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幽門螺旋桿菌作怪 胃鏡篩檢發現癌

(吉隆坡訊)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尤其是飲食衛生習慣。馬大醫藥中心臨床腫瘤及放射專科顧問何國煌副教授(Ho Gwo Fuang)指出,硝酸鹽是一種防腐劑,一般添加於食物以防止腐壞。添加硝酸鹽的食品有鹹角、酸菜、鹹菜等,這些食物在醫學角度上被視為不必要及不健康的食品,長期服食會提高患癌的風險,民眾應避而遠之。

Advertisement

“以前的社會因為欠缺良好的防腐技術,所以才需要在食物中添加硝酸以防止食物腐壞,但是現今社會已有了冰箱等良好保存食物的方法,較少人使用硝酸保存食物,可是許多食物還是含大量硝酸鹽,如烤三明治肉、培根及香腸。”

至於食物無添加硝酸但保存隔夜後食用,會不會致癌的問題,他解釋,這很難通過科學進行分析驗證,胥視食物的保存方式,而且食物中許多營養經過烹煮後會自然消失,有時候高溫烹煮更會產生自由基,使食物變質,這些都是使食物失去原有營養的導因。雖無法說明多吃有沒有害,但吃下也不會得到良好的營養。

ADVERTISEMENT

“然而,人體自有解毒機制,即使進食了添加硝酸鹽等不健康的食物,身體也可自動作出調適。但如果進食太多或大量進食不健康的食品,身體解毒機制反應不過來,就會出現問題。”

至於例如胃癌病患是否能夠進食添加硝酸鹽、隔夜菜等欠缺營養的食物呢?他強調,癌症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年累月,至少5年甚至數10年的時間形成。一旦癌症已經形成,癌患進食這些食物對於病情其實沒有什麼影響。

胃癌病患易消瘦

他說,胃癌病人容易消瘦,因為沒有胃口、不能進食、反胃、嘔吐。尤其後期階段,腹部積水和胃收縮,每進食就會嘔吐,因此保持足夠的營養才是胃癌病人主要的考量。

“由於病人食量不多,所以食物的選擇應以高營養成分為主。如果無法進食固體食物,病人可以選擇飲用營養奶粉。”

“當病人無法進食時,他們自然就會選擇適當的食物。即使再健康的食物如花椰菜等蔬菜,他們可能因為沒有足夠的消化能力而放棄。”

他建議病人諮詢飲食治療師的意見,讓專業人士協助計算一天所需的能量來選擇所需的食物。

他提到,有些胃癌病人嚴重缺乏營養而出現癌症惡病體質(cancer cachexia),也就是嚴缺營養導致身體瘦弱,一旦肺臟、尿道等感染,病患很快就會去世。除了胃癌,肺癌和胰腺癌也很容易導致癌症惡病體質。

“胃癌是馬來西亞10大常見癌症,但是民眾並不了解胃癌,以致75%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胃癌。患上胃癌病患以男性居多,其中又以華裔為主。”

主要分為兩大類

何國煌副教授表示,早期胃癌的治療相當簡單,只需通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即可。日本是胃癌的高發國家,因此日本國民定期篩檢發現早期胃癌的話,可通過內視鏡直接切除腫瘤。晚期胃癌由於病灶涉及範圍較大,因此需要手術切除半個胃及淋巴腺。

病發率減少的因素

他說明,在馬來西亞,胃癌主要分為腸型(intestinal type)及瀰漫型(diffuse type)兩大類。在胃鏡下,前者長得中規中矩,後者則是分佈無固定,兩種胃癌的病發率不相上下,惟瀰漫型胃癌屬難治型胃癌,不但復發率高,癌細胞也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

“胃癌在我國的病發率其實已下降,可能與飲食衛生有關。先進國家的胃癌病發率都呈下降趨勢。”

他提到,與欠缺防腐技術的舊時代相比,現今社會已有冰箱等良好保鮮和防腐技術,大大減少使用硝酸鹽來保存食物,這也是胃癌病發率減少的其中一個因素。

“胃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這與飲食衛生有密切關係,如果保持飲食衛生,就可以減低胃癌或疾病。”

他補充,無論腸型還是瀰漫型胃癌,其病因主要是胃長期發炎所致,例如飲食不衛生和幽門螺旋桿菌增生、長期進食添加硝酸鹽的食品、酗酒、吸煙、長期胃潰瘍造成慢性胃病,久而久之就會引起病變或胃癌。

A血型者有高風險

何國煌提醒,胃癌也和基因遺傳及血型有關。 A型血型者由於個性緊張,易有胃潰瘍的問題,因此相比其他血型有更高的胃癌罹患風險。

“胃癌沒有症狀,這也是為何胃癌高發的日本讓國人進行胃鏡篩檢,目的就是要揪出早期胃癌和及時治療。”

“雖然胃癌患者會有胃酸、胃痛等症狀,但是一般人也會有這些症狀,所以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

他透露,有些患者因為胃漏血而出現不明的貧血症狀,但是卻沒有找出貧血原因,只是補充鐵質。如果四五十歲的人出現這種症狀,就不能輕視,應進行腸胃鏡檢驗找出貧血的根源。

晚期胃癌無法手術

他提到,大多數諮詢腫瘤科醫生的胃癌病人,都是已進行胃切除手術或復發的病人,有的則是無法手術的病人,例如肝轉移引發黃疸、腹水腫等病患,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姑息治療。

“晚期胃癌病患在無法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很快就會去世,因此晚期胃癌的死亡風險可以說比大腸癌更高。由於無法手術,醫生只能為胃漏血的病人止血和解決消化道阻塞的問題,讓病人得以進食。”

4種治療胃癌藥物

何國煌說明,目前,能夠用於治療胃癌的藥物共有4種,即人類表皮第二型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陽性標靶藥物、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標靶藥物、PD1/PDL1免疫治療以及化療。

他提到,HER2陽性的胃癌病患不多,約10%,可以使用化療加標靶藥物Trastuzumab。約半數的晚期胃癌有PD1/PDL1或MSI-H,可以考慮嘗試免疫治療,不過目前藥物的療效還很低,只有13%。剩餘病患所得的是屬於無細胞特異性的胃癌。無細胞特異性的晚期胃癌病患目前只能接受化療或VEGFR2標靶藥物。

“雖說目前醫學人員積極進行胃癌特異性及基因突變的分類,不過即使找到突變基因,可用於應付的“解藥”也非常有限。”

他提醒,接受化療的胃癌病患如果沒有出現併發症,通常能夠順利完成6個月的療程。不過,化療結束和停藥後,胃癌可能很快又會復發,病人需要再進行第二線的治療。通常病患很難再接受第三回的化療,並且很快就會不敵病魔逝世。

停藥後也很快復發

“雖然一些第四期胃癌病患進行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以找出癌細胞的特異性,不過問題還是回到根本,就是找到了問題源頭,但是卻還未有解藥。”

“也會有一些病患因攜帶罕見的突變基因如BRCA而“幸運”被檢測出來。 BRCA是目前已有標靶藥物可治但罕見的特異性突變基因。”

馬大展開末期胃癌研究 

符合條件投予標靶治療

何國煌指出,除了HER2,目前已有另一標靶藥物Ramucirumab可用於治療晚期胃癌患者,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抑制VEGFR2,阻斷受體與配體結合,使腫瘤失去營養輸送的管道,進而達到抗癌的療效。

“目前,Ramu cirumab在馬大醫藥中心進行第四期胃癌研究(RAINBOW study)。這項研究正接受經評估的晚期胃癌病患做第二線的治療。更多詳情可以諮詢腫瘤科醫生的意見,或到馬大醫藥中心腫瘤科查詢。”

他說,目前,免疫治療是醫學上火紅的癌症治療課題,而免疫治療用於胃癌項目也相當有效。不過接受免疫治療也講究運氣,因為有約80%癌患對免疫治療是沒有反應的,而沒有免疫治療運的病患目前只能接受常規的化療或標靶治療。

“除了運氣,接受治療者也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因為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都是昂貴的治療。即使對治療有反應,病患和家屬可能又要面對沉重醫藥費的煩惱。 ”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