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業者專家:取消AP危及本地生產 改革食品政策最重要

(八打靈再也19日訊)農業、畜牧業者與專家皆認為,政府取消食品入口准證(AP)的措施僅是一種短期的解決方案,可能會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帶來長久的問題,我國最需要的是全面改革農業與食品政策。

馬來西亞菜農總會主席林仕偉說,政府取消食品入口准證,將會導致本地菜農沒有動力繼續去種植經常被進口蔬菜壓低價格的農作物。

Advertisement

應照顧本地菜農福祉

“現階段單純地以價格角度去看待問題,可能會讓我國在未來面臨供應短缺的問題。”

他說,即使取消食品入口准證,進口包菜的價格也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這意味著本地菜農將會面臨風險,但卻只省下了短期且金額不多的費用。

“政府應該監督與控制需要進口的食品,因為這將會影響到我國的食品領域,政府也要照顧我們本地菜農的福祉,我們都在苦苦求存。”

ADVERTISEMENT

根據《馬來郵報》報導,林仕偉指出,需求激增與全球供應短缺導致肥料與農藥的價格分別上漲了50%與100%,而且許多的生產商也在努力地解決人力資源問題。

雪養雞公會:或擾亂本地供應

雪蘭莪養雞公會榮譽顧問拿督依沙克表示,取消食品進口准證會擾亂本地的供應,希望政府之後仍然會監督局勢,以防止我國成為多餘商品的傾銷國。

他指出,為了我國的糧食安全,政府應該要設法支持本地生產商,而不是暫時依靠廉價的進口去應對。

他補充,如果供應國選擇停止出口,那麼依靠該國進口的我國將會面臨嚴重的風險。

“首相宣佈取消食品准證確實有利於解決食品短缺的問題,但也會衍生其他問題,例如供應湧入(supply influx),這個後果最終將會由國人承擔,也將會影響我國的禽畜業與農民。”

他透露,養雞業同樣面對價格上漲的問題,養雞的飼料從兩年前的85令吉上漲至現在的126令吉,即便擁有政府的60仙補貼,本地雞農也沒有在目前每公斤8令吉90仙的頂價中獲得多少利潤。

應改善土地充農業用途

食品安全與主權論壇協調員努費迪認為,政府不應該在解決供應的系統性問題之前,就匆忙實施食品自由進口的政策。

他說,在落實取消進口附加稅等被動措施之前,政府應該更好地改善土地作為農業用途。

“在我收到的報告,霹靂與雪蘭莪有很多的農地被用來發展成住宅和工廠,農地是政府所擁有,如果政府真的關心(食品安全問題),為什麼不要利用來種植呢?”

通過補貼鼓勵發展農業

他建議政府通過補貼特定的產品、取消農業機械稅務或推出其他形式的獎掖等,鼓勵國人發展農業活動。

他說,取消食品進口准證確實有助於解決食品供應的壟斷問題,阻止卡特爾(Cartel,意即壟斷利益集團)的形成,但卻會因為進口變得便宜而使許多農民蒙受損失。

他指出,一些本地商品已經供過於求,如果進口再不設下限制,情況將會變得更糟糕,這將會損害農民的經濟利益,真正受益的仍然是進口食品的批發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