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定時充氣保養做足 防輪胎冒鼓包

(檳城7日訊)網上流傳汽車輪胎冒起鼓包的照片,並形容輪胎也會“長腫瘤”,光明日報記者今日向輪胎業者了解箇中情況,業者表示主要是保養不當,加上外力的擠壓所造成。若發現車輪“長腫瘤”須趕緊更換輪胎,否則隨時都有爆胎的危險。

Advertisement

瑞興(光大)有限公司經理吳錦森說,輪胎鼓包可能出現在胎面或胎側,而網絡流傳胎側“腫瘤”的照片,主要起因是內部氣壓不足,受到外力的高壓造成。另外,刮傷輪胎表面也可能導致胎側冒起鼓包。

他解釋,車輪駛過一般平地時不會產生過度的壓力。一旦路況惡劣,車輪在碾過坑洞、石頭或任何可能造成輪胎高度擠壓的表面時,輪胎內部的簾子布就會受到輪轂(Rim)的擠壓而斷裂。

ADVERTISEMENT

“這時,輪胎內部若氣壓不足,就會負荷不了過度的拉伸而造成斷裂。輪胎是否充氣妥當會影響其內部抵抗壓力的程度。”

“內部的斷裂隨著空氣的灌入,會逐漸膨脹成人輪胎表面上的‘腫瘤’。它不會突然之間冒起來,而是透過空氣的內充一點一點膨脹,直到外層不能支撐為止,就會爆胎。”

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大顆“腫瘤”?“這可能是太久沒有進行保養,或是在保養時沒有及時發現問題。”

品質差易冒鼓包

他提醒,若車主發現輪胎鼓包,即使還能行駛,也要及時送修更換輪胎,否則會有突然爆胎的危險。

“若是胎面起鼓包還可被察覺,畢竟它直接接觸陸地,行駛時會感覺有跳動的感覺;若它‘長’在胎側,行駛時就無法察覺,但它也可能隨時爆胎。”

“我們無法透過修補來‘救’回輪胎,因為內部已經斷裂,只能更換輪胎。”除了使用和保養情況使然,也有可能是輪胎廠家出現的問題導致。他解釋,胎內的膠品質不好,或是輪胎廠家的生產瑕疵,都可能導致胎面(而非胎側)冒起鼓包。

有沒有預防“長腫瘤”的“藥方”呢?吳錦森告訴記者,定時為輪胎充氣、檢查和保養都能減低面對此問題的可能性。他說,“輪胎每1個月半會減少2磅氣壓,所以,每2個月要充氣1次。”

不同大小的輪胎,所須氣壓自然不一。他建議12吋輪胎充30psi,13吋32psi,14吋32至34psi,15吋34psi,16吋36psi。

另外,車子每行駛8000至1萬公里都要進行檢查和保養,以維持輪胎良好狀況。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