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國內副刊

後花園張望鳥態生興趣 辛美蓮攝鳥高手無師自通

由於子女都已長大成人,現年57歲的辛美蓮平日在工作之餘,常在住家後花園閱讀,以消磨時光。

Advertisement

 她說,她的住家的後花園有一棵紅毛丹樹。 5年前,當她在後花園閱讀時,聽到紅毛丹樹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鳴聲,於是,她遂靠近樹身以一探究竟,結果,她發現有一只黃鸝鳥和白頭翁在樹上“吵架”,當時,她很想把那個情景定格在一瞬間。

 可是,那個時候,她連相機都沒有。過後,她便向朋友借了一台傻瓜相機,開始拍攝鳥類的一舉一動。不久後,她與朋友到台灣旅遊時,認識了愛好拍攝鳥類的前輩,經前輩的鼓勵下,她當時隨即在台灣買下一台長鏡頭相機。

ADVERTISEMENT

追鳥移動拍攝不用腳架

 回國後,她經常趁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攜帶一台100-400mm變焦長鏡頭相機,並邀一名相識多年的攝影好友吳美雲一起同行到戶外拍攝鳥類。

 “由於我喜歡拍攝鳥類的動態,為了方便移動,我都不用腳架,而是喜歡手持相機,一邊追蹤飛鳥的蹤跡,一邊拍下寶貴的一幕。”

 初時,由於她的手部在拍照時會晃動,使得她所拍的照片的效果並不理想,不過,她非但未因此而放棄,反而一直多拍多學習,並逐漸訓練雙手可以穩定地拿着相機來拍攝鳥類。

 “國內有許多拍攝鳥類的好地方,僅僅是檳州就有多個鳥兒聚集的地方,例如浮羅山背、北海Air Hitam和Teluk Air Tawar等。”

 她披露,霹靂州的瓜拉古樓(Kuala Kurau)過去更一度是拍攝鳥類的天堂,但隨着近年當地的紅樹林被開發,使得鳥兒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聚集在當地的鳥類已逐漸減少,導致攝影愛好者不易在當地拍到鳥類。

 “此外,霹靂州的太平和十八丁,還有雲頂、武吉丁宜(Bukit Tinggi)和福隆港等地都是拍攝鳥類的好地方。”

 隨着她的作品越來越多,經攝影好友林主安的鼓勵下,今年,她首次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鳥兒生活照展示會》,以與大眾分享她的精心之作,同時向社會傳達保育鳥類的訊息。

 與此同時,她也將把出售攝影作品所得款額捐給檳城非營利組織──亞洲社區服務(Asia Community Service)組織,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個人攝影展秀50幅作品  普通珍稀照拍不誤

辛美蓮在其個人攝影作品展裡,總共展出50幅關於鳥類的攝影作品。每一幅攝影作品都蘊藏着自然界裡動人的故事。

 “這幅作品《喜悅與悲哀》是我去檳城浮羅山背稻田時,看見一隻黃頭鷺和一隻大白鷺在捕捉田鼠時所拍下。另一幅作品《虛實之間》則是拍攝一群大白鷺站在水中央並產生倒影的情景。”

 熱愛拍鳥的辛美蓮在拍攝鳥類生態時,向來秉持隨緣的態度,無論是品種珍稀的鳥兒,或是一般鳥類如烏鴉和麻雀,她都照拍不誤。

 “許多人認為烏鴉太普通,因此不喜歡拍烏鴉。但是有一天我在海邊時,剛好看見烏鴉在水中獵食魚兒的情景,我當時覺得機會難得,就馬上拍下那一幕,並命名為《得失之間》。麻雀雖然看似普通,但我仍將麻雀可愛的一面拍下,並命名為《如履薄冰》。”

 她對鳥類的神態觀察入微,經常捕捉到雌雄鳥類互動的甜蜜情景。

 “有一天,我剛好看到一對雌雄黑翅鳶在卿卿我我,我遂迅速拍下那一幕,命名為《愛的真諦》,而《兩小無猜》則是拍下一對雌雄翠鳥互相凝視對方的瞬間。至於《求愛》是拍攝一對紅耳相思鳥在打情罵俏的情景,而《你儂我儂》則是拍攝一對雌雄燕子恩愛親密的情景。”

 此外,她也曾拍下兩隻黑卷尾(Black Drongo)互不理睬的一幕,作品取名《左右為難》。至於《嘮叨的男人》則是拍攝一隻懷孕的雌鳥安靜地在聽着一隻雄鳥發牢騷的場景。

藏身隱密處 捕捉鳥神態

每當在戶外拍鳥時,辛美蓮都會藏身在比較隱密的地方,並與鳥兒保持一段距離,然後安靜地使用長鏡頭來捕捉鳥兒的神韻。

 “那是因為鳥兒很靈敏,一旦牠們發現有人出現,就會被驚動,並立刻飛走。”

 因此,她經常成功捕捉到不少寶貴的鏡頭。“作品《掠人之美》是我拍到垂釣者用魚竿將一條魚拉上來時,一隻蒼鷺迅速掠走魚兒的一剎那。《纏鬥》是拍一隻老鷹被一隻猴子互相搏鬥的驚險畫面。至於《吞噬》是拍一隻大冠鷲慢慢吞食一條蛇的情景。”

 她很喜歡拍攝鳥類的日常動態,《你追我跑》是她在十八丁拍下兩隻老鷹飛翔的情景,《啟動》是她看見大冠鷲準備展翅高飛時拍的作品。

 “我也曾拍下一隻大冠鷲在排泄的照片,取名為《哎呀!不是我》,至於《呼喚》是拍一隻翠鳥張開嘴巴,像在微笑和唱歌的模樣。《篤姬再現》是拍下太陽鳥展現美麗背影的姿態。”

閒來常覓鳥  與友結伴拍

辛美蓮除了經常在下班後,與攝影好友一起到各地尋覓鳥兒的蹤跡,同時,她也曾在住家後花園拍下多幅精心之作,包括作品《昂首闊步》,拍的是一隻黑領椋鳥(Black-collared Starling)在走路的姿態、至於《儲糧》則是拍攝五色鳥在餵食幼鳥的情景。

 她也曾到外國拍鳥,包括在印尼拍下文鳥可愛模樣的作品《小可愛》,在台灣拍的作品《夾縫中》顯示一隻黑面琵鷺在吃着一條魚等。

 除了白天,她也曾在傍晚和夕陽下拍鳥,而其作品《佛法僧》便是拍攝一隻三寶鳥(Dollar Bird)站在月光下、《傾訴》則是拍攝白鷺在夕陽下的美麗畫面。此外,作品《三星伴月》裡有三隻燕子在月亮初升時,在昏暗的天空翱翔。《夕陽下》則是她在漁村裡捕捉到大白鷺在海面上飛翔的情景。

 她拍過最大型的鳥類是鴕鳥,有一天,她到檳城飛禽公園參觀時,看到一隻鴕鳥張開嘴巴朝向她,當時,她覺得鴕鳥的模樣可愛極了,並立刻拍下牠。

“還有一幅作品《傾巢而出》是我在北海Teluk Air Tawar拍下的,當時,一大群鳥兒一起朝天空同一方向飛去,畫面甚是壯觀,我立刻朝牠們按下快門,把這精彩的情景定格。”

 她一一敘述每幅作品的拍攝過程,並對當時攝下鏡頭的經歷印象深刻。

多拍多練習  學拍鳥神韻

辛美蓮認為,拍攝效果的優劣與相機是否貴重並無直接關係,只要能多拍多練習,人人都能拍出鳥兒的神韻。

 “我一直把攝影當成興趣,並覺得拍照最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樂趣。因此,我從不刻意選在某個時段去等候某種鳥類的出現,而是抱着隨遇而安的心態拍鳥。在拍照過程中,看到什麼鳥就拍什麼鳥,有拍到就是運氣,沒有拍到也不強求。”

 她秉持“觀其形、賞其姿、攝其影、拍其美”的精神來拍鳥,並堅持拍攝鳥類的自然性,而她也從不刻意以任何食物去引誘鳥類過來,且從不在拍攝過後,使用電腦修飾任何照片。

“我是通過‘鳥眼’來發現鳥的蹤跡,每當聽見鳥鳴聲,或是發現樹上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就會知道鳥兒躲在哪裡。當我看見鳥兒輕輕一躍,羽翼一動,展現瞬息萬變的姿態時,就會立刻捕捉鳥兒各種神態的美感,心中盡是滿滿的感動。”

她認為,只要心態正面,便極易遇到想拍的鳥兒。反之,她認為越是強求,越是遇不到也拍不到有關鳥兒。

由於她沒有刻意追求要拍攝何種鳥類,因此,每當她按下快門時,並不曉得所拍攝的鳥類的名稱,而是注重鳥的神態,動態和構圖等。待她完成拍攝工作後,她才上網搜尋有關鳥類的名稱,或是通過愛好拍鳥的攝影朋友處獲知鳥名。

她說,她從拍鳥的過程中發現,人類自以為聰明,想利用智慧來改變環境,以便生活得更好,但卻不自覺地破壞了大自然生態。在開發環境的過程中,人類破壞了森林、紅樹林和濕地等,使鳥兒失去了棲息地。

 她希望通過此次展出的攝影作品,能讓大眾從欣賞鳥兒的生活照中,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只有當人類願意與大自然共存共榮,世界才會更美好。”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