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手術前後 補足營養 降低風險 快速復原

外科手術是常見用於治療或控制疾病的方法,不過,許多病人對手術抱有恐懼,擔心手術後傷口感染或併發症,不但影響復原,還可能危及生命。

外科手術有小手術和重大手術之分,凡需要用到麻醉劑的手術基本上可說是重大手術,而且施行手術的醫生也需具備特殊的技術,才能操作如開腹、心肺臟等大型手術。

Advertisement

普通與上消化道外科顧問林祥裕醫生(Dr Lim Shyang Yee)指出,重大手術有時候也涉及改變病人的器官和功能,例如切除癌症病人體內的腫瘤時,受到癌細胞侵蝕的器官也一拼被切除,造成器官因此喪失功能。

“重大手術可能會引起出血,而帶來死亡的風險,特別是一些長時間的手術,像癌症手術通常需要8個小時或以上,而手術後也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深切治療,這些都是重大手術病人常面對的情況。”

身體狀態 決定手術大小

ADVERTISEMENT

無論手術大小,病人的狀態也是關鍵,即使是進行常規手術,若病人患有其他疾病或併發症,如心臟病,也將導致這名病人的手術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小手術也變成重大手術。

“此外,病人的營養狀況也必須考慮在內,因為嚴重營養不良的病人比沒有營養問題的病人接受外科手術時,會面對更高的併發症和死亡風險,所以,病人的營養條件決定了手術是大是小。 ”

他指出,每當提到手術,病人就會感到擔擾,他們關心的問題包括手術後會不會疼痛、會否甦醒、還能見到家人嗎。手術後有傷口,病人都會擔心傷口的複原或癒合、是否留下疤痕、感染等問題。

“尤其關係到重建的手術,例如大腸移除後腸兩端的結合,如有滲漏的問題將影響癒合、延長住院時間,甚至無法正常進食等。

捨棄無根據方法 ERAS更科學復原

很多時候,病人手術後都會採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複原,例如起初的數天不能進食等,不過,目前已有“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過科研證實的方法讓經歷重大手術的病人儘早復原。

ERAS主要貫穿整個手術期的4個階段,首先是入院前(pre-admission)階段,病人需提前做好準備,例如有三高問題的病人需控制好血糖、血脂和血壓,並諮詢醫生的意見,包括對手術的期望等。

他提到,營養和有氧運動(cardio exercise)是術後恢復兩大重要的支援。

“嚴重營養不足者應該在手術前接受專業的營養補助 (nutrition support),因為許多癌症病人大多數只能進食50%的食物。此外,將要進行重大手術的病人也應該在手術前接受至少7至14天的營養補助,讓身體有足夠的能力經歷手術。

“我經常告訴病人,進行重大手術如跑馬拉松,事前必須增強體力,包括攝取營養滋養身體和做適當的運動。”

第二階段是手術前期(preoperative),病人會見麻醉科醫生了解手術麻醉過程。以往手術前一晚需開始禁食,如今病人仍可在手術前二三個小時前飲用碳水化合物補充劑給病人提供能量應付手術。

手術中(intraoperative)階段則是使用微創技術、機器人手術、區域麻醉(regional anaesthesia)等方法來減少手術的副作用,如減少傷口,控制疼痛等,讓病人在術後更快復原。在手術後(postoperative)階段,我們希望病人能夠盡快下床走動,並且盡快進食固體食物,而腸道手術後的病人也可以通過導管輸入營養提早進食。

他表示,ERAS是過去10年盛行的療程,目的是協助病人儘早復原,因為我們知道,病人留在醫院越久,風險就越大,通過縮短住院期,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吞嚥困難食慾不振 ONS幫助攝取營養

對外科醫生而言,病人進行重大手術以前的營養評估是很重要的。

他說,營養評估可通過提問方式取得,臨床上也有一些評估工具如美國或歐洲營養學會的指南進行評估。通過評估,我們可以知道病人飲食方面的質量及所面對的問題,並綜合所得把病人歸類為營養正常、處於風險或營養不良。

“通常在非緊急手術的情況下,醫生都不會要求營養不良的病人馬上動手術,而是先為病人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助,強化病人的身體。大部份的指南都允許擇期手術的病人展延手術7至14天以強化身體機能”

他舉例,腸道手術或腸道癌手術,特別是上消化道癌常見有吞嚥或進食困難問題,病人營養攝取量低,因為腫瘤阻塞了食物通過的消化道,導致病人嚴重營養不良。

“非常遺憾的是,馬來西亞的食道癌或胃癌常見發生在五六十歲病患身上,很多時候,這些病人被確診時,已是第三四期的晚期病人了。 ”

這些病人前來掛診時,多數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所以,醫生需要在病人進行手術前提供營養方面的支援。如果病人狀態良好,醫生也可以建議手術前先進行化療以縮小腫瘤,此時,病人也需要許多營養的支援。

因此,口服營養配方(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在這個時候扮演滿足病人營養需求的角色。在正常飲食情況下,一般人可以從各種食物中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例如從米飯中攝取碳水化合物、吃魚或雞肉獲得蛋白質、吃蔬果獲得多元維生素。但由於癌症導致病人食慾不振和吃得不多,正常的飲食已無法滿足他們獲得能量的需求,因此需要口服營養配方的補助。口服營養配方常見有液體狀,方便攜帶和飲用,無法如常進食的病人也可以通過導管灌入攝取。

蛋白質強化肌肉 Omega-3抵抗炎症反應

病人不只需要能量,還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有細胞再生功能。

“為什麼有些病人毛髮不多或容易脫髮,這是缺乏蛋白質的早期症狀,而病人在手術後需要攝取蛋白質讓細胞重生,並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根據美國或歐洲營養學會的建議,病人每天根據體重每公斤攝取1至1.5克的蛋白質(無其他合併症如腎功能失常的情況下)。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強化肌肉對病人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肌肉來幫助我們移動,而手術後更需要攝取蛋白質來重建肌肉,病人才能儘早下床走動,有助於更快復原。此外,蛋白質也有助於傷口癒合及提高免疫力。

病人進行手術後,身體會有發炎反應,這種手術後發炎在醫學上稱為炎症反應,即身體處於高分解代謝(hypercatabolic)狀態,而omega-3脂肪酸可以抵抗身體在外傷手術後引起的炎症反應。

飲食禁忌多 營養教育待提升

有不少病人在手術前後落實各種飲食禁忌,因擔心影響傷口癒合而拒吃各種食物,攝入的蛋白質不多,因此,需要其他的補助來彌補。

林祥裕對病人手術前服食傳統藥物頗有意見。

“因為一些藥材可以使血液變薄(稀血),與一些具有抗凝血藥物功能如阿司匹林(Aspirin)的藥物相似,讓血液較流暢,而稀血可能會造成病人在手術進行時發生大出血。 ”通常他會建議病人手術前盡可能避免服用藥材。

缺乏所需營養素 傷口難癒合易感染

他提到,我們仍需努力提高民眾對手術前後攝取足夠營養的教育和醒覺,而馬來西亞上消化道手術學會等組織不斷努力推動着。

“醫生給病人實行ERAS,包括術前術後的營養輔助建議,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病人手術後併發症風險,即使發生併發症,也是比較輕微,並可熬過併發症逐漸復原。”

他提醒,身體一旦缺乏所需的營養素,病人經歷手術後就會因傷口難以癒合而面臨更高的感染和併發症風險。

以上的風險也會造成肺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並導致住院期延長、高死亡風險。所以,正確的營養攝取是手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