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導遊是旅遊業前線人員” 章瑛:熟悉當地讓遊客認識

(大山腳11日訊)檳州社會發展与非伊斯蘭事務委員會主席章瑛說,導遊是旅遊業的前線人員,也是一座橋梁,導遊熟悉當地景點的文化底蘊、歷史及風土人情,才能讓遊客更深入認識檳城,了解當地人扎根在這塊土地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的根。

“旅遊不只是為了吃喝玩樂,應該多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歷史底蘊文化,多了解各族的宗教信仰,彼此相互尊重,社會才能更和諧融洽。”

Advertisement

章瑛今日出席檳州政府主催,檳城和諧機構及檳城導遊公會聯辦的大山腳圣安納教堂導遊培訓課程開幕禮時,這麼說。

大山腳圣安納教堂導游培訓課程開幕禮合影;前左起為羅斯里、鄭朝嶸、王麗麗、章瑛、梁超明、饒恒力及盧威賓。

她指出,此項課程也是結合檳城和諧機構今年初推介的“探索信仰.扎根之旅”活動,除了推動宗教之間的相互理解与和諧,也會作為推廣檳州文化及宗教旅遊的附加項目。

她說,在威省有許多滄海遺珠且有潛能,可以推廣成生態及宗教旅遊景點,如北海斗母宮、大山腳圣安納教堂及伯公埕,還有高淵海鮮美食等,都有機會成為檳城區域性旅遊的第二重鎮。

ADVERTISEMENT

圣安納教堂大山腳人回憶

武拉必區州議員王麗麗說,她是土生土長大山腳人,圣安納教堂不僅僅是一座百年教堂,更是大山腳人成長的回憶,在疫情前每年圣安娜慶典都吸引成千上万信徒及遊客,為此希望在民間組織配合下,致力推廣本地旅遊業,促進經濟復甦。

1888年建設的白色教堂“老堂”,迄今有134年歷史。

主講者之一的天主教北區副主教及圣安納圣殿副本堂饒恒力神父說,大山腳圣安納教堂最初的典故可追溯至1833年,當時華印裔農民遷入峇都交灣、峇冬丁宜及雙溪里武等地區,并在農場和果園里工作。

他透露,在1846年首位法國傳教士阿多福神父領導下,建設第一座小教堂。在法國傳教士梅特的推動下,第二座小教堂於1865年順利落成。

“法國傳教士蘇林神父在1888年推動興建規模更大的第一座圣堂,也就是面向居林路的白色教堂‘老堂’。從1918年開始,由首位本地神父薛神父將圣安納主保慶典(圣安納節慶典)廣傳開來,讓更多教友共襄盛舉。”

在場者包括檳城導游公會主席梁超明、檳州古蹟專員羅斯里、執照導游再深造課程CTRE主任鄭朝嶸、大山腳圣安納教會福傳事工代表盧威賓等。

大山腳圣安納教堂自1846年建設第一座小教堂,擴建發展至今已有176年歷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