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廠商巧立名目誘導消費 10項手機功能名過其實

近年來,各手機品牌為了競爭,紛紛為旗下新款智能手機添加越來越多的新興炫目功能,並巧立名目,以引誘消費者掏錢買手機,但與此同時,廠商也把有關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於是,現代手機的價格越來越昂貴,動輒數千元,令許多收入有限的消費者只能望機興嘆,或忍痛超支以購買新款手機。

根據IDC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第二季手機的平均售價較去年同期增長達10%,預估全年平均漲幅為6.3%。

Advertisement

簡言之,今年的手機價格已明顯上漲,就以價格約為3000令吉的手機為例,其今年漲幅約介於189至300令吉之間。

為助消費者精明消費,以免浪費過多金錢誤買不適用的高階手機,有外媒整理出10項被指過譽,或是吹捧過度的手機規格及功能。而這些規格看起來雖非常酷炫,且是每家手機公司的研發心血,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些酷炫規格或功能是否實用或有必要,那就有待商榷。

10項名過其實的手機功能或規格

1.旗艦級處理器與12GB記憶體其實沒那麼重要

ADVERTISEMENT

旗艦手機的處理器往往都相當強,甚至還會搭配相當高容量的系統記憶體,但一般用戶在日常使用時未必會用得上這些效能。由於一般用戶多使用手機刷臉書或IG,在這種情況下,超強的處理器基本上是處於閒置狀態,就連大容量記憶體也是如此。此外,雖然Android旗艦機的記憶體介於8GB至12GB甚至更高,但其系統並不會讓太多App在背景運作,而除了一些需要大容量記憶體的遊戲,有關手機基本上並不需要這麼大量的記憶體來運作。

另一方面,有些消費者常把“記憶體”與“儲存空間”搞混,結果,有些消費者為了買到能存入更多照片和視頻的手機,而花大錢誤買“記憶體”超大的手機,但其實,這根本無助拓展“儲存空間”。

2.鏡頭多不代表拍攝效果好

手機上的鏡頭設計已進入多鏡頭時代,如今就連平板電腦也為了和手機一較高下而配上雙鏡頭。但鏡頭再多,一般用戶所能用到的也就只有長焦/變焦與廣角鏡頭,至於其他鏡頭多半是使用率極低,因此,消費者不應以手機鏡頭的數量多寡,作為判斷手機拍攝功能好壞的依據。

3.電池容量大不代表續航時間更長

手機的許多零件都極為耗電,其中,熒幕和SoC晶片所需要的電量比例更大。與此同時,手機續航時間也得考慮手機系統對電池用量的優化程度,以及用戶打開手機的情境。在客觀條件相同,只有電池容量不同的情況下,自然是電池更大者的續航時間更長,但一般手機不可能適用於這樣的邏輯,因為每部手機的變因多到難以完全控制。

需知,更大的電池有時也易造成災難,例如當年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就因為電池設計問題而引發一連串爆炸事故,以致重創該公司的形象。

4.微距其實非常“雞肋”

許多人近來人都為了微距功能而考慮購買更高階的手機,但耐人尋味的是,手機的拍攝功能中使用率最低的往往也是微距鏡頭,而一般人很可能一年內都不會用上幾次。至於那些熱愛微距攝影,喜歡拍花、昆蟲的攝影達人,恐怕是使用專業相機更多於手機。

5.一億像素未必比1200萬像素的效果更好

目前的手機除了一億像素,還有6400萬、3200萬像素這種超高規格的拍攝功能,但有心研究拍照的用戶或許會注意到,很多主流手機的鏡頭像素仍然很保守,甚至還在用1200萬像素的鏡頭。其實,高像素或許有助拍出更豐富的細節,但手機的拍攝效果通常都已經過廠商微調,因此,只有系統的演算才能呈現出讓大家都覺得討喜的畫面。

6.無線充電更多的是噱頭

旗艦手機上很常見到無線充電這類技術規格,有者或許會為了無線充電功能而購買高階手機,但事實上,有線充電速度更快。

至於無線充電,除了速度相對緩慢,最麻煩的是需使用額外配件,而通常有關配件還需另行付費購買。所以,即使無線充電無需使用電線,但它需使用的額外配件恐怕比電線的存在更累贅,且使用成本也更高。

7.Gorilla Glass並不是無堅不摧

近年來,許多手機廠商都一窩蜂的推廣“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即稱自家所推出的手機的熒幕用的是第幾代大猩猩玻璃,並配上一個威武的猩猩臉,似乎有關玻璃真是無堅不摧,但其實,大猩猩玻璃並非真的完全不會破裂,而它只不過是比一般玻璃更為堅固而已,否則,其公司也不會不斷推出“一代比一代更強”的大猩猩玻璃。

更重要的是,一般人其實極少把手機置於“險境”中,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附有大猩猩玻璃的手機。

8.玻璃手機真的比塑膠的更好嗎

許多人都非常重視手機外殼的質感,並認定精緻漂亮的玻璃材質後蓋的質感與塑料殼手機大不相同,有者更認為就連金屬外殼手機都比塑料殼手機更勝一籌。但因大部分機主都會為手機加上各式各樣的精美保護套,試問,被藏於保護套內的手機殼再美又有何用?

9.手機名稱加上Ultra、

Pro之類的字眼只會讓手機更貴

許多手機廠商近年都會通過修改熒幕尺寸或一些小零件的方式,讓新推出的手機變成升級版,或美其名為“Pro版”手機。有些廠商則是發揮減法哲學,推出名為Lite或青春版之類的版本,爭取那些認為性價比更重要的用戶。但說穿了,這些都只是話術,因為Pro或Pro Max版手機並不見得比低一級的手機更實用,但價錢卻肯定是更貴。

此外,一些廠商則喜歡使用新名詞,如“Ultra機”、“Fan Edition機”等,但並未說明有關手機如何與眾不同。其實,有者可能只是因為多了手寫筆、使用更高階處理器或電池更大而另闢新名號,然後就提高售價。

10.8K錄影真的有用嗎?

手機規格越來越強後,廠商自然就會“創造”一些可以說服消費者使用這些高階硬體的“話術”,而8K錄影就稱得上是一例。然而,現實是8K顯示器根本還沒有普及,因此,使用8K拍成的錄影作品根本毫無用武之地,即無處呈獻其效果。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