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政府對農業不友善 張玉剛:致無法持續發展

(金馬崙30日訊)金馬崙丹那拉打區州議員張玉剛認為,政府長期對農業業者不友善的施政態度,是造就農業不可持續的最根本原因,以至於農業生產體系非常脆弱,極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衝擊,出現供需不平衡和價格不穩定的問題。

張玉剛日前出席由柔佛州社青團主辦的《糧食危機,危言聳聽?》線上論壇時說,政府對農業業者的不友善態度,可從基本政策的各種尋租現象反映出來。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土地是農民最大的社會保障,維護農民基本權益最重要的就是維護土地權益,而國內仍然存在許多中小農民在毫無保障權益的土地上耕作,面臨隨時被政府及執法單位驅逐的風險,這些例子在霹靂和彭亨州比比皆是。

張玉剛參與柔佛社青團主辦的《糧食危機,危言聳聽?》線上論壇,左為主持人也是柔佛社青團團長張睿智。

“政府和政策研究者常說,要耕者有其地,但真實情況卻是,我國有許多農民依然無法獲得長期保障,例如金馬崙農民在最新的農地改革方案,只獲州政府提供一紙3年+2年的合約;勞勿貓山王農民在做出成果之後,卻面對大集團強行介入搶奪;瘦田無人耕,耕開人人爭,政府無法給予農民長期的權益保障,叫人如何能夠放心耕耘?”

他也指出,政府持有大量的荒廢土地(Tanah Terbiar),中小農民或有志投入農業的青年卻無法直接跟政府租借土地,反而是大集團有門路獲得大量農業地,而中小業者唯有通過第三,乃至第四第五手向這些大集團以高昂租金獲得這些農耕地,這種不合理的尋租現象,打擊了農業健康發展,也讓中小業者捲入惡性循環,只選擇高利潤的農作物來耕種。

ADVERTISEMENT

“雖然政府長期宣稱要協助我國農業升級和轉型,但是過去30年,我國農業的運作依舊停留在上世紀的低端勞力密集型運作模式,依賴大量移工進行日常操作,政府關於農業的政策願景,永遠都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空洞又重複的政治說辭。”

抹黑詆毀農民

張玉剛說,每一次農業領域出現問題或危機,政府總會有組織性的抹黑和詆毀農民或農業業者。

“較早前金馬崙的’象牙行動’和勞勿的’貓山王風波’,巫統政府及附屬組織都積極帶動輿論風向,把農民抹黑成萬惡的非法入侵者(Penceroboh Haram),以此為道德製高點收回農耕地。

“同樣的,在這一次肉雞和雞蛋短缺風波,親巫統的非政府團體也在輿論帶風向,指控農場製造雞蛋和雞肉短缺問題,是為了控制價格和壟斷市場。慶幸的是,這一次政府要帶動的風向輿論實在荒謬,沒有多少民眾會相信這種無稽之談。”

他直言,政府這種種對農民不友善的姿態和政策,已讓中小業者對政府政策極度缺乏配合和信任,也造成當下農業過一日算一日的不可持續性困境。

他認為,如果政府真正要鼓勵更多中小農民響應農業現代化計劃,應該先向中小農民釋出善意和誠意,給予農民更長期限的農地租約,更實在的土地權益和保障,這樣才能讓新生代農民沒有後顧之憂的參與現代化計劃,實現國家的糧食安全政策。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