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慎購散裝保健品 消費者有權要求貼標籤

(吉隆坡訊)根據一些消費者反映,散裝膠囊和藥丸狀保健品,只是用透明小塑料袋裝起,看起來有點像診所開出的小藥袋,不過外面並無任何標籤,價格也令人心裡沒底;有的消費者會欣然接受,為了健康乖乖每日服用,但也有人會心存疑慮:要吃進自己肚子的這麼多種膠囊,到底是什麼名堂?

Advertisement

前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Lee Boon Chye )表示,營養師可以散賣保健品,但應該將不同的保健品分開包裝,再於包裝外置放標籤,列明保健品名稱、服食方法和劑量等;若沒有標籤,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些保健品是否有通過NPRA註冊。

他指出,保健品和藥物一樣必須向國家藥劑監管機構(NPRA)註冊,雖然不需要通過處方就可獲得,但若有營養師以散裝單顆方式開出保健品,消費者應該及有權要求對方列明保健品名稱、服食方法和劑量等資料,確保自己攝取的是有註冊及可安全服用的保健品。

ADVERTISEMENT

“如果沒有通過NPRA註冊,當中或許包含對身體帶來不良作用的成分,對消費者的健康會造成影響;縱使現階段單粒散賣保健品沒有標籤不算違法,但營養師必須清楚告知顧客這些都是什麼保健品,否則對消費者不公平。目前保健品的價格則沒有受到管制,由市場決定。”

防偽標籤也可能假冒

李文材表示,保健品或藥物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註冊,二是真偽問題;要知道保健品有否註冊,可到NPRA的網頁輸入保健品名稱或註冊編號就可查出。

“不過,防偽標籤也有可能假冒,因此衛生部也在進行提升,新的防偽標籤將會有追溯功能,可以溯源至整個供應鏈,防止假冒問題。”

他指出,為了應對非法網售藥物、假藥或沒註冊的保健品問題,衛生部旗下的網絡安全小組會在網上包括社交媒體定期監察,若有需要就會和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合作採取行動,包括封鎖有關網站;因為此問題日益普遍,小組規模正在擴充中。

他坦言,若要對售賣者採取法律行動存在難度,因為許多網絡買賣都是通過快郵寄貨,要追溯賣家較為困難,所以雖然封鎖一個網站後還會有第二個冒起,但這是阻止消費者接觸到這些不法頁面的其中一個方式。

他說,衛生部也定期和國際刑警合作展開“盤古行動”(Operation Pangea),掃除網上銷售的假藥和沒有註冊的藥物,也達到資訊共享。

料今年落實新條例 營養師須註冊

目前的法律下,醫生或藥劑師需向政府註冊,營養師(nutritionist)卻不需,因此無法對其管制;李文材披露,衛生部正針對2016年通過的專職醫療法令(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Act)擬定條例,預計今年內可落實,屆時包括營養師在內的23個專職醫療領域職業都須註冊才能執業。

李文材表示,一旦法律生效,營養師就必須向專職醫療理事會註冊;目前相關條例還未出爐,不過,根據該法令,任何人若抵觸法令或與法令相關的條例,如果沒有特別列明懲罰,一旦定罪,個人初犯者可被罰款不超過2萬5000令吉或監禁不超過1年或兩者兼施。

他指出,至今衛生部沒有接獲與營養師相關的投訴,但無可否認有可能存在害群之馬,因此才需要法律來進行管制,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目前市面上的營養師除了在藥劑行駐守,也有的自行出來開業,以住家或店鋪為中心,為顧客提供諮詢;有的主打自然療法(naturopath),讓公眾上門徵求專業意見。

營養師需有學士學位

不過,一些“營養師”的資格令人存疑,一些直接為消費者開出保健品,徵收的費用不小,也有一些在坊間已頗有名氣,甚至被吹捧為可醫百病,讓許多病人包括重病患者把希望寄託在營養師身上。

對此社區營養師王子斌強調,營養師不是醫生,只是為消費者的健康輔助提供意見,而保健品也非藥,不能用來治病,因此消費者不能把痊癒的全盤希望寄託在營養師和保健品上。

“一些營養師名片上的頭銜和稱呼令人眼花繚亂,一些則沒有列出取得學位的大學。”對此李文材表示,若根據醫生名片比對,一般上會列明學歷和大學,不過名片不受管制,而在法律生效後,這就不是一個問題,名片上是否有列出大學並不重要,因為有關營養師已通過註冊管制,也是一個品質保證。

李文材指出,在法律生效後,要註冊為一名營養師的基本條件,應是擁有營養學方面的學士學位;註冊後,營養師必須展示其註冊號碼及執業執照。

有執照即可賣保健品

至於營養師是否可以開設“諮詢中心”,李文材指出,目前開設諮詢中心不需要向衛生部申請,然而必須有地方政府的營業執照,所售賣的保健品也得向衛生部藥劑部門註冊。

詢及一些業者在開設SPA或自然療法中心的同時也售賣保健品的情況,他坦言,在現有法律下,只要獲得售賣保健品營業執照,就可以賣保健品。

不過,他強調,有關中心的招牌使用字眼受到管制,業者可以註明相關服務信息如SPA、按摩等,但由於非執牌醫生,因此不能使用涉及醫療疾病字眼的招牌。

“即使是合法註冊的藥品、保健品或合格醫生,也不能通過任何廣告方式吹捧醫療效果;他們只能提供服務的信息,不能誇大服務成效,比方可以使用‘提供心臟疾病醫療或檢查’、‘減肥服務’字眼,但不能說‘心臟病藥到病除’、‘擔保減少20公斤’。”

2016年專職醫療法令下的23個職業:

●聽力學家

●飲食治療師(dietitian)

●昆蟲學家(公共衛生)

●物理治療師

●醫學物理學家

●營養師

●臨床心理學家

●臨床科學家(生物化學家)

●臨床科學家(生物醫學)

●臨床科學家(胚胎學家)

●臨床科學家(醫學遺傳學家)

●臨床科學家(微生物學家)

●職能治療師

●言語治療師

●放射治療師

●放射診斷技師(Diagnostic Radiographer)

●醫學實驗室技術員(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ist)

●牙科技術員

●環境衛生官

●衛生教育官

●餐飲服務官(衛生保健)(Food Service Officer)

●法醫科學官

●醫務社會官

吸塑包裝須貼標籤 確保服用安全

馬來西亞藥劑師協會理事陳羚指出,藥劑師或營養師會根據顧客需求的服用量來決定是否以散裝賣出保健品。由於目前大部分保健品都以吸塑包裝(blister pack)出售,藥劑師一般會選擇從整盒保健品取出一排售出,不會分拆成粒。

“售出單一吸塑包裝的保健品,其標籤是受到管制的。標籤上必須清楚列明成分、劑量、使用方法、產品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限,好讓顧客清楚了解所購買的產品。”

她認為,產品的標籤非常重要,因有時相同成分的產品可能會有不同的顏色或呈現狀態,若沒有明確的標籤,顧客可能會因服用了多種類似功效的產品,無形中導致服用過量保健品。

 “比如同一時間服用不同品牌的銀杏產品,會導致顧客血液過稀,引起血流不止的問題,或有顧客為了避免浪費,照樣服用標籤已脫落的產品,以及因不正確的服用方式或過量服用而導致副作用等健康問題。”

她說,有鑑於此,社區藥劑師一般上不會單粒散賣罐裝保健品,但在一些情況下會根據顧客需求,如預算等因素來決定是否散裝賣出。然而,基於安全問題,所有散裝賣出的保健品都必須貼上標籤,確保各種重要資訊,包括服用方法、有效期限、儲存方法等都清楚列明。

單粒散裝保健品 包裝沒受管制

社區營養師王子斌指出,單粒散裝保健品的包裝可說是完全沒有管制,因為保健品很少以單顆散裝情況發售;保健品和藥物不同,藥物一吃就有效,但大部分保健品必須吃較長時間才會看到明顯效果。

他說,和保健品不同,藥物不管是不是散裝發售都受到管制,根據標準作業程序,為病人開藥時包裝上必須列明13項資料,即病人名字、年齡、症狀、開始服食日期、藥物有效期限、藥物名稱、服食方法、功效、劑量、服藥時間和次數、服藥間隔時間、餐前或餐後服食、特別注意事項。

他說,若必須開出散裝保健品,他通常會參考以上散裝藥物的標籤標準,列明13項資料中必須告知消費者的事項,而不同的保健品也會分開包裝,就和藥物一樣。

“有的顧客會拿着自己服食的保健品向社區營養師查詢,有的一拿來就是一堆沒有標籤的保健品,可能是從他人處得到的,或在直銷活動拿到的等。我們會根據它們的外形、顏色等推敲是哪一項保健品,再協助顧客歸類,若真的無法分辨,就如實告知顧客,交由顧客本身決定如何處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