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弗羅倫絲:部分人非真想死 自殺以結束內心痛苦

(大山腳24日訊)去年杪至今,國內接連發生多宗自殺案件,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殺人數有增加的趨勢。

Advertisement

檳城心靈扶助協會每年平均接獲約6500通求助電話,即每月平均有500至600通,其中20%的來電者表明曾有自殺念頭,但他們並非真的想死,而是想結束內心的痛苦。

檳城心靈扶助協會主席弗羅倫絲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指出,他們來電是想尋求援助,希望有人聆聽他們,也反映他們目前的生活情況混亂,或在情緒上面對障礙,而非真的有意傷害自己。

ADVERTISEMENT

求助者的年齡介于15至40歲,其中70%面對個人或人際關係障礙,而52%的來電者單身,說明單身者需要更多的陪伴與聆聽。

弗羅倫絲說,人們都需要被關愛,80%的來電者沒有自殺念頭,約15%的來電者雖想要自殺,但未有實際的自殺計劃,餘下5%的來電者處於自殺風險群,而當下想馬上結束生命者等於零。

無法解決生活壓力

她說,想自殺者一般是無法解決日常生活的壓力,比如失業、感情糾紛、人際關係疏離、焦慮、沉溺在隔離的網絡世界,甚至是自殺事件渲染下,想找一個解決痛苦的方案。

檳城心靈扶助協會   深入社區宣導防範自殺

近年校園霸凌及網絡霸凌,也造成一些青少年面對情緒困擾,最終選擇走上了絕路。為提高防範自殺的醒覺意識,檳城心靈扶助協會近年深入社區進行防範自殺的宣導教育工作。

自殺案不斷發生,學校也開始意識到嚴重性,邀請該會到學校舉辦工作坊與講座。

去年,該會義工在中學、學院及大專學府辦了34場工作坊,推行‘反霸凌’ 的醒覺運動。

可用WhatsApp發問

詢及在一些佳節來臨前後何為自殺案會突然增加,她說,這是因為欲尋死的人倍感寂寞,尤其是在年底聖誕節、公共假期或農曆新年前的日子,是自殺案的高峰期。

智能手機日益普遍,檳城心靈扶助協會今年1月22日開始接受求助者以WhatsApp方式發送問題,義工會提供線上輔導服務,讓不方便通話或喜歡以文字紓發情緒的求助者,多了一個求助管道。

該會自2月9日開始,已延長熱線服務時間,從下午3時至午夜12時,以聆聽更多求助者的心聲。

過去主要以英語為輔導媒介的檳城心靈扶助協會,今年也計劃開辦中文及淡米爾文的義工培訓課程,以接觸不同源流的求助者。

李馨君:常沉迷網絡自殺意願更高

畢業自美國的心理輔導師李馨君說,近年自殺率趨向年輕化,自殺者包括小學生,美國的上述調查證明,沉溺在網絡世界越長時間的青少年,會呈現出更高的自殺意願。

研究人員參考了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數據,以及兩項針對美國高中生情緒如何受社交網絡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從2009年至2015年,每天至少使用5小時電子設備的青少年人數,從2009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19%。

“調查結果說明,這類青少年與每天僅使用1小時的群體相比,自殺意願更高。另外,2015年有36%的美國青少年感到無助,或者有自殺的想法,高於2009年的32%。”

李馨君說,很多家庭與青少年自殺率的研究報告指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導致孩子自殺的主因。孩子面對互動嚴謹的控制型父母,覺得受困、找不到出路,就會想要自殺。

“一般孩子自殺前會有‘語言上’的暗示,若講了無人理會,通常在行為上或生活上就會有改變,家長要多留意,必要時可尋求專業輔導師的協助。”

在大馬,她認為社會對自殺的醒覺還是偏低。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