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暴飲暴食思慮過度致胃病 調暢氣機 擺脫消化不良

(香港訊)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配合食療養生,有助改善氣機運行,擺脫消化不良之苦。“氣機”是中醫術語,是指氣的運行機制,包括氣的升、降、出、入四方面。

維持生命功能的“氣”遍佈全身,五臟六腑、筋骨、關節、皮毛等要發揮正常功能,均有賴於氣的濡養,以及氣機運行暢順。

Advertisement

食積瘀血妨礙氣運行

人體氣機以暢通為貴,如果運行失常,就是氣機失調。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有關常見氣機失調有氣陷、氣滯、氣逆三類。

三者之中,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密切相關。

導致氣滯其中一個原因是暴飲暴食、過量進食肥甘厚味,或跌仆損傷積瘀,又或寄生蟲、異物、體內砂石增生等阻塞,引起食積、痰濁、瘀血等,這些病理產物會妨礙氣的正常運行。

ADVERTISEMENT

另一個常見氣滯原因是情志不暢,思慮過度,影響五臟中肝臟疏泄功能,干擾氣機的運動。

由於在五行中,“木剋土”,肝(木)失疏泄,會連累脾(土)失健運。部分患者由於陽氣虛弱,陰寒凝聚,推動無力,體內之氣因而無法按正常機制運行。

氣鬱化火伴隨燒灼感

氣滯脾胃,在臨床上常見徵狀主要為脹悶、疼痛,例如因胃脘感覺脹滿而引致食慾不振、無飢餓感覺,或稍進小量食物即感飽脹、噯氣、惡心,又或感到腹脹、排氣增多、排便不暢。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脾胃氣滯的患者亦會出現胃脘、臍周疼痛,可呈脹痛,或疼痛攻竄移動。氣滯日久能導致“氣鬱化火”,若肝熱、胃熱熾盛,可表現為較強烈的胃痛,甚至伴隨燒灼感、反酸等,狀似胃酸過多或胃酸倒流刺激時的“燒心感”不適。

氣滯患者的舌色一般偏暗,可伴隨血瘀,而在舌面、舌邊或舌底出現瘀點、瘀斑。在脈象方面常見脈行艱澀不暢,提示氣血運行有阻滯。

針灸行氣導滯

針灸通經絡行氣導滯

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胃腸不適,一方面會通過疏肝理氣,改善肝主疏泄功能,藉以調暢氣機。

另一方面會同時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推動氣機運行。常用有疏肝、理氣功能的中藥,包括柴胡、香附、枳殼等,中藥方劑如柴胡疏肝散。

常用有健脾和胃、益氣功能的中藥,包括白朮、扁豆、黨參等,中藥方劑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針灸治療亦有疏通經絡、行氣導滯的作用。針對脾胃氣滯失調,常用穴位包括位於胸腹的中脘、膻中、天樞,位於下肢的足三里、太衝,以及有補益臟腑作用的背俞穴如脾俞、胃俞等。

脾胃氣滯的患者,平時可從調整飲食習慣以改善胃腸功能。在食物選擇上要留意飲食清淡,少吃肥膩、多油、太甜的滋膩食物,以免妨礙消化。

餐後15分鐘輕鬆散步

此外,容易產氣的難消化食物也要少吃,如果仁、豆製品、奶製品、米粉、快熟面、馬鈴薯、番薯、芒果等。

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建議採取“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更不宜暴飲暴食。在用餐時要細嚼慢嚥,不要吃得太急,或一邊進食一邊喝湯水、不停講話等。否則除了容易吞進過多空氣之外,如果食物未充分嚼碎便進入胃部,會增加胃腸負擔。

當食物停留在胃腸時間增加,便會產生更多氣體,導致胃脘脹滿不適。

為促進消化,用餐後不宜坐臥不動,或立刻安排緊張的工作和活動。

建議在餐後15至20分鐘輕鬆散步,

配合“右上左落”圍繞肚臍打圈的輕柔按摩腹部動作,

改善胃腸蠕動,幫助排氣,

兼有鬆弛身心、調暢大小二便的功效。

花茶和胃止痛

脾胃氣滯,可飲用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玫瑰花山楂茶”,有助紓緩脘腹脹滿、疼痛症狀。

玫瑰花山楂茶

玫瑰花6克、茉莉花6克、山楂10克、陳皮1/3塊。

沸水沖泡15至20分鐘,溫服,每日1次。

理氣和胃止痛。

  調暢氣機脾胃運化 改善冠病後遺症

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康復者,可能會持續出現脾胃失調、氣機不暢,臨床上可表現為消化功能障礙,如食慾不振、胃脹、大便不暢,也可表現為全身不適,包括胸悶氣窒、呼吸不順暢、思緒不清晰、耳鳴耳脹、四肢麻痹、女士月經不調、男士性功能障礙等。

出現這些後遺症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新冠病毒本身,也可能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病經歷有關。

飲食清淡充足休息

建議從調暢氣機、改善脾胃運化方面入手。在養生調攝方面,應要飲食清淡及充足休息,保持情志舒暢,並且配合多做急步行、深呼吸、擴胸運動,或傳統中醫養生鍛煉如八段錦等,既可增強體質,亦可理順氣機。

健脾理氣湯水推介黃芪黨參茯苓陳皮瘦肉湯

黃芪24克、黨參15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健脾補氣、行氣。

    鳳梨濕熱是誤解 浸鹽水助降低致敏

鳳梨的味道酸酸甜甜。“鳳梨濕熱”會導致周身痕癢?吃前為何要浸鹽水?

鳳梨有消暑解渴、祛濕消腫及消食止瀉等作用。

中醫師鄭智仁指出,鳳梨性平,因此不會導致濕熱內生。

“濕”是因為腸胃不能正常消化而產生的代謝廢物,鳳梨所含的生物酶和鳳梨蛋白酶(Bromelain),可能令某些腸胃不耐受的人產生過敏,例如腹瀉、腹痛、全身發癢、皮膚潮紅等類似濕熱的情況,因而誤解“鳳梨是濕熱”。

鳳梨蛋白酶是致敏物質,或會出現過敏現象,如口麻、腹瀉、腹痛、全身發癢、皮膚潮紅、頭暈等,鹽水能有效溶解鳳梨蛋白酶,減低過敏的可能。

進食前要浸鹽水

進食前宜用鹽水浸泡20分鐘,有助降低鳳梨中致敏物質的含量和活性,亦可分解部分有機酸,吃起來味道更甜。

以下患者不宜吃

鳳梨蛋白酶會加速溶解纖維蛋白和蛋白凝塊、降低血液黏度,故有抗血栓作用,有嚴重肝或腎疾病、血液凝固功能不全等患者不宜吃鳳梨。

鳳梨亦可能導致過敏反應,所以發燒、患有濕疹、疥瘡人士不宜多吃。

文 \ 邱宇鋒(中醫師)、《明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