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霹

本地人營業執照租外國客 “借”名開店月賺3000

(關丹2日訊)本地人“借”名予外籍人士經商,從中賺取豐厚回酬,每月“借”執照可獲2000至3000令吉!

Advertisement

關丹市民發現,近期關丹大街小巷出現不少由外籍人士經營的雜貨店開,這些雜貨店專門出售來自各國的商品,深受外勞歡迎。

關丹市議會公關主任諾卡瑪華蒂受詢時說,關丹市議會規定,所有有意申請由市議會發出的執照,必須付上馬來西亞公司委員會(SSM)的註冊,而要獲得公司委員會註冊者,則必須是大馬公民。她說,換句話說,關丹市議會所發出的執照,一定只發予我國公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難推測,是本地人把市議會發出的執照‘借’給他人來做生意。”她說,市議會接獲不少針對“外籍人士經商”的投訴,但是當市議會前往檢舉時,卻發生本地人維護外籍人士的情況。

ADVERTISEMENT

“執照持有人聲稱有關商店雇用外籍人士當店員,導致市議會在執法時面對種種困難。”

她告訴記者,消息告訴關丹市議會,本地人以高達每月2000令吉至3000令吉的酬勞,“借”出執照予外籍人士。“由於酬勞高,本地人樂意借出執照予外籍人士,何況一旦被發現,關丹市議會只能依法收回有關執照。至於外籍人士,則交由移民局去處理。”

她告訴記者,關丹市議會在9月15日,與警方、移民局及反貪污委員會展開聯合行動,在武吉烏美路、巴剎路/體育館路,以及敦依斯邁路進行檢舉。

“執法隊伍共檢查了18間商店,發出9張罰單,同時收回9張執照,至於移民局,則逮捕了20名外籍人士,關稅局則逮捕2人。”

她勸告民眾,一旦發現有本地人“借”名予外國籍人士作為經商用途,可以報警處理,交由警方去調查。

“關丹市議會的權限只能收回所發出的執照,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但是,如果交由警方調查,一旦發現違法,可以把相關人士控上法庭。”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