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摺紙 燈籠 立體點鑽畫 張漢雲手作達人

(檳城14日訊)“不求人生過得精彩,只求人生不留白”!現年47歲的檳城手作達人張漢雲自16歲學習手作藝術後,人生就與之結下不解之緣。

Advertisement

無論是摺紙、再循環創作或燈籠製作等都難不倒她。多年來她更致力於鑽研立體點鑽畫,讓她找到人生另一種樂趣。

17日生日辦個人展

ADVERTISEMENT

她將在本月17日展出其耗時9個月籌備的《精彩人生慈善手工展》立體點鑽畫個人展,並將在展覽上所籌得的款項全數捐給檳城鍾靈獨中。

她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說,她是個平凡人,但無論日子過得如何五味雜陳也不願讓自己人生留白,手作藝術恰恰讓她成了追求精彩人生目標的寄托。而促成她舉辦立體點鑽畫個人展的動力,是來自對華文教育的熱愛。

“我的孩子就讀於鍾靈獨中,我希望自己能在今年有個不一樣的生日,於是選在生日那天為畫展開幕。”

“人生已來到第47個年頭,苦過、哭過、也笑過,人生也精彩過,我決定將平生不賣的手作作品拿來義賣捐華校,讓更多欣賞我作品的人能開心的為華校獻力。”

展出27立體點鑽畫

張漢雲說,這次共展出27幅立體點鑽畫,除有出自其丈夫羅萬達(48歲)手中的老鷹裝置藝術品,還有鍾靈獨中校園立體點鑽畫、花旦及風水等系列立體點鑽畫。

她指出,其畫作是先用電腦將圖案描繪好並打印在帆布後,將相各顏色的珠子一粒一粒鑲嵌上去的,過程相當耗時費力,每幅作品至少耗費100個小時才能完成。

“9個月來我每天耗時近10個小時製作,每幅畫差不多10天至兩週才完成。當然我丈夫及孩子也會在空閒時幫忙我。”

“之前我的左眼因受到細菌感染而換了眼角膜,由於鑲嵌相當耗神,所以每每投入作劃時我都會使用頭戴式放大鏡儀器及桌燈來輔助。”

須心思細膩創造力

張漢雲說,手作講究心思細膩與創造力,開始時她只是業餘玩票性質,並沒太認真。後來卻在偶然機緣下參加了燈籠製作比賽並得獎,發現丈夫羅萬達及3名孩子都有藝術天賦,因此就參加了很多項藝術或創作比賽,結果贏回了滿室的獎杯和獎牌。 

“我們將住家樓下的單位打造成展覽廳,裡頭除了擺放獎杯和獎牌,還有我們的得獎作品、如燈籠、摺紙、機器人及新春裝飾等,平時有空就會往展覽室裡鑽。”

她說,激發她與家人參加比賽的另一個原因是對手的冷嘲熱諷。記得那時她與家人膽粗粗參加燈籠創作比賽,當時有位參賽者質疑其作品並非現場製作,而是請別人預先做好的。

“當時我就很生氣,但也從那時開始造就了今天滿屋作品及獎杯獎牌。那時候為了比賽,我們可以廢寢忘食,有時更風塵僕僕從檳州趕到其他州屬參賽。”

“我們參賽志在參與並獲得滿足感,但往往會無心插柳而獲獎。我們常將贏獲的禮籃捐給慈善機構,這些禮藍算下也有30多個。”

“我們鼓勵孩子參與,是因為可從中享受親子時光,也可藉手工教導孩子做人的道理及培養手藝,陶冶性情。”

夫受影響愛上手作

張漢雲與丈夫育有3名孩子,分別是羅勇威(16歲)、勇晟(13歲)及勇恩(12歲)。

在她的影響下,其從事槌車行業的丈夫也受感染愛上了手作藝術。她坦言,有時丈夫比她表現得更狂熱,甚至為了參加比賽而幾天不開店做生意。

她指出,在外人眼中只是一堆廢鐵的汽車零件,在羅萬達一雙巧手改造下,汽車排氣管、正時皮帶(Timing belt)等零都會變成令人讚歎的藝術品,而此次展覽就有一件是他的傑作。

羅萬達說,這次展出的作品是由廢棄摩多零件組裝而成的老鷹形狀裝置藝術,他用摩多車鏈條和盤式制動器電機(disc brake motor)等組裝而成的,耗時約1個多月。

“開始時是因為興趣,但長期將該裝置品放在車行裡怕會招來道友,倒不如將該作品展出,為獨中籌款。”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