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儲水量下降 雪“斷水”情況料加劇

(八打靈再也4日訊)據《新海峽時報》報道,雪州水供重組計劃至今仍懸而未決,加上後備儲水量不斷下降,恐會加劇雪州水供中斷的情況。

Advertisement

報道說,雪州境內不時發生水供中斷的問題,主因是雪州水供重組計劃至今仍未有定案,導致雪州水供的基礎設施欠佳,後備儲水量更少過4%。

據不願具名的分析員指出,理想的後備儲水量應介15至20%之間,但雪州的後備儲水量卻過低,逾1000個水箱未被充分利用,進而影響了雪州水供服務。

ADVERTISEMENT

分析員表示,雪州水務重組計劃懸而未決將引發數問題,包括國家水務委員會(SPAN)無法行使2006年水供服務工業法令(655法令),有效監督及提升雪州水供服務。

全國制水事件雪州佔半數

報導聲稱,水務資產管理公司(PAAB)無法融資提升雪州水務資產基建,特別是PAAB的融資相較其它商業融資管道更具競爭力。雪州政府的小規模資本投資,也無法保證境內水供質量。

“截至2018年1月,雪州境內共有761項、價值超過100億令吉的屋業發展計劃被迫擱置,因雪蘭莪州水務公司(SYABAS)無法保證足夠的水供。”

2017年大馬水務業指南顯示,檳城在2016年後備儲水量達34.1%,其MC 依序為納閩29.2%、霹靂28.7%、登嘉樓27.2%、森美蘭22.1%、彭亨21.4%、砂拉越20.7%、馬六甲20.1及柔佛16.4%。全國後備儲水量平均為13.2%。

此外,2015年大馬水務協會的數據顯示,全國將近50%制水事件是發生在雪州境內,共有8萬3729宗。

州政府被指拖延水供重組計劃

馬來西亞前鋒報星期刊也引述匿名消息指控,雪州水供重組計劃陷入僵局,原因是雪州政府不願被外界看成接受聯邦政府的協助。

報導表示,只要雪州水供重組計劃完成,雪州水供問題就可獲解決,不過雪州政府拖延,且沒足夠資金改善問題。例如雪州境內大部分輸水管都已陳舊,應更換新水管,但雪州政府只進行維修而已。

消息說,聯邦政府獻議140億令吉協助雪州政府接管水務特許經營公司,惟雪州政府卻遲遲不同意,最終導致水供基建的提升工程耽誤。此外,雪州政府自2014年起就拖欠PAAB每年超過7億令吉。

消息也提及,雪州政府至今仍沒收購雪河公司(SPLASH),截至2018年1月仍無法支付雪河公司高達40億令吉購買淨化水費用,以致SPLASH分包商金務大水務(Gamuda Water)及Sungai Harmoni自去年9月起,便拖欠國能公司5300萬令吉電費。

據瞭解,國能公司已採取法律行動,這可能導致雪州水供問題更進一步惡化。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