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生育 早求醫免受痛苦折磨

(吉隆坡訊)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種慢性炎症疾病,由子宮內膜(在正常情況下位於子宮內的一層組織)異常地在子宮以外其他組織或器官生長所引起,常見症狀包括慢性骨盆痛、痛經、性行為期間或之後的疼痛,以及不易受孕。

Advertisement

婦產科顧問伊美黛醫生(Dr Imelda Nasreen)指出,全球大約每10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影響。儘管子宮內膜異位症非常普遍,但它也是被低估的疾病,知道此症是怎樣形成,及該如何改善的人很少。

大部分受影響的女性在確診時,甚至是第一次聽見“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詞之前,至少已默默忍受了8至9年的痛苦折磨。

努力想懷孕卻失敗

“子宮內膜會隨月經週期荷爾蒙的變化而增厚、剝落,當這些內膜組織不在子宮腔內,而位移到宮外就會引起周遭器官和盆腔發炎,從而導致疼痛,嚴重則影響生活品質。”

ADVERTISEMENT

“這種痛楚有時發生在經期,但有時會持續和延長,即便是非經期仍會出現疼痛,80%有此症狀的女性,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她說,此症也會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而她們往往處於生育最佳年齡期間。在前往助孕診所的夫婦中,經調查發現有50%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當器官如子宮出現炎症,環境對精子並不友好,因此,會出現努力想懷孕卻失敗的狀況。

“求診者有些曾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有些則沒有任何症狀,以致不知道自己身體出現問題。另外,一些女性因為其他原因而接受腹腔鏡檢查或手術時,也會意外發現盆腔內的病灶。”

她強調,儘管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這些典型的疼痛症狀,會造成身心俱疲,令患者感到無助和不知所措。女性往往被周遭之人告知痛經是正常的,或是她們應該可以忍受這樣的痛楚,事實上這樣的狀況是能夠被改善的。

她希望提升大眾對此症的醒覺意識,讓擁有相關知識的女性能夠主動去尋求幫助。

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在大馬若提起‘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對方會一臉茫然困惑;若是說‘senggugut’(馬來語:痛經),大家都會狂點頭說明白。因此在提升大眾對此症的認知上,還要考慮到如何讓他們接收和了解資訊。”

“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女性們明白,此症的嚴重性,因此有時我會說‘當疼痛影響了你的生活時,就去尋求治療’,更為簡單易懂。”

她提醒,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症暫無根治的方法,但通過治療可以改善生活素質、生育能力和事業方面的問題。受影響的女性一般都在30多歲,處於生命中的黃金階段,卻在沉默地受苦。因此,這不僅是一種疾病的問題,還關於女性賦權(women empowerment),關於知識如何賦予女性健康並改善生活。

“另外,子宮內膜異位症在治療後也可能會復發,患者或需要經歷多次手術,手術難度也高,若放任不管未來可能會增加患卵巢癌的風險。因此,懷疑出現此症狀的女性,切勿保持沉默,應儘早求診。”

資訊不足延誤治療 成立協會幫助患者

馬來西亞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MyEndo sis)創辦人兼主席蘇麗妲莫根(Surita Mogan)指出,她本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此症相當普遍,卻由於缺乏認知以及社會禁忌,成了延誤治療的常見因素。

“許多女性沉默地在痛苦中生活,因為她們不了解月經的正常和異常現象,一般上也不會討論到子宮內膜異位症。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於2014年成立了MyEndosis以填補這方面資訊的空白,並為患有此症的女性提供支持。”

男人也應了解此症

她說,根據2020年8月對30名女性進行的一項初步研究(preliminary study)表明,

33%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在尋求治療之前,

默默忍受了長達9年以上的痛楚。

90%的患者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前,

曾接受了1名以上醫生的治療。

這絕對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息。

“通過啟動www.MyEndosis.org網站,我們希望提高人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認識,但不僅僅是女性而已。”

她提醒,男性也應該了解此症,因為他們的妻女、母親、姐妹或朋友等都可能患有這種疾病,並且在默默地忍受痛苦。

“通過展開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對話,我們可以提高有關意識,消除恥辱感,並打破尋求治療時所面對的障礙。”

她說,未來的目標是要將網站翻譯成更多語言,以及開展全國性調查,提供各州屬的統計數據,以推動爭取政府和各機構的認可,以便能夠制定更好的醫療保健計劃,從經濟和情感上幫助患者。

患者分享

運動課經痛暈倒 被誤當藉機逃學

甘蒂瑪提(Ghanthimathi)(47歲,未婚,準博士生)

我在12歲進入青春期之前,一直是個快樂和活潑的孩子。直到第一次月經來潮時,伴隨而來的是極度的疼痛和大量經血。

對於小孩而言,我無法理解為何會有如此劇烈的痛苦。雖然周圍的人一直表示,‘經期感到疼痛是很正常’,但姐姐和朋友都沒有這樣的問題,我感覺自己不正常。

超聲波檢查發現囊腫

這種痛楚無法形容,更令我無法積極參與運動,因為我經常因為疼痛而暈倒在草地。我甚至因此被送到學校輔導處,因為被認為這些都是為了逃學和逃避課業假扮的。由於無法形容和解釋這種痛楚,作為一個在女人軀體內的小孩的我哭了。

17歲那年,媽媽帶我去見一名婦科醫生,他表示我的狀況很正常,並給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原以為甲芬那酸可以解決我的狀況,直到我發現胸口出現皮疹,原來自己對此藥過敏。之後母親也讓我嘗試了馬來和印度傳統療法,但是無一見效。

多年來我就一直在痛苦和孤獨中掙扎,直到26歲那年,因為工作遇見了一名婦科醫生,而我因為難以忍受的痛楚而暈倒了。她為我進行了超聲波檢查,發現了子宮內的囊腫。

子宮收縮時痛如分娩

‘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她說,而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見這名詞。發生在我身上的狀況,終於有了名字——在14年之後。

醫生處方了口服避孕藥和曲馬多(tramadol)給我。由於工作需要,我換到另一個地方,壓力的出現也令疼痛再次變得無法忍受。有許多次我因為劇痛衝到了急診室,可是急診科醫生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關注不多,他們似乎不太相信這種痛。

直到有位女醫生發現我的子宮正在收縮時說,‘你的痛就像是在分娩時的痛感。’她的話令我非常震驚。在受盡折磨的20年後,我終於知道該如何描述這種痛苦了。

在那之後,我曾接受了腹腔鏡手術、戈舍瑞林(go serelin acetate)注射劑、地諾孕素(dienogest)和許多止痛藥。這些年來婦科醫生髮現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已發展到了子宮肌腺症,這場情況至今仍在繼續。

子宮內膜異位症令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沒人理解你的狀況,而重要日期總是與經期相疊,帶來了具有毀滅性(devastating)的影響。

我首次在報紙上看見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的活動報導是在2015年,此後我一直密切關注,並在2016年參與了活動。能夠遇見同病相憐和說着共同語言的人,令我感到非常開心。他們會聆聽且不會批判我,會關心和富有同理心,令我感覺像回到了‘家’一樣。

MyEndosis是一個我尋找了17年的支援組織(supporting group),從中我獲得許多知識與支持,而他們也努力提升大眾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意識。儘管此症給我帶來如此多的心理和健康壓力,但它也讓我遇見了許多有重要使命的好人,而我也想成為當中的一分子。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