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對抗骨質疏鬆 練負重多運動 做個有骨氣長者

大家對無聲無息的骨質疏鬆症,並不會感到陌生。

亞洲人骨架細,骨庫儲備較少;加上隨人口老化加劇,時常有骨質疏鬆症患者來求診,大多是因跌倒而骨折的長者。

Advertisement

骨骼需要有相當壓力刺激,才能延緩流失,因此負重運動對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香港訊)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定義,骨質疏鬆症是骨質密度及質量下降的病症,隨着骨質流失,骨骼漸漸變得脆弱並增加骨折風險。

造骨細胞活躍度漸下降

骨骼含有活組織,除了礦物質(如鈣質)及水分外,亦有骨質細胞,其中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對於骨質密度的平衡擔當極為重要的角色。

ADVERTISEMENT

造骨細胞負責骨質的合成,破骨細胞則有分解作用,它們互相制衡,以調節及控制骨質密度。

30歲前,造骨細胞比破骨細胞活躍,所以骨質處於正增長的狀態,在30歲時骨質處於巔峰狀態;到30歲後,造骨細胞的活躍程度會漸漸下降,當造骨細胞活躍程度下降至比破骨細胞還要低的時候,骨質便會出現負增長而慢慢流失。

根據基金會數據,全球50歲以上的人口當中,

分別每3名女士和每5名男士,

便有一人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

對個人及社會經濟均造成巨大壓力。

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則指出,估計香港現時有30萬名絕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停經減雌激素女性中招

由於女性骨架比男性小,先天“骨庫”儲備已較少,因年紀增長骨質漸漸流失而所受的影響較男性為大;加上女性約50歲開始步入更年期,骨質流失速度更快。

這是由於雌激素其中一個功能是保護女性骨質,當停經後雌激素分泌減少,抑制骨質流失的能力下降,因此,在更年期後,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骨質疏鬆症。

不過,由於男性骨質亦會隨年齡漸漸流失,男性對此問題亦不可忽視。除了性別和年齡,高危一族還包括亞洲人或白種人,而先天骨架小和家族遺傳亦是不可修正的因素。

此外,後天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亦會引起骨質疏鬆,包括體重過輕、缺乏運動、吸煙、酗酒、過量攝取咖啡因或高鹽食物、吸收不足夠的鈣質或維他命D、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雌激素雄性激素不足等。

而有以上高危因素的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或有低創傷骨折經驗的高危人士,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醫生會根據診斷處方藥物及其他相關建議,例如營養攝取等。

高危食物煙酒咖啡因鹽

骨質疏鬆症來得毫無預兆,很多時候其徵狀來自病症導致的骨折,當中以髖部、脊骨和手腕骨折最為普遍。

骨折個案大多是跌倒的低能量創傷引起,低能量創傷一般不會令強健的骨骼骨折,但假如跌倒者的骨質密度低,導致骨折的風險則較大。

另一方面,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脊椎骨較一般人脆弱,可以承受的體重亦較輕。當他們受到輕微創傷,如扭傷腰,甚至大力咳,均可能導致椎骨塌陷而前傾或駝背,嚴重影響姿勢,甚至有患者會因椎骨塌陷,引起腰背痛或嚴重者手腳無力等。

懂多一點

居家4式負重運動

骨骼需要有相當壓力刺激才能延緩骨質流失,因此,負重運動對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一些簡單的家居負重運動,可因應個人能力練習。

以下運動可隔日練習,每次做2至3組。曾骨折或患有其他痛症者,練習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而運動期間或運動後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如有疑問或欲了解更多資訊,可以諮詢物理治療師。

示範:康樂程序助理蔡明翰

1.上肢肌力運動 做法:預備水樽,可因應個人能力決定注水多少以調節負重,重量盡量控制在能提舉8至12次的水平。開始時左手垂低,手握水樽,慢慢屈曲手肘把水樽提起,再慢慢垂下。重複8至12次,換手再做。

2.蹲下
做法:站立在椅子後方,雙手緊扶椅背。腰保持挺直,臀部翹後,雙膝屈曲不多於90度,膝頭盡量不過腳尖,維持5至10秒,之後重新站立,重複8至12次。

3.提腳跟
做法:站立在椅子後方,雙手緊扶椅背。雙腳腳跟提起至僅腳尖觸地,身體保持挺直,之後腳跟慢慢回落,重複8至12次。

4.原地踏步
做法:站立,將椅子放在右手邊,椅背向自己,右手緊扶椅背;將左腳提起至與身軀成直角,維持5至10秒,慢慢回落,之後右腳重複動作後為1次,重複10次。

女性健康

補鈣宜“分散投資” 拆解3大謬誤

骨質疏鬆症患者越來越多,不少人誤以為人到中年或老年才需要注重鈣質攝取,惟補鈣其實是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營養師建議,應該從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開始

坊間對於補鈣有不同謬誤,以為攝取鈣質越多越好。

養和醫院營養師鄭智俐解釋,人體含有的礦物質中,以鈣質含量稱冠,而體內99%的鈣都是儲藏於骨骼和牙齒,餘下的則在血液中,幫助血液凝固、協助心臟和肌肉收縮。

注意謬誤補鈣要有法

“當血液中的鈣水平過低,便要從骨骼提取鈣,以維持正常水平;若血液持續缺鈣,會令骨骼失去過多鈣質,變得疏鬆、脆弱,甚至折斷。”

不過,她強調,補鈣也要有策略地補充,否則隨時弄巧反拙,以下3大補鈣謬誤必須注意:

1. 攝取鈣質越多越好?

因此,及早補鈣十分重要,不少人會選擇服食鈣片來補充鈣質,如何服用才叫明智?

她指出,人體每次上限只能吸收約500毫克鈣質。例如早上飲用一杯含500毫克鈣質的高鈣奶,再服用一粒含約300至600毫克鈣質的鈣片,最後亦只能吸收約500毫克;而每日服用大量鈣質亦無助預防骨質疏鬆症,反而會增加健康風險,因為過多的鈣需要經腎臟處理,再由尿液排出,吸收太多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或增加出現腎石風險。

Tips:每次吸收鈣質有上限,過量攝取反增腎石風險!

2. 最好是一次過攝取每天所需鈣量?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19至50歲人士每日攝鈣上限為2500毫克,51歲或以上則是2000毫克。

鄭智俐補充,攝鈣應“分散投資”,如早上飲高鈣奶,下午才服用鈣片,如不服用鈣片,所有含鈣食物亦應在全日不同時段進食,確保身體可慢慢吸收所需鈣量。

Tips:每天攝鈣上限2000毫克以上,宜“分散投資”,讓身體慢慢吸收!

3. 同時服用鈣片、鐵丸和維他命,有助加快補充營養?

她提醒,這些都不應同時服用,因為鈣質和鐵質是經同一吸收途徑進入人體,同時服用或會影響吸收。還有酒精、咖啡、濃茶、巧克力、可樂及高鹽食物等,均會加快鈣質流失,宜適量進食。

至於能夠促進鈣質吸收的食物有果仁、深海魚(例如三文魚),因含有較高維他命D;而曬太陽亦有助身體製造維他命D3,同樣有效,建議恆常做戶外運動,如慢跑、散步、行樓梯、健步行等,上述運動可以接觸陽光之餘,其負重要求亦有利維持骨質水平。

Tips:鈣片及補鐵丸勿同服,注意飲食宜忌,戶外運動、曬太陽助鈣質吸收!

文 | 陳啟豪(物理治療師)、《明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