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每年1萬死亡投報 煙草管制法案有助B40

(吉隆坡13日訊)社會和經濟研究倡議(SERI)堅信,政府預期在本月中來臨的國會會議提呈煙草和吸煙管制法案,這將對國人有利,特別是B40低收入群體。

社會和經濟研究倡議今日發表文告指出,吸煙已被確定為馬來西亞人傷殘調整生命年及減壽的主因,每年有1萬宗涉及吸煙的死亡投報。而在全馬,吸煙在B40群體(65%)更為普遍,M40群體則為31%,T20群體為5%。

Advertisement

“盡管每個人都有平等和盡可能過健康生活的公平機會,但吸煙不成比例地傷害了那些不幸的人;使用商業煙草產品給健康造成的負擔,由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來承擔有欠公平。”

文告指出,根據煙草產品提供的罪惡稅(sin tax)收入(每年約30億令吉)未能遠程支付醫療保健行業用在治療與吸煙相關疾病的成本(每年超過100億令吉)。

造成2753億生產力損失

此外,吸煙的間接成本如生產力損失和生活質量差,通常都大大超越直接成本;吸煙估計會給國家造成2753億令吉的生產力損失。

ADVERTISEMENT

文告也指出,吸煙在B40群體中對非吸煙者的影嚮也更嚴重,不吸煙的弱勢群體接觸二手煙的可能性要高出兩倍。

“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不太可能實施無煙空氣政策。由於生活安排緊湊,居住在公寓大樓等低收入住宅區的兒童更有可能接觸到二手煙。

“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吸煙對B40群體的影嚮,而不是讓他們的生活因為飽受吸煙相關疾病的負擔而更為困難。”

健康不平等是系統性問題

社會和經濟研究倡議表示,健康不平等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對B40群體帶來不均勻的影嚮。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描述了會發生以下多種情況:

一)煙草公司策略性地瞄準低收入人群,因為後者更容易陷入營銷陷阱。一些研究顯示,銷售香煙的商店在貧困社區和學校數量較多。越容易看到廣告和買到煙草產品,該地區的吸煙者人數就越多。

二)受教育程度與收入水平密切相關,受教育程度低導致健康素養低。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對煙草危害的認識較少,對煙草教育、預防和戒煙的信息也較少。

三)低收入人士在馬來西亞也面臨優質醫療保健的障礙。

下班困難、無法前往醫院或診所、農邨地區缺乏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失學成本是對窮人造成不成比例影嚮的間接成本。

四)人們經常藉吸煙作為減壓的一種方式。精神健康問題在低收入群體中更為普遍,他們面臨更多的財務問題、歧視和不穩定的生活條件,從而造成壓力,鼓勵吸煙作為一種緩解形式。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