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歌唱老師曾廣膺 在家練歌唱出正能量

唱歌是很多人喜愛的活動,有超過20年教授唱歌經驗、曾於香港各大歌唱比賽獲獎無數,曾經為呂方、杜德偉等歌手提供歌唱訓練的Singing Square香港流行歌唱訓練中心創辦人及總監曾廣膺分享唱歌心得。

Advertisement

1.肌肉緊張影響音準

“大部分人學習唱歌時遇到的困難,是聽到音樂後沒法準確地把音符唱出。”當肺部呼出空氣、震動聲帶時會發出聲音,曾廣膺說若頸部肌肉太緊張會影響聲帶活動,因而影響音準,所發出的聲音亦會較生硬。他說五音不全、聲線沙啞、生硬的人,經適當訓練可提升肌肉彈性和靈活度,有助抓緊音準

ADVERTISEMENT

“說話時頸部肌肉會拉緊並擠壓喉頭,令聲帶出現長、短、厚、薄的變化。不過,長時間用這方法唱歌,頸部肌肉會被過分用力拉扯,聲線變得生硬。”他指初學者唱高音時力不從心,會把喉頭進一步拉緊,效果便更差。“理想的唱歌方法是放鬆頸部肌肉,用喉頭內的深層肌肉發聲。過程中要把喉頭位置固定,避免拉緊。”當利用這種發聲方法,空氣摩擦聲帶邊緣時可發出較開闊、明亮的聲音。

他說教師一般會給學生唱音階的“開聲”練習,即按琴音唱do、re、mi、fa、sol、fa、me、re、do。曾廣膺推介一個放鬆喉頭的練習,方法是先把舌頭伸出,然後嘗試發出類似粵語“加”的聲音,其間感覺聲音經喉頭內部由內而外地釋放出來。他解釋伸出舌頭有助放鬆及舒展喉頭一帶的肌肉,有助揣摩發出開闊明亮聲音的方法。

2.練習時錄音 找出瑕疵改進

若家裡沒卡拉OK系統,不少人也樂於清唱。“有些人在浴室裡唱歌時感覺良好,但在聚會中用麥克風獻唱時卻發現聲線和平常不同,表現即刻打了折扣。”對此,曾廣膺作出解釋,說話或唱歌時,喉頭產生的震動會傳送至耳蝸,轉成神經信號傳遞至腦部,他稱這為內耳感覺。“大部分人唱歌時習慣依賴內耳感覺,當用麥克風、經揚聲器聽到自己的聲音會感陌生和不適應。”

他補充,就算家中沒卡拉OK系統,也可利用近年流行的“K歌神器”,透過當中的小型揚聲器聆聽自己的聲音。另外,亦可用手機把歌聲錄下來然後反覆聆聽,有助於找出並修正走音、咬字不清、拍子不準等瑕疵。即使用卡拉OK系統唱歌,但部分影片畫面上的歌詞和音樂節奏不同步,容易令人無所適從。曾廣膺建議練歌時不要依賴畫面上的歌詞,可下載歌詞到手機或列印出來看,然後一邊聆聽背景音樂,一邊數拍子跟著節奏唱。

3.選歌看場合 留意聲線類型

雖然不知何時再有機會公開獻唱,但也可作好準備。曾廣膺說選合適的歌曲獻唱可令友伴更投入。電影《家有囍事》中吳君如在一對新人面前唱《分飛燕》,著實令人啼笑皆非。“選哪首歌獻唱要視乎想分享什麼故事。婚禮獻唱可選《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若想分享有盼望的信息,可考慮《明天會更好》、《前程錦繡》等。”他又說,多人認識的作品會較易引起共鳴。“若歌曲是觀眾所熟悉,當前奏響起,大家自然容易投入你的演出。”

有些人會選唱自己喜愛歌手的作品,但也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每個歌手的條件不同,如張學友音域廣闊,作品有較多高低音變化,難度較高。”另外,可留意自己的聲線類型是否和原唱歌手近似,“若你擁有抒情的聲線,可考慮唱鄧麗君、孫燕姿或王菲的作品;屬於力量型的話可選張惠妹、杜麗莎或甄妮的作品。較專業的唱歌者會清楚自己的音域,新手則可試唱測試看看能否應付”。

卡拉OK有轉調功能,曾廣膺說若歌曲太高音可考慮降調,但不建議偏離原調太遠。“每首歌各有特質,如李克勤的《紅日》用高音唱才有激昂氣勢,而張學友的《如果愛》、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則要低音才能帶出深沉感覺。”曾廣膺說唱勵志歌曲可唱出熱情,和朋友互相勉勵,期待明天會更好。

有線無線麥克風 入麥收音有別

不少有家居卡拉OK系統的人,都忽略了挑選合適的麥克風。有近40年音響經驗的Animan Music負責人Eric Lim指出,唱歌常用的麥克風款式主要有兩類:無線款式的優點是毋須用線材連接音響系統,內置電池驅動的設計有助增強收音能力,令歌聲較易“入麥”;傳統的有線款式沒內置電池驅動,“入麥”效果會稍遜,但優點是收音較細膩。

Eric提醒測試麥克風時切勿拍打“麥頭”,因有可能震壞金屬保護罩內的零件,正確“試麥”方法是對準“麥頭”說話或唱歌。使用有線麥克風時,建議選用每條港幣100至200元(約54至108令吉)的線材,因音訊的還原度、像真度會比隨麥克風附送的款式高,可避免聲訊在傳送時流失。

音響系統中的混音器(mixer)上有不同的旋鈕,常用的有音量輸入(gain)和殘響(reverb)。音量輸入旋鈕用來控制經麥克風輸入音響系統的聲量。歌手陰聲細氣音量不足,把音量輸入調高後可令收音更清晰。另外,把殘響旋鈕調高後,可令聲線產生柔和迴盪的感覺,令聽眾較難察覺歌聲中的瑕疵。

懂多一點

練習氣泡音 有助更好的發聲

悅耳動聽的聲音是可以訓練的嗎?答案是當然的。把握良好的呼吸習慣,也就是科學用氣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發聲,足以支撐我們在說話的過程中補齊缺氣和漏氣的短板。

氣泡音是一種充分放鬆喉頭後的發聲方式,練習氣泡音可以加強歌者對於氣息的控制,以及改善聲音發虛不穩定的情況。

曾廣膺分享,當長時間唱歌或說話後感到疲累,可用來放鬆喉頭附近的肌肉。練習“氣泡音”,方法是先放鬆喉頭,然後讓氣管內的空氣摩擦聲帶而發出類似“咕嚕咕嚕”的聲音,像漱口時在喉嚨內產生類似“氣泡”的感覺。練習可由發出低音開始,至高音時想像“氣泡”逐漸變細密,其間要避免拉扯喉頭,練習者可逐漸掌握透過震動聲帶邊緣去發出明亮清晰的聲音。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