鐵戟、車馬器等大量文物。同時還發現了兩枚印章,其中一枚經清理辨認,印文為“中司空印”。專家確認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央視新聞客戶端截圖)

ADVERTISEMENT

此次考古人員對“鳳凰嘴”區域做了全面詳細的考古勘探,未發現任何人工修建或開鑿的遺跡,基本可以確定“鳳凰嘴”只是一道自然形成的黃土梁,沒有任何墓葬。

本次考古工作解決了西漢11座帝陵的名位問題。霸陵雙重陵園、帝陵居中、外藏坑環繞的結構布局,與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漢文帝劉恒為劉邦第四子,是西漢第三代皇帝(前後少帝常不被認為西漢正統皇帝),在位23年,對內休養生息、賦稅減免、廢除肉刑、厲行節儉樸素,對外與匈奴和親,與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稱為“文景之治”,奠定漢朝盛世基礎。

文/圖:互聯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