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左心室裝輔助器 心衰患者提高存活率

 

Advertisement

(吉隆坡4日訊)隨著我國人口老化問題,患上心臟衰竭的人也越來越多,國家心臟中心(IJN)希望患者可儘早進行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手術,提高存活機率,直至等到心臟移植的機會。

 

ADVERTISEMENT

心臟專科醫生拿督莫哈末依扎尼聲稱,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心臟移植無疑是最好的作法,但因心臟捐獻者不多,很多患者都等不到合適的心臟便離世。

 

他說,左心室輔助裝置是患者的另一選擇,他們在安裝輔助器後,還是會在等待心臟移植的名單內。

 

國家心臟中心醫療團隊分別在8月和9月成功為一名華裔患者郭清江及一名印裔患者西華尼森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提供動力血泵,兩人目前皆康復理想。

 

團隊也偕同2名患者召開記者會,希望能藉此向民眾介紹有關裝置,讓心臟衰竭患者捉緊等待心臟移植的時間。

 

莫哈末依扎尼說明,病患在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須健康良好,因此,他們在發現自己有心臟衰竭症狀後應盡快求醫。

 

他介紹,在進行手術前,病人的身體機能如腎臟、肝臟和肺部功能須是好的,否則裝置輔助器後會引起並發症和後遺症;安裝輔助器的患者不能游泳或讓機器接觸水。

 

他表示,僅是左心室輔助裝置器就需耗費50萬令吉,對一般普通家庭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他補充,50萬令吉並不包括手術費用。國家心臟中心基金會會輔助特定病患,但長期以來僧多粥少,因此需政府的定期資助和大眾捐助。

 

獲國家心臟心臟中心基金會撥款接受治療的西華尼森是一名巴士司機,患病前負責一家五口的生計,因心臟衰竭而無法工作。

 

他因不時心髒病發作需常住院,加上家中還有3名尚在求學的孩子,夫婦都為感一籌莫展,所幸在基金會的協助,上個月得以接受左心室輔助裝置手術。

 

另一名66歲的患者郭清江,在患病前是一名製造商人,患有末期心臟衰竭的他,經多次心臟驟停和呼吸困難後,終在進行手術後感重獲新生。

 

他的病情已大有好轉,只是行動不便,需以輪椅代步。

 

出席記者會者包括心臟內科顧問拿督阿茲米、心肺移植和機械循環輔助(MCS)服務臨床總監拿督莫哈末納茲裡、心臟專科醫生張志強和國家心臟中心基金會經理麗查瓦蒂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