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延續生命新紀錄 馬大首宗大體移植肝臟

(八打靈再也01日訊)隨著醫療團隊在10月中成功完成大體移植肝臟手術後,馬大醫院繼士拉央醫院之後,成為全國第二個大體移植肝臟的醫院。

馬大肝臟移植主席楊文錕副教授表示,這也是自馬大在2017年開始活體肝臟移植後,首次進行大體移植,也為馬大肝臟移植團隊創下新一頁紀錄。

Advertisement

肝臟移植團隊與受肝者巴哈魯丁(前右起第三)合照。

他說,過去大體移植移植都是在士拉央醫院進行,但自從士拉央醫院轉為“專治冠病醫院”後,大體移植的手術就暫緩,所以馬大才開始了這項手術。

“這次大體器官移植手術剛好落在假日,但是整個醫療團隊的成員全部自發性回來參與,可見整個團隊十分看重這次移植手術;因此我們更希望透過這個開始,可以幫助到更多大體移植肝臟病人。”

他指出,大體移植和活體移植相比,大體移植相對容易一些,這是因為活體移植醫生需要在手術時,同時照顧兩個人的身體狀況;相反的大體移植醫生只需要掌握好器官取出的時間,之後把專注力放在移植病人身上就好。

ADVERTISEMENT

馬大肝臟移植主席楊文錕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大體器官捐贈行列,好讓更多生命可以被拯救。

他透露,80至90%的病人在移植肝臟後,壽命可延長多過5年,有些甚至可以恢復到一般人的狀況,所以只要可以移植,病人就有希望延續生命。

“目前馬大醫院共有大約8個病人在等待著肝臟移植,這些病人有些由直屬親人捐獻,但是有些卻無法在家人里面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所以大體捐贈就是最快速和容易的方法。”

他透露,非直屬親人的捐贈手續較為複雜,需要經過政府相關單位的介入和調查,以防止有器官買賣的嫌疑;反之,大體捐贈就沒有這個手續相對容易許多。

“可惜很多國人對於器官捐贈有許多誤解,部分也基於宗教以及傳統思維約束,所以導致很多生前已經簽署捐獻同意書的,但在逝世後他們家人卻不同意捐獻而無法促成器官捐獻的遺願。”

他說,這次的大體器官捐獻者相當年輕,他是因中風車禍逝世,因此其肝臟狀態還非常好,所以才能促成這次的大體器官移植,除了肝臟他也捐出了腎和眼角膜。

“這次也是一個跨種族的捐贈,大體是一名印裔,而受惠的病人則是一名年紀50多歲的馬來友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器官捐獻其實是不分種族你我,而是一個生命可以獲得延續。”

他透露,一個成人大體的肝臟可以捐獻給1個成人或加增1個小孩,可是根據記我國的記錄每年大體器官捐獻的人數卻少過20個,因此他希望呼吁更多人接納並同意大體器官捐獻。

他解釋,大體器官捐獻當然也有一定的門檻,比如捐獻者生前沒有腫瘤、併發症、血管硬化、傳染病等問題都可以被列入考慮,當然這方面都必須交由醫生來判斷。

“所以很多時候,一些突然中風或意外逝世的大體捐贈者,他們的器官都處於功能良好狀況,只要掌握取出器官的時間,他們的器官都可以用來拯救其他的性命。”

有興趣了解更多大體器官捐獻,可以上網https://www.dermaorgan.gov.my/ 查詢,或登記。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