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排水差 頻發展 沒規劃 德卡逢雨成災民叫苦

報導:黃秀湘

攝影:丁儀玲

Advertisement

(亞羅士打21日訊)米都德卡州選區逾半為舊住宅區,設備、建設乏善可陳,不同結構和有很大設計缺陷的排水系統處處可見,甚至有住宅區使用著奇特設計,即沒有出入口的長形水槽式溝渠,導致污水長期無法排出,造成逢雨成災。

該區佔半數住宅區建設於60至80年代,舊區四周近年頻密發展建築工程,如雙軌電動火車道、住宅區以及商業區等,而在沒有妥善規劃性發展下,出現極大發展鴻溝。

德卡區內有多個地方是閃電水災黑區,如吉州伊斯蘭獻金局大廈對面直落灣也路店屋區、安滿園、甘榜聖淘沙等。

需龐大經費改善

ADVERTISEMENT

如果欲改善,需要龐大經費來展開大工程,以致這些工程毫無下文,該區數十多年來面臨閃電水災問題就這樣遲遲未根治。

德卡區州議員陳國耀帶領本報記者巡視舊住宅區的排水系統問題。他說,很多舊區的排水系統仍保留原本已陳舊的排水溝,結構面積小且淺,有些已變成了土溝。

他解釋,新發展區的地勢較高,但因四周原有排水系統建設不健全,有些出現溝渠之間無法銜接的缺陷,所以每次下大雨,雨水從地勢高流到低窪舊區,小淺溝渠無法負荷大量雨水,就會造成閃電水災。

他直言,該選區很多排水系統的建設結構不統一,因素為不同政府部門管轄,政府採取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方案。

排水結構不統一

他舉例,從吉打福建公會殯儀館直往阿布卡里清真寺的籠呀路,該道路兩旁排水系統以土溝、V型和U型排水溝銜接。

他打趣,米都內最多奇特的排水系統相信是在他選區內,如溝渠底面深淺不一致、住宅區內設有不同年代的結構的溝渠、沒有“進入口”的排水系統。

他指出,在坤峇路的谷慕丁住宅區內有大大小小的溝渠銜接,惟,該溝渠卻沒有排水進出口,宛如一個長形水槽,溝渠內污水長期積滿無法流動。

“居民曾挖一條通水道,欲把溝渠的污水排出到毗鄰稻田區,結果此事鬧上法庭。不過,據我所知,亞羅士打市政廳已有計劃在該處開闢新排水系統。”

另外,他指出,安滿園內也可發現到不同年代的所設計的溝渠,從70年代至2000年的溝渠型和土溝處處可尋。

排水處堆滿垃圾

陳國耀認為,該區發生閃電水災的其中因素是人為造成,尤其在羅弄拉沙瑪拉、甘榜聖淘沙、安滿園的大型排水溝渠長期堆滿垃圾和泥沙。

他說,這些排水系統主要是把區內的污水排出到鄰近河流。但有關負責單位一年僅到此清理2次,以致很多時候都看到該排水處堆滿垃圾。

他透露,他接獲E-Idaman垃圾承包公司反映,很多民宅前面溝渠前堆滿障礙物、種植花草等,有礙員工清理溝渠,導致溝渠內垃圾最終排流到大型排水溝渠。

陳國耀允續跟進

陳國耀曾任吉州行政議員和掌管地方事務,雖然政權更迭,他沒有了在州政府單位可賦予執行的權力,但身為該區州議員,他還是會繼續收集資料後,再跟有關單位跟進,以儘量解決選區內面臨的閃電水災問題。

他說,2年前,希盟執政吉州後,訂下目標要打造更衛生、清洁及安全的城市,擬定一系列城市發展大藍圖。

他說,要執行該大藍圖,首先要解決閃電水災問題,於是他去年與亞羅士打市政廳和水利灌溉局的官員進行會議商討此事。

他透露,當時,他訂下解決方案是先確認每條排水系統的管轄單位,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案後,以及如何尋找資源來施工。

“單單在鑑定每條排水系統的管轄單位工作都已耗時,因涉及多方,包括有地方政府、慕達農業發展機構、水利灌溉局、公共工程局以及鄉村發展局,也牽涉其他的事務委員會和法令約束問題。”

建石墩門檻擋水

直落灣也路店屋區的合友摩多腳車店業者施詠城(68歲)說,他從1973年就在該處居住和營業,從20多年起,該區就常常發生閃電水災。

他說,倘若豪雨下超過半小時,店內水淹一尺高,雨停了2小時水才會慢慢消退,因此逢雨必災問題他早已習以為常。

安滿園居民邱武成(80歲)說,該住宅區約2013年起在雙軌電動火車道啟用後,就開始陷入逢雨必災噩夢。

他解釋,該住宅區有逾50年歷史,區內的溝渠結構已不合時宜,加上當地地勢較低,因此每次下雨,雨水會從地勢高的火車軌道處流入區內。

他透露,很多居民後期唯有在住家門打造石墩門檻,阻擋雨水淹水屋內。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